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林地及幼林抚育管理意义和任务林地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给的基质。
通过加强林地管理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
幼林抚育--造林后到郁闭以前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措施。
这一阶段对幼林的成活至关重要,同时也为今后速生打下基础。
主要矛盾是:幼树个体和外界环境的矛盾。
幼林抚育任务:在于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满足幼树对于水、肥、光、热各方面的要求,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幼林适时郁闭,为速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包括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第一节林地管理一、松土除草是一项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一)作用在于疏松表层土、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保水性和通透性,促进微生物活动,促进分解。
在水分方面有双重作用,干旱区有保墒蓄水,水分过剩区有排水减少反碱作用。
除草的作用: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
◎造林初期的幼树抵抗力弱、竞争力差,林地杂灌生长旺盛与幼树争水分、养分;◎杂灌根系发达,盘结在土壤中,影响幼树根系的伸展;◎茂密的杂灌使幼树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而生长衰弱,甚至死亡;◎板结的土壤空隙度小,蓄水保水功能很差,遇水不易吸收,干旱蒸发量大,造成林地干燥,松土切断毛细管,土壤空隙度增加,减少蒸发,提高蓄水能力。
◎被清除的杂草灌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所以,除草除灌松土是幼林抚育中一项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二)年限、次数和时间年限:从造林后开始到幼林郁闭为止,连续进行数年,一般3~5年(造林技术规程)但树种不同有差异,如杨3年,水曲柳等4年,松类5年(还要看具体气候和造林目的)。
次数:以造林地气候、立地、树种、年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每年1~3次。
时间:以杂草特性、树种特性、土壤水分、养分来决定,一般造林头1-2年每年2次,时间5-6月 8月下旬-9月;以后每年一次,直至郁闭,时间5-6月。
一般视杂灌生长情况和劳力情况,但杂草种子成熟前必须进行。
注意:除去的杂草灌木要铺盖于幼树周围的地表,林地上散生的阔叶树幼苗要保留,有价值的阔叶树要加以培育。
(三)方式和方法1.方式因整地方式不同有三种。
全面除杂松土、带状除杂松土和块状除杂松土,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深度:以幼林生长状况、年龄和土壤条件而定。
总原则:是里浅外深;小树浅,大树深,沙土浅、粘土深;湿土浅,干土深。
要求:松土要细致、不伤幼树,做到一培:将锄松的土培到根部二净:杂草除净、石块拣净三不伤: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一般松土除草的深度5~15㎝必要时可加深20~30㎝。
研究证明适当加深有利于加深土层,增强通气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根系生长和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2.方法:主要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和化学除草等。
目前我国主要用手工和机械化除草,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因此应大力提倡化学除草。
2.1 除草剂的分类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化学结构分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按作用分有选择人性除草剂和灭盛性除草剂;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分内吸型和触杀型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分茎叶处理剂和土壤处理剂等。
2.2 除草剂的原理主要影响细胞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阻碍光反应和暗反应来抑制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等。
3.3 化学除草剂的选择性……………………………………P-2573.4 药剂的残效性和淋溶性…………………………………P-2583.5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有三种:茎叶处理法、土壤处理法和树干处理法等。
二、灌溉与排水(一)灌溉的意义(二)合理灌溉1.灌溉时期:是否需灌水要从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对水分的反应来决定。
还要看年龄、土壤种类、树种等。
2.灌水的流量和灌水量:流量要适宜,不宜过少和过大;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土壤不同而不同,一般要求灌水后土壤湿度要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湿土层达到主要根群分布深度,幼树根群分布一般50㎝深,每次灌水量需450~600m3/hm2,成年树根群深达100㎝,灌水量750~1050m3/hm2(三)灌溉水源引水灌溉,人工集水和井水灌溉三种。
(四)方法:漫灌:工效高,但废水,平地用。
畦灌:应用方便,灌水均匀,节水,但要求作业细致,投工多。
沟灌:利弊介于漫灌和畦灌之间。
节水灌溉: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采用的用水少、水分利用率高的先进的灌水技术。
节水灌溉有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三种微灌:滴灌、雾灌、渗灌小管出流灌溉、微喷灌。
(五)排水1.意义2.时间和方法三、施肥林地施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林业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在80年代,对杉、桉、杨、国外松、泡桐以及Ⅰ-214杨和Ⅰ-69杨的施肥研究较系统,90年代对杉、桉、欧美杨、国外松、马尾松的适生地区进行优化施肥研究。
(一)施肥的意义1.必要性:◎在林地大多比较贫瘠、肥力不高、难以长期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因连续培育纯林,林内各种营养元素极度缺乏,地力衰退,理化性质变坏;◎自然或人为原因桂冠土壤的苦落物减少,营养流失约严重;◎主伐、清理造成有机质大量受损;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促其速生丰产。
这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
2.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生长过程中林木需要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和形成结构物质。
根据需要量的大小可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种。
大量元素:碳、氢、氮、氧、磷、钾硫….等微量元素:铜、锰、锌、钼、硼.....等。
碳、氢、氧占植物总体重的95%并从空气和水中吸收,其他占4%;氮、磷、钾需要最多并从土壤中吸收,而这些元素土壤中较少,因此人们这3种元素做施肥,病程施肥三要素。
(二)林木营养诊断法林木营养诊断法――是预测、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一种综合技术。
1) DRIS法――诊断施肥综合法2)叶片营养诊断法3)土壤分析法4)缺素的超显微结构诊断法一般:用材林(生产枝叶、木材)施N肥为主经济林(生产果实)施P肥为主,同时要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埋青肥地。
鉴于目前我国林业生产现状,只能对小部分农田防护林、四旁林及部分经济林进行施肥。
大面积的荒山造林,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常用肥料1.有机肥料:是以含有机物为主的肥料,如堆肥、厩肥、绿肥、粪类…等。
特点:2.矿物质肥料:又叫无机肥料,包括化学加工的化学肥料和天然开采的矿物质肥料。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微肥等。
特点:3.微生物肥料(日本人80年代初研制的):是含有大量活的微生物的一类生物性肥料。
本身不含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发挥土壤潜在肥力,刺激植物生长。
有不同的分类法:安作用机理分:固氮菌、根瘤菌、磷化菌和钾细菌等。
按微生物种类分: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固氮蓝藻肥料等。
(四)施肥的士气和方法1.施肥时期:有施肥时间和时期之分,时间一般春秋好些,速效肥最好在旺盛生长期前进行;而施肥期可分幼年期施肥、中龄期施肥、近熟期施肥等。
不同的发育时期对肥料的要求是不同的。
2.施肥量:一般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肥力、林龄、肥料种类来确定施肥量。
施肥前弄清不同土壤上树木对肥料的需求,再进行施肥。
(见表2~我国杨树有机肥施肥量以7500~15000㎏为宜。
化肥每株硫酸铵100~200g。
3)。
3.氮、磷、钾的比例:N:P:K=67:7:26(五)施肥方法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之分。
1)基肥:是在造林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中的方法。
要求深施一般15~20㎝。
2)追肥:有撒施、条施(沟施)灌溉施肥和根外施肥等。
(六)稀土在林业中的应用是一种地壳中的自然生成物,82年开始用于林业上。
具有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经济林(核桃、苹果、枣、梨、杏)可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
四、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可提前播种也可同时播种。
可明显的改善土壤肥力。
第二节林木抚育管理内容:包括修枝、摘芽、和除蘖等技术。
目的:为促进林木生长和提高林木质量。
在森林抚育采伐中,都以疏开林分,调节林木之间关系为共同点,而人工整枝不是调节林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选定的培育木上进行抚育的一种措施,把林木培育成年轮均匀、通直、圆满、少节和无节良材。
自然整枝:在自然状况下,林木下部枝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地枯死、脱落的现象。
人工整枝:人为地除去树冠下部的枯枝及部分活枝的抚育措施。
林木修枝分两种:一是干修,是去掉枝干下部的枯死枝;二是绿修,是去掉部分活枝。
一、修枝的意义我国地域广大,四旁林和集体林多,加之农村燃料短缺,树种种类多,树形多样,具备开展人工整枝的条件,群众自发性的整枝较为迫切。
人工整枝是一项重要的林木抚育措施。
为了培育年轮宽、均匀、通直、圆满,少节、无节良才必需进行修枝。
(一)提高木材的材质:因为可消灭木材的死节,减少活节,增加木材中的无节部分。
节子:木材普遍而有重要的缺点:1 破坏木材构造的均匀性2使木材纤维倾斜,降低木材强度,3 硬度大会使剧刨加工困难4 板材中,干燥时死节松弛脱落,形成空洞定期修枯枝,即干修--减少死枝(节)修活枝,即绿修--减少死枝(节),减少活枝(节)。
(二) 增加树干的圆满度上部同化物质积累,切口上方树干生长量增加,圆满度增加。
下部同化物减少,切口下方树干生长量下降。
修活枝后,树干上部接近树冠部位的直径生长增加。
同化物质从树冠向下流经树枝切口时,不能直接通过,必须绕过切口之间的狭窄区域往下运,影响同化物质运输速度,造成切口上部同化物质积累,而下部却减少。
(三) 提高林木生长量如修除树冠下部受光照差的纸条,修掉妨碍主干生长的竞争枝,大侧枝以及活枝,则使林木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都有增加。
因为是使树体营养集中于主干生长的结果。
一般说阔叶树种优于针叶树种;立地条件好,效果显著;立地条件差,往往使林分生长量下降;幼龄林效果好(因为生长旺盛,恢复快)(四) 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态及林木生长条件:减少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减少雪压和风害。
(五) 提供"三料"(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
如刺槐、旱柳等修下来的枝可做饲料、肥料。
二、林木修枝的理论基础树木的自然整枝特性、分枝习性及其生理特性是修枝的理论基础。
进行整枝首先需要掌握林木人工整枝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林木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树冠下部枝条上所着生的都是阴叶。
①由于光照不足,影响叶子的同化作用,造成营养贫乏,妨碍枝条的生长。
②由于含水量降低,造成枝条干缩,使枝条同树干的水液输导组织失去联系,促使枝条逐渐枯萎。
——这就是主要原因。
(二)自然整枝过程和树节的形成无论林木、四旁树、随着树木增大,树冠形成卵圆形,居于树冠中上部的枝条,生命力旺盛,保持顶端生长优势;居于树冠下部的枝条,生活力下降,变得纤细,直至枯萎脱落。
自然整枝有3个过程,即枝条枯死,枝条脱落和死枝残桩为树干所包围。
枝条枯死:其速度与林木年龄有关:油松始于10年生,最快10-15年和15-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