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属转制科研机构改革

省属转制科研机构改革

省属转制科研机构改革 1999年湖南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开始进行转制,原有24家省属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除省计算所并人湖南大学、省农机所并人中南林业大学以外,其余22家(科技开发院外)中有21家完成了整体向企业化转制工作[1]。在国家、省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湖南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易 春,马美英.湖南省属转制科研院所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7(7):19-22. 省属转制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通过转制改革,省属科研机构在体制和机制上得到了优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尤其是加快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促进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人员素质有所提高:21家省属转制科研机构涉及国有资产6.93亿元,截止2011年8月,职工总数5930人,其中在职人员3487人,离退休人员2443名,其中,转制前退休人员2072人,转制后退休323人,离休人员50人。 在职职工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522人(含正高,即教授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3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72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321人,各类技术工人953人。2000年,22家转制科研单位人员结构中,高级职称占16%,中级职称占38%,初级职称占46%; 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省属转制科研机构经过11年的运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转制科研机构全部进行了企业工商登记,实行了完全意义上的体制转换和企业化管理。二是促进了转制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2010年,转制科研机构完成科研资金投入4856万元,承担科研课题291项,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1项,申请专利45项,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2个,比2000年均有大幅度提高和增长(2000年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分别为12个和6个)。如省化工研究院转制以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60件,转让科技成果160余项,建成了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农药创制技术创新基地。三是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转制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紧紧围绕市场开展科研与新产品开发,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产业化投入,产业化能力明显提高。如省机械研究所转制以来研发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投资3000余万元在长沙市环保科技园建成了产业化基地,占地50余亩,2008年投产以来每年创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利税近800多万元,基地建设品质品味高,建设形象深受好评,是转制科研院所基地建设最好的单位之一,工作得到上级的一致认可和充分肯定。四是增强了转制科研机构的自身实力。与2000年相比,转制科研机构2010年的资产总额增长2.17倍,总收入增长4.61倍,产品销售收入增长5.28倍,横向技术服务收入增长2.3倍。五是推动了转制科研院所面向市场,奋力搏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造血功能、应变能力和发展后劲。 转制科研机构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不同步,配套政策不完善,产权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转制科研机构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转制科研机构离退休人员管理和待遇以及职工的身份臵换问题。转制前后退休人员待遇差距大问题 2000年前离退休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享受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各单位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能,如每个院所都承担了离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工作,需要3-4个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管理费用;转制科研机构的离休老干,省财政按每人3000元下拨医疗费补贴,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要远远超支,省医保局从2008年开始按每人每年4.2万元缴费;政府规范离休老干的津补贴后,增幅大,部分单位在省财政为离休老干争取到每人每月2200的补贴借支,但手续相当复杂。 2000年转制时在岗,转制后退休人员进入企业社保退休费比事业退休费大都相差40-50%之间,退休费明显偏低。我厅本着满腔热情,积极争取的精神,在姜郁文总工的带领下,多次与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沟通、协商,在他们的支持下,这部分退休人员,除由企业社保计发退休费外,企业社保与事业社保的差额部分,由转制科研机构自然减员的经费和财政适当的支持加以解决。使转制后退休人员达到人均1365元的补贴水平,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近段,省财政要求停止拨付按人平15000元的财政支持,引起了这部分退休人员的思想波动。 转制科研机构2000年前的在编在册人员要求有偿解除事业单位职工身份,得到现金补偿,或继续保留事业单位职工身份,期望今后退休时得到相应的补偿。同时,转制单位和在职员工须按企业社保缴纳 “五险一金”即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因每月要交纳数百元的“五险一金”,他们认为增加了负担。 二是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省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难以落实。如湘政办发[2006]15号文件规定:鼓励改制科研机构在职职工优先购买本单位的国有净资产,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人员持较大比重的股份,事实上,由于本单位国有资产购买价格不够优惠,没有人购买国有净资产。加上转制单位大都实力不够强,改革成本大,国家没有专项改革经费投入,进一步深化改革仍需要政策扶持。如省冶金材料研究所成功进行了土地臵换,盘活土地存量,获得了发展的资本金,土地挂牌成交2.49亿元,其中要上缴长沙市土地出让金1.2亿元,成本很大。 转制科研机构中保留着32个具有公益性质的省属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行业信息中心,这些公益机构运转经费不够,人员编制不够,难以做大做强,如省质检局下属的纤检局每年有近千万元的收入, 而省苎麻所下属的省纤维检测授权站每年只有8-10万的收入,省质检局还在重建各种检测机构,造成新的浪费。 三是科研机构面临资金和人才“双瓶颈”,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转制科研机构缺少必要的资金积累,转制后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工厂设施不够、中试条件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发展场地受限等问题,加上科技人才流失严重,导致一些有技术含量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做不大,销售收入一般在几千万徘徊,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半数以上的科研机构仍在艰难中寻求突围。

加快省属转制科研机构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1、关于解决转制过程中的退休人员的稳定问题。 鉴于目前转制科研机构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能,建议省财政每年预算拨付转制科研机构承担退休人员管理的公共管理费用;省财政预算安排困难转制科研单位25名(共计50名)离休人员的补贴借支130万元,且要简化手续,予以支持。 转制科研机构转制前在编在册人员,转制后退休人员,除由企业社保计发退休费外,企业社保与事业社保的差额部分,由转制科研机构自然减员的经费和财政适当的支持加以解决。使转制后退休人员达到人均1365元的补贴水平,没有出台新的政策前希望按此办法继续发放,请求省财政继续按每人每年15000元的标准支持。这一问题要着眼长远,加以解决,建议继续支持鼓励省属转制科研机构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其差额部分采用加发补贴的办法解决,所需费用从补充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中支付。对于职工医疗保险垫底已经进行了两年,继续按年人平1300的标准给予补齐,请财政给予支持。 职工事业身份臵换问题要参照兄弟省市的做法,对转制时在册,转制后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员,建议给予一次性转制前工龄补偿。同时,要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随着国家关于企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事业、企业的同类人员退休费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2、关于省属转制科研机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 各主管部门切实承担起改革的领导责任,加强部门之间协调,简化改革程序,进一步梳理借鉴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全面了解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创造更优的改革环境。 一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积极稳健的推进转制科研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各转制科研机构要在“六有”的前提下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即有主管部门成立的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协调机构,有权威的资产评估报告,有股权承购主体和合理的股权结构,有职工大会通过的符合政策的职工安臵方案,有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有符合国有企业改革的规范的流程。同时,要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实行局部改制,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二要充分发掘科研机构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要争取将检测职能划到科技部门,对设立在省属转制科研院所中的省级质量认证机构,质量监督授权站等公益性机构纳入公共检测队伍序列,加大政策支持,给足编制,参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 3、 关于加快转制科研机构发展问题。 一要着手解决转制科研机构的投入问题。建议省财政设立转制科研院所专项资金,支持转制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重点新产品的开发、科技平台的建设、基础设施的维修以及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转制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专项资金,支持省属转制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将省属转制科研院所引导资金贷款改为财政拨款,减轻省属转制科研院所的债务利息负担。贵州: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000万支持科研院所用于产业开发及创新能力建设。从2001年起每年安排600万元的体改专项资金,支持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革和内部机制调整。 二要引导、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将转制科研机构纳入重构技术创新体系当中,鼓励承担我省应用技术研发、公共技术研发、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创新任务,鼓励进入国家应用研究方面的行列。 三要出台省属转制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在土地变“性”方面给予支持,定向引进战略投资者,不直接进入土地拍卖市场,给予一定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或一部分出让金作为政府投入的资本金;例如河南2008年4月省政府为帮助科研院所推进产业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在离郑州不远的新乡市郊规划了近2万亩土地用于建设“河南省科研机构生产试验基地”,凡进驻的科研院所均按2.5万元/亩(含税费)的特优价出让土地,在规定期限内投产的另外给予100万元奖励。并出台优惠措施,积极支持开发类科研机构创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要制定奖励政策,支持转制科研院所引进高学历人才。借鉴外省的人才引进政策,如给每个引进人员每年给予一定的科技项目研究经费支持,引进、留住更多更优的人才。贵州:为了支持和鼓励科研机构引进人才,增强发展后劲,该省还决定科研机构每引进一名博士或硕士,分别奖励9万元和6万元,分三年拨付到位。

——省属转制科研机构院所长座谈会议纪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