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网络浏览器浅谈 (上海海事大学交运111专班 王兵 学号200920611009) 摘 要:浏览器是用户硬盘上的一个应用软件,它是把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文本文档或其它类型的文件翻译成网页,文件类型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用户利用浏览器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源下载到本地。用户通过浏览器认知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浏览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网景的衰败到IE的崛起,再到IE市场份额的不断被蚕食,整个浏览器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各大浏览器优缺点共存,同时,随着网页技术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浏览器模式出现了瓶颈,未来更人性化、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浏览器标准开始出现未来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浏览器;网络;发展;云浏览;未来前景 一、 前言 如果你上网,那么必然离不开的软件工具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想到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不仅使超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也使对互联网用户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用任何电脑方面的知识,不用经过任何训练,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操作。通过浏览器我们可以浏览文字,图片,观看流媒体视频,而随着浏览器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一些网页游戏。由此可见,网络浏览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这个由以pc为重心向以网络为重心转变的计算机领域里,网络浏览器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生态系统的整合优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毫无疑问,网络浏览器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历史。对个人来说,它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言论与交流方式、生活购物方式等等,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对整体来说,整个地球变小了,资源的查找、共享都变得异常方便。如果说浏览器推动了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那完全是没有任何夸张的。 浏览器作为网络普及中的核心因素之一,它的发展可以说是网络的发展的写照。浏览器技术的改进与更新,无疑是网络普及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而网络浏览器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它的发展史以及发展前景如何呢?我们常用的浏览器又有哪些优缺点呢?...等等问题,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叙述来进行解答。 二、 浏览器起源及发展 虽然互联网从新兴到今天的走向普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对于浏览器的展来说,经历了不少变化。 (一)、网络浏览器及HTML的概念 在具体回顾浏览器的发展历程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两个重要的概念,以方便后面的历程回顾。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网页浏览器主要通过HTTP协议与网页服务器交互并获取网页,这些网页由URL指定,文件格式通常为HTML,并由MIME在HTTP协议中指明。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FTP、Gopher、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 而与网络浏览器息息相关的HTML又是什么呢? HTML语言起源于标准综合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简称SGML),是由CERN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首先提出来的。这种语言是为了在各种网络环境之间,不同文件格式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格式。它通过文件格式标准化,统一使用一些标记符号( TAG ),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标注,指出内容的输出格式,如字体大小、颜色,背景颜色,表格形式,各部分之间逻辑上的组织等。使用支持HTML的浏览软件,其它用户就可以对文件进行自由的跳跃式的阅读,还可自行调整显示和阅读的形式。由于它简单易学,表现力强,适用广泛,所以深受用户喜爱,迅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二)、网络浏览器的起源及发展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交流方式的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场革命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高潮有两次:一次是由ARPANET带来的通信方式的革命,这是以电子邮件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另一次革命则是由伯纳斯-李和安德里森带来的网络使用方式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明显标志则是万维网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正是由于有了多媒体的网络浏览器,使原来技术专家之间的网络通信,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 Tim Berners-Lee是第一个使用超文本来分享资讯,及于1990年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的人。在1991年3月,他把这发明介绍给了给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 从那时起,浏览器的发展就和网络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网页浏览器被视为一个能够处理CERN宠大电话簿的实用工具。在与用户互动的前题下,网页浏览器跟据gopher和telnet协议,允许所有用户能轻易地浏览别人所编写的网站。可是,其后加插图像进浏览器的举动使之成为了因特网的“杀手程序”。 NCSA Mosaic促使了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它是一个先在Unix运行的图像浏览器;很快便发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 Microsoft Windows亦能运行。1993年9月发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项目的负责人Marc Andreesen辞职并建立了网景通讯公司。 网景公司在1994年10月发布了他们的旗舰产品Navigator(导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优势就被削弱了。错失了因特网浪潮的微软在这个时候匆促的购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术,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软件巨头微软和网景之间的浏览器大战。这同时也加快了万维网的发展。 这场战争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普罗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因特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兼容的 HTML扩展代码,并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已跌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 网景公司以开放源代码迎战,创造了Mozilla,但此举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公司。在发展初期,Mozilla计划为吸引大量开发者进入此项目,至2002年,它已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套件。Mozilla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后改名Firebird,最后又改为Firefox)。于是大家熟悉的浏览器Firefox 1.0终于在2004年正式发布。 当前虽然摆在广大互联网用户面前大大小小的网页浏览器如此之多,不过被全球大量用户使用的主流浏览器还是只有少数几款,包括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Mozilla的Firefox、Apple的Safari、Google的Chrome以及Opera浏览器。 总结上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表直观的来了解浏览器的发展历程与纠结的历史。 图1 浏览器的发展历史
三、 网络浏览器市场分析 正是我们上文提到那场浏览器大战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普通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互联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兼容的HTML扩展代码,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其市场占有率已无法挽回,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2001年,捆绑在Windows XP中的IE6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0%以上。 直到现在的浏览器市场, 虽然IE还是市场份额最高的浏览器,但各大主流浏览器的崛起使得全球浏览器市场出现群雄混战的局面。 下图是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Net Applications发布的2011年6月份最新浏览器市场占有率及排行统计数据 图2 2011年6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
由上图可以知道,IE的市场份额则出现明显下滑,对微软最具威胁的谷歌Chrome的推出打破了浏览器市场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局面。一直紧随IE之后的Firefox则开始发力,一举突破20%以上的市场份额,崭露头角的Chrome以简洁、快速的特点迅速获得市场认同,而诸如opera、safari等浏览器 也在不断蚕食IE的市场份额。 国际市场上,各大浏览器厂商激战正酣,“不入流”的国内浏览器也各自各精彩。2008年9月谷歌Chrome推出不久,国内的互联网和软件巨头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同年12月,搜狗率先登陆,其设计之初最大的目标是希望借浏览器内置的搜索功能提高在搜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8月12日,迅雷低调推出名为155的浏览器,插足浏览器市场。近期,市场传闻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在密谋开发浏览器市场。阿里巴巴大量招聘浏览器开发工程师和内核开发工程师的举动,被视为一个明显的市场信号。而百度50亿资本进军浏览器市场的风闻更具轰动效应,若果真如此,国内浏览器市场或将构建一个新的格局 图3 2011年国内浏览器市场份额排行
四、 几款主流浏览器介绍 在讲究快速体验的现代社会,速度快而兼容性强的浏览器无疑最受用户欢迎。IE近几年的江河日下,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自身的浏览速度过慢。基于webkit内核的谷歌 Chrome浏览器,则大大提升了速度,不过在兼容性上就远不如IE所依靠的Trident内核,因为很多网页都是针对IE这个长期以来的霸主而设置的。这一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导致网上银行或支付服务只有在IE下才能正常使用。而在国外,由于Firefox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网站都能对Firefox内核Webkit完成标准的兼容。为了在提升浏览速度的同时照顾兼容性,双核引擎开发成为国内浏览器市场独特的潮流。2010年4月,搜狗率先发布了国内首款可智能切换的双核浏览器,在传统IE内核Trident的基础上,添加了目前浏览速度最快的Webkit内核。此外,腾讯、傲游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开发双核浏览器。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几款主流浏览器的特点: (一)、I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