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练员与运动员

教练员与运动员

教练员与运动员
运动队有不同的人员组合而成,有领队、教练员、运动员,以及队医、科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

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成员是教练员与运动员,其他成员以运动队的规模及所具备的条件而设。

不同成员有着不同的职责,这里,我们只集中论述这几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有关问题。

教练员与运动员是运动队人员构成的主要成分,虽然教练员与运动员生活在同一集体中,共同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两者在运动队中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各自承担的职责及任务不同。

因此,对两者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一、教练员
(一)教练员在运动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教练员在运动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者
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就是搞好训练,而教练员是训练过程的主要设计者,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者、教练员队训练工作的发展方向、某一时间阶段内的工作内容和完成总任务的具体对象都应提出方案,并与领队队员等运动队中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带领运动队完成好训练任务。

2、教练员是运动队管理联众的信息沟通者
教练员在运动队中队训练工作最具发言权,因此,他应该时刻掌握本项目运动训练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本运动队有关的其他运动队的信息,并及时向领队和其他管理人员通报信息。

教练员平时与运动员接触时间最长,最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生活和思想情况,因此,教练员应及时、全面地向领队等管理人员提供运动员的情况,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组织全队的管理工作。

3、教练员是运动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从管理学角度讲,运动队要完成训练工作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调运动员的积极性。

由于种种原因,运动员之间会产生多矛盾;在执行运动队指定的许多规章制度时,队内的各种成员之间也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

教练员应该从维护正常训练工作秩序出发,协助领队做好其他人员,特别是运动员的工作,化解矛盾,协调关系。

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产生矛盾是运动队中常见的现象。

在这种时候,教练员必须及时主动的调整双方关系,客观的对待自己,尊重运动员的个性,服从真理,绝不应把个人的面子和“威信”放在不适当的地位上去处理与运动员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尤其是对训练工作的不同看法,教练员更不宜固执己见,应该多
听取运动员的不同意见或设想,因为,运动员队训练的感觉往往更直接、更深刻,体会更深。

(二)教练员的基本素质
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练员的水平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练员除具备普通人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备:
1.强烈的事业心、奉献精神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练员的工作是一个艰苦的职业,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要求他的参与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多年如意的全神贯注与枯燥单调的训练工作中,而同时不得不作出牺牲,放弃正常人生活中的许多享受和欢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身于探索人类竞技能力极限的永无尽止的追求中去。

因此,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名教练员,必须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职责,必须爱祖国、爱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名合格教练员必备的素质。

2.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现代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都必须依靠各学科广泛的科学知识的介入和支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因此,教练员必须掌握较为全面的科学知识,才可能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水平,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选手。

坚实的专业知识是教练员执教的基础。

高水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没有现成的答案可查,需要教练员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科学训练除了必要科学检测、先进理论的应用外,还应包括教练员对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教练员应掌握的知识包括:一般训练理论与训练理论;体育生物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等;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如体育教育学、体育社会学、竞技体育发展史和体育美学等;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的知识等。

3.熟练的专项训练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实验过程,仅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教练员具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操作能力。

由于训练的对象是运动员,是有生命的活体,因此,在现有理论知识指导的基础下,还需要教练员根据实践中产生的客观情况,准确的予以分析,做出超前于现有理论的判断,并付诸于实践。

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其训练的最终效益。

4.适应于运动队生活环境的能力
运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
运动队组成成员的文化背景、竞争对手、训练层次、成绩发展的阶段、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等等问题,都对他的参与者、包括教练员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与挑战。

教练员生活在运动队中,必须及时调整自己,这就需要具有必要的适应能力。

除业务能力外,主要为细致的观察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运动员
(一)运动员在运动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1.运动员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竞技体育系统中的一切工作的成效最后都集中地表现与运动员的参赛成绩之中,因此,全部管理工作也就是都必然地主要围绕着为运动员训练、比赛的成功而组织和展开。

运动员作为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应该模范的遵守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与各种层次的管理工作人员协调配合,保证训练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训练目标的顺利实现。

2.运动员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在运动队的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还应该是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地主动地对运动队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与领队、教练员一起组织有关活动。

运动
员的积极参与可谓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活力,使得管理工作更加切合运动训练的实际情况,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

(三)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1.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竞技体育对他的从业者有着很严格的要求。

运动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做出巨大的牺牲,坚持系统的科学的多年训练,才有可能进入高水平的优秀竞技选手的行列。

这就是要求有志投身于竞技体育事业的运动员具有高度负责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运动员应该深刻理解,他的训练是与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及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工作,他的训练成果,寄托着广大人民众的热情期盼,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是他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运动员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应该有夺取冠军的强烈愿望。

面对这一目标,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与努力。

进取动机则直接影响着运动员从事训练的决心,运动员要成为运动场上的最强者,必须时时处处把强烈愿望化作激励自己的动力。

运动员每次的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必须从多次反复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智慧,用创造性的劳动摘取竞技场上光荣的桂冠。

2.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品质
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现代运动训练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运动员必须承受很大的训练负荷,甚至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这不仅是对运动员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其意志品质的磨练。

没有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不可能战胜自身的惰性和形形色色的困难的。

在艰苦的磨练中,换来人格的升华,才可以达到运动技术水平的顶峰。

3.强烈的学习追求与准确的独立分析、判断和理解能力
现代高水平的运动成绩是高科技、高技术、多学科知识的结晶与综合,运动员必须在知识、文化和理想方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要尽可能培养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独立的准确的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判断训练中各种情况和问题,对教练员布置的各项任务、采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地、有创新的完成。

通过对自己体会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训练水平。

4.高度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思想、落后意识的能力
运动员生活在运动队中,但是运动队不是世外桃源,他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社会上的一切,包括某些不良的思想、落后的意识也会在运动队中有所反映。

运动员年轻,长期生活在比较单纯的运动队中,对某些事物的鉴别能力和抵抗力较弱。

因此,培养运动员的自控能力和抵御不良因素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从心理学角度讲,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要经历多变的心理过程和多种情绪的体验,调节心理状态,就取决于自身的控制能力。

具有高度自控能力的运动员,将善于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训练与比赛,有助于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