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工程过程管理的研究和应 用并行工程过程管理的研究和应用
1 引言:并行工程与过程管理
“过程”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概念。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变化,在 某一时间段上的投影,就形成“过程”。 任何过程都可以抽象成一种或几种物 质状态变化的序列,人们介入到某一过程中,是希望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物 质状态变化的进程,以获得期望的物质状态。可见,过程的时间特性以及事件 (即物质状态的变化)序列中蕴含的因果关系是“过程”概念的核心。而“过 程管理”因此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对以时间为核心的过程性能的 关注;二是对过程中各要素(人、信息、工具、环境等)及其相互关系演化进 程的关注。就这两个方面来说,前一方面往往以后一方面为基础。
过程和过程管理在并行工程的研究和实施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原因。 首先,并行工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在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因此,过程本身必 然成为控制和优化的对象。其次,以过程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能够更全面的 反映成本的构成,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 Activity Based Costing )就体现 了这种思想。第三,以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把质量控制从事后检测转变 为事前预防, 能够尽量减少大的设计更改,需求管理、
质量功能配置 (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都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第四,以可视化的过程模型为基础的协同设计支持环境, 是通讯、监控、协调和信息管理的基础。第五,追踪由最初的顾客需求到最终 产品实现的决策过程,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知识,是组织学习、增强产品开 发能力的基本手段。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过程管理是企业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反省和控制
2 并行工程过程管理的研究体系 王昕 熊光楞 王计斌 ( 作者向 PRDM 供稿 ) 2.1 概述
并行工程过程管理以产品开发过程为研究对象。所谓产品开发过程,指的是从 产品定义到产品批量生产之前这一段时间,同一般的过程相比,产品开发过程 具有以下特点:
目的性 。产品开发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
阶段性 。产品开发过程通常包括产品规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工艺设计、试制、试验等阶段。
层次性 。产品开发活动在一定的组织层次上进行,任务的分解本身 也带来层次。
协同性 。复杂产品的开发需要多学科、 跨部门、全生命周期的协作
决策。决策是产品开发活动的主要内容。
迭代。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阶段性的设计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导 致某一活动序列的重复。
信息管理 。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产生和使用大量的设计信息,有效的 管理这些信息能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过程性能 。时间和成本是需要控制和优化的主要过程性能。
时序。活动的排序对过程的性能会产生影响。
这些特点反映了并行工程过程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总的来说,并行工 程过程管理的研究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对于产品开发过程性能的控制和持续改
进;从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组织学习(主要是设计知识的学习);以过程管理 系统为框架,实现对协同设计的支持。
下面我们分五个方面介绍并行工程过程管理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进展。其中过程 模型是过程性能分析、协同设计支持、组织学习的基础;过程性能的定量分析 研究以基于活动的过程模型为基础,考虑时序、资源、迭代等要素对过程性能 的影响,传统的项目规划和调度是过程性能定量分析的一部分;基于过程的协 同设计支持以过程模型的计算机实现为基础,对任务的分配和监控、信息的管 理和设计决策提供支持;基于过程的组织学习主要通过捕获设计过程中的重要 决策信息,来支持设计回溯和设计重用;过程管理实施方法学通过建立完整的 过程发展、评估、实践体系,来指导企业应用过程管理方法和技术。
2.2 过程模型及表达
一般来说,模型的作用是解释、预测和实现。就产品开发过程模型来说,其作 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表示。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产品开发所需经历的步骤及需要考虑的 关键因素,加强团队成员对过程的理解和团队协作;
分析。用定量的手段形式化的描述产品开发过程,支持过程规划、 分析和改进;
实现。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实现基于过程的协同设计环 境,支持分布的、自动的任务分配、信息管理、通讯、监控、协调等功 能。
过程模型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工程设计、经营过程重组和软件工程。我们研究 的过程跟工程设计研究的过程是一致的,即产品设计过程或产品开发过程。产 品开发过程是经营过程的一部分。而软件开发过程可以看成是产品开发过程的 特例。下面所说的过程模型,如无特别说明,均指产品开发过程。
按照建模的目的不同,过程模型可以分为描述性的( descriptive )和规范性 的( prescriptive )。描述性的过程模型主要的作用是解释和分析 (如 IDEF0 模型),规范性的过程模型主要作用是强制和指导 (如 ISO 9000 的过程规范)。
按照建模的方法不同, 过程模型可以分为基于活动 (activity-based )的过程 模型和基于阶段( phase-based )的过程模型。基于活动的过程模型在决策 支持、过程性能分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点。而基于阶段的过程模型主要强调设 计信息由抽象到具体、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比较有代表性的过程模型有 Pahl & Beitz 的系统化设计过程、公理化设计 ( Axiomatic
Design )过程、创新问题求解理论(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的设计过程等。 Evbuomwan N.F.O. 列举了比较有影 响的 16 种设计过程模型。
过程建模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IDEF 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 Petri Net 建模方 法、实时结构化分析过程建模方法、过程规划( Process Programming ) 和系统动态方法等。
2.3 过程性能的定量分析
过程性能的分析以基于活动的过程模型为基础,分析活动的排序、资源分配、 迭代、评审等因素对过程性能(主要是时间和成本)的影响。过程性能分析主 要为特定项目的计划和调度服务。传统的项目计划与评审技术和设计过程所特 有的迭代分析构成了产品开发过程性能分析的两大主流。
项目计划与评审技术以活动网络为过程模型,以关键路径法为主要依据,进行 过程的规划和调度。关键路径方法 CPM 和项目计划与评审技术 PERT (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技术是 50 年代末期
产生的。二者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采用活动网络图来描述一个项 目。 PERT
技术是在 CPM 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概率信息。其原理是从一 个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把应完成的任务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通常用两张
表来定义网络图。一张表给出与一特定项目有关的所有任务(也称为任务分解 结构),另一张表则给出应当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来完成这些任务(有时称为限 制表 Restriction List )。通过 CPM 和 PERT 方法, 可以对项目的任务进行
规划,统计估测任务的时间和完成项目所需时间。 CPM 与 PERT 的缺点是只 面向单一过程结构,即活动间的信息流结构是单向的,任务是不重复的,或不 考虑返工的,因而不支持过程迭代的分析。 为对活动迭代进行描述和分析,一些学者在图论的基础上利用矩阵来描述和分 析过程。迭代分析的基础是设计结构矩阵(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 DSM 的研究在 MIT 的
Eppinger 、Whitney 等人的推动下,在分析过程迭 代和过程改进、分析与规划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 IOWA 大学的 Kusiak 等基于 DSM 对过程分解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三角形分解算法以支持并 行工程环境下的过程分析与分解; Pimmler 等提出了基于构件的
DSM 以支持 产品开发系统分解; McCord 等则提出了基于团队的 DSM 对并行工程环境下
的团队组织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子团队间的信息流动(耦合)关系,用以支持 团队间协调。在各种 DSM 的扩展中,比较重要的是数字 DSM 即 NDSM (Numerical DSM ),DSM 矩阵的元素本为二元,即 0 和 1(即“ X”),
NDSM 则通过改变这些元素的值,提供了过程更加详细的信息。如 Smith 等 将矩阵对角元定义为活动的时间长度,而 X 定义为活动间的重复返工系数,从 而提出了工作转换矩阵
WTM ( Work Transition Matrix )的概念,通过
WTM 对串行迭代过程进行了时间分析与规划。 基于 WTM ,Johnson 等对电 子产品的串行迭代产品开发进行了分析与应用。
过程性能的定量分析还包括过程重叠、评审、资源分配、工作负荷等方面的分 析,在此不作一一介绍。
2.4 基于过程的协同设计支持
基于过程的协同设计支持以过程模型的计算机实现为基础,对任务的分配和监 控、信息的管理和设计决策提供支持。近年来,工作流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3 年成立了工作流管理联盟(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 )。此后,该组织颁布了一系列工作流产品标准,包括工作流参考模型、 工作流术语表、工作流管理系统各部分间接口规格。工作流产品的互操作性标 准等。现在,许多公司工基于这些标准推出了自己的工作流产品。从而为基于 过程的协同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主要的 PDM 产品中都提供工作流管理功能 总的来说,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构件和数据包括: 过程定义(建模)工具
工作流执行子系统和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的控制数据
工作流相关数据
工作列表和工作列表处理程序
应用程序和应用数据
工作流管理系统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下面这些特点:设置活动的启动和结束条件; 工作流相关数据管理和电子数据的交换;支持分布式地过程建模与执行;图形 化的过程定义工具。从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并行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来看,过 程的定量分析是其弱点。我们正尝试将项目管理系统与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集 成。
2.5 基于过程的组织学习
知识密集性是产品开发过程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既使用知识,又 产生知识。因此,捕获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决策信息,从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知 识,来支持设计回溯和设计重用,是组织学习、增强产品开发能力的基本手段。 基于过程的组织学习集中体现在对于设计历史的研究方面。
设计历史强调记录由顾客需求发展到产品实现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产品设计
的结果。它不仅包括产品几何信息的发展过程,而且包括产品功能和行为的发 展、设计决策过程及其原理、经营活动对设计决策的影响等。
一般来说,设计历史包含以下信息:
问题(如经营问题,规划问题,产品设计问题)
考虑的替代方案(如任务,装配件,零件,特征,功能,材料,尺
度,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