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机遇4.1.1 黑龙江乡村旅游资源丰富4.1.2 全省范围内“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4.1.3 各级政府支持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设4.1.4 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开展4.2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4.2.1 乡村旅游的现状和特征4.2.2 乡村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4.2.3 乡村人文生态系统现状4.2.4 乡村生态旅游地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4.2.5 乡村生态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严重4.2.6 农民经营主体意识不高且创新力不强4.2.7 缺少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生态品牌4.2.8 缺少生态品牌且未形成产业链4.2.9 广告宣传力度不足和服务质量的底下4.2.10 环保重视力度不够和建设基础设施不够4.2.11 相关旅游人才不够无法提高配套的服务水平5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策略5.1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的作用5.1.1 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5.1.2 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编制工作5.1.3 整体性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5.1.4 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5.1.5 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监管5.2 加强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5.2.1 拓宽宣传促销渠道5.2.2 注入生态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5.2.3 推进旅游产品民俗化、主题化、生态化5.2.4 树立本土化生态文明价值观5.2.5 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5.3 提升地区居民和生态旅游者的整体素质5.3.1 推广生态意识教育5.3.2 倡导绿色旅游、生态消费5.3.3 加强舆论监督14.1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机遇4.1.1 黑龙江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也伴随着出现许多问题。
许乡村旅游区在一哄而上的风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类:(一)宏观管理力度不够1、管理机构不健全,政府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区涉及农村社区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
但目前各地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乡村旅游地出现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问题方面无人管理、互相推委,经营者的利益、游客的问题政府职能部门无力解决,从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顺利发展。
2、相应的政策法规欠缺目前,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乡村旅游的发展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各地政府也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
这种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发展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缺乏整体规划控制许多乡村旅游区缺乏总体规划,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
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巨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有限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本地资源状况分析不够、评价过高,对开发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条件认识不足。
他们往往简单以为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的开发利用便能建成乡村旅游区,对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地所需要的其他资源条件包括农业资源基础、乡村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基础、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投资条件等认识不足。
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凭热情、“摸着石头过河”办旅游,对最终会把乡村旅游办成什么样,能形成什么样的规模和影响心中无数。
2其次表现在对乡村旅游的市场认识不足上。
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与开发商总是一相情愿地把所有的城市居民纳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范围。
其实,乡村旅游对居住在具有城乡一体化特征的中小城市难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市民对城市附近的乡村较为了解,乡村风景对他们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旅游欲望不如大城市的居民那样强烈。
因此,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该是那些高度商业化的大、中城市。
此外还表现在经营理念与经营意识上。
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三)无序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剧。
这些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在空气品质方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在日益下降。
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扬起的尘埃、旅游区内餐馆、饭店等生活锅炉排放的废气都在影响着乡村旅游地的空气质量。
(2)在环境卫生方面,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
游客遗弃的饮料瓶、食品袋,经营者遗留的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固体垃圾在乡村旅游区的水面、路边、河岸、田间到处可见,严重地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
(3)在植被保护方面,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正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减少。
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性的建设、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都是乡村旅游地的植被被破坏的祸首。
2、对社区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俩个方面。
一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
由于参加乡村旅游的旅游者一般都来自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城市游客的大量进入使乡村的弱势文化向城市的强势文化靠拢,最后被同化。
同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日趋缩小或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
二是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被破坏。
由于高消费、时髦的城市游客的进入,撤消居民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诱导下将产生极端思想,开始对自己的传统生活感到不满,向往游客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装束打扮和娱乐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继而发展到有意识的追求,从而使赌博、卖淫、投机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私等犯罪和不良社会现象增多,影响乡村社区秩序的安定,这将从另一方面断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3(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尽管各乡村旅游区开发时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较大它的投入,但由于乡村旅游地大都位于城市的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许多基础设施仍然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
例如,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难以让人接受、难以留住游客。
(五)产品系列化、深度化不够第一,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
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第二,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
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
此外,坐等上门、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力度不强等原因也使乡村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
对地方旅游经营者而言,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地方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而言,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
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应从这五方面入手。
5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策略5.1发挥政府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一)挖掘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1、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保持独特的乡土气息乡村意向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像”,其主要表现为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
鲜明的乡村意象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巨大财富,是一项对城市旅游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无形旅游资源。
乡村意象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氛围,而这种整体氛围的体现,必须靠对内营造和对外宣传两方面结合才能够完成。
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必须有意识在乡村营造一种“可印象性”的整体氛围,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宣传把它推向市场,形成鲜明的乡村意象。
如淮北平原的“绿洲仙境”----小张庄,江苏“江南农村”----周庄等都是靠这种方式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象,并进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和氛围是都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
保持乡村旅游产品的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是乡村旅游魅力持续不减的基础。
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寻乡村发展的文脉、生活习惯的演变、民俗风情的沿革,挖掘其特色魅力及4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使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天趣、闲趣、野趣融和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2、挖掘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特色化产品我国地大物博,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
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适销对路、具有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才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更钟情于表象下文化底蕴的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3、注重产品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知识含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