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图PPT

零件图PPT


(3)支撑板部分
2.3.3
泵体的局部工艺构型
泵体一般采用铸铁材 料铸造,故具有铸造圆角 和起模斜度。 为减少底板基面的加 工,中间铸出凹槽,两侧 的螺栓孔制成锪孔。 腔体、底板和支撑板 成对称分布,使得造型匀 称、稳定、美观。
2.4 过渡线的画法
零件的铸造、锻造表面的相交处,由于有圆 角使交线变得不明显,仍画出表面的理论交线, 但在交线两端或一端留出空白,称过渡线 。 1)两曲面相 交时,轮廓线相交 处画出圆角,曲面 交线端部与轮廓线 间留出空白。
正确
错误
壁 厚:
为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内应力而 造成裂纹或缩孔,铸件壁厚应尽量均 匀一致,不同壁厚间应均匀过渡 。
正确
错误
凹槽、凹坑和凸台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的质量,节省 材料,降低制造费用,应尽量减少加 工面。常在零件上设计出凸台、凹槽、 凹坑或沉孔。
正确
错误
凹槽、凹坑和凸台:
正确
错误
倒 角:
为便于装配,且保护零件表面 不受损伤,一般在轴端、孔口、台 肩和拐角处加工出倒角 。
如图所示轴零件,除主视图外,又采用了断 面图、局部放大图、局部剖视图以表达键槽、销 孔、退刀槽等局部结构。
3.3.2 非回转体类零件
非回转体类零件一般指叉架、箱体等。此类零件加工 表面及其加工方法也较多,其主视图一般选择工作位置, 或选放正的位置。
拨叉零件采用了主、俯两个基本视图表达主要形体。 为表达内部形状,主视图画成全剖视图。此外,还采用 了“A―A”断面图、“B”向视图两个辅助图形表达 其局部结构。
4.2.3 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不 好
如图a所示轴的尺寸A1、A2、A3和A4。标注 尺寸时,应将要求不高的一个尺寸空下来不注,如图 b没有标注轴肩尺寸A2(6)。
4.2.4
符合加工顺序和便于测量
图a的尺寸 注法符合加工顺 序(加工顺序如 图c),便于测 量,是合理的。 图b的尺寸 注法不符合加工 顺序,不便测量, 因此不宜采用。
选用的一组图形,应便于合理地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
3.5
零件表达方案举例
[例1]如图所示轴承座,由支承、圆筒、底板三部分组成。
主视图选图示的工作位置, 从表达零件形状特征及整体表 达方案考虑,选择A为获得主 视图的投射方向。
支承肋板部分需用主、左 两个视图表达,底板需要主、 俯两个视图表达,将轴承座的 三个部分都完整地表达清楚则 需选取主、俯、左三个视图。
4.3 零件上常见典型结构的尺寸注法
类型 旁 注 法法






类型









类型
退 刀 槽







倒 角
锥度
对称结构
键 槽
相同要素
4.4 零件尺寸标注举例
[例1]标注减速箱轴的尺寸。
2)两曲面有相切部 位时,切点附近应留 空白 : 3)肋板过渡线画法:
§3 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3.1 一般选择原则
表达一个零件所选用的一组图形, 应能完整、正确、清晰、简明地表达各 组成部分的内外形状和结构,便于标注 尺寸和技术要求,且绘图简便。总之, 零件的表达方案应便于阅读和绘制。
3.2
主视图的选择
3.4 选择表达方案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3.4.1 一组图形间的关系 根据主要形体结构选择基本视图,而其局部结构形状 则选择辅助图形来表达 。 3.4.2 零件内、外结构形状表达 内形较外形复杂时可用全剖视图;内外结构形状均 需表达时,可用半剖视图或局部剖视图。 3.4.3 集中与分散表达 主视图应重点表达主要形体或重点结构,适当地将局 部结构分散到其它基本视图上或画成辅助图形表达 。 3.4.4 便于标注尺寸
a b c
d
e
图e连接面为上部的水平面,轴孔距连接板高度 尺寸较小,但横向距离大。
2.2.3
符合工艺要求的结构
铸造圆角 为防止铸造砂型落砂,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 两铸造表面相交处均应以圆角过渡。 两相交铸造表面之一经切削加工,则应画成尖角 。
正 确
错 误
斜 度:
为便于取模,铸件壁沿脱模 方向应设计出起模斜度。
如图所示起重机吊钩(图a)和汽车前拖钩 (图b)及泵体。
(2)加工位置
加工位置是零件加工时在机床上的装夹位置。 如图所示轴和盘盖零件,其主视图应选轴 线水平位置 。
(3)便于画图的位置
有些零件的工作位置是倾斜的,若选工作 位置为主视图,则画图很不方便。此类零件, 一般应选放正的位置为主视图。
3.2.2 确定零件的投射方向
本图标注了齿轮泵泵体的主要尺寸:
4.1.3 尺寸基准及其选择
(1)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尺寸基准通常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是在机器或部件中确定零件位 置的面、线或点。 工艺基准是在加工或测量时,确定零件相 对机床、工装或量具位置的面、线或点 。 在标注尺寸时,最好能把设计基准和工艺 基准统一起来,这样,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 能满足工艺要求 。
3.2.1 确定零件位置
确定零件位置的原则是: 回转体类(如:轴类、盘盖类)零件,主 视图应选加工位置; 非回转体类零件(如:箱体类、叉架类等 加工位置多样的零件),主视图应选工作位置; 倾斜安装的零件,为便于画图、主视图应 选放正的位置。
(1)工作位置:
工作位置是零件在机器中的安装和工作时的位置。
1.3
绘制零件图的过程
绘制零件图一般按如下过程进行: 1.构型分析和设计 2.选择表达方案 3.标注尺寸 4.注写技术要求 5.填写标题栏
§2
2.1
零件构型设计
零件构型设计的内容
对一个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工艺结构、材 料选择等进行分析和造型的过程称为零件构型设计。
2.2
零件构型的某些原则
2.2.1 保证零件的功能 2.2.2 考虑整体相关的关系 (1)相关零件的结合方式 如图所示螺钉连接,应在件1上 做出凸台并经切削加工,在件1上还 必须做出通孔。
(3)尺寸基准的选择
轴承挂架的尺寸基准的选择。 其工作状况是两个固定在机器上的轴承挂架支承着 一根轴;两挂架轴孔的同轴度在高度方向上由尺寸60 保证,在宽度方向上靠两连接螺钉装配时调整。 为此,选择挂架的水平安装接触面Ⅰ为高度方向上 的主要基准。 宽度方向的主要基准选择了对称面Ⅱ, 选择安装接触面Ⅲ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这样,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Ⅰ、Ⅱ、Ⅲ 都是设 计基准。 考虑到某些尺寸要求不高或测量方便,可选用 端面E 和轴线F 作为辅助基准。
4.2 合理标注尺寸的一些原则
4.2.1 主要尺寸应直接标注
为保证设 计的精度要求, 应将主要尺寸 直接标注在零 件图上。
4.2.2
相关尺寸的基准和注法应一致
如图所示尾架和导板,它们的凸台和凹槽 (尺寸40)是相互配合的,均应以右端面为基 准,尺寸注法应相同 。
合理
不合理
如图所示泵体和泵盖上小孔的定位尺寸注法 完全一致,容易保证装配精度,因此是合理的 。
4.1 装配尺寸链、主要尺寸、尺寸基准
4.1.1 装配尺寸链
图为齿轮泵的装配示 意图(局部)。 沿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A1、A2、A3和间隙尺寸 Δ A,首尾呈链状相接, 它们反映着齿轮、泵体、 垫片、泵盖各零件间在轴 线方向上的联系。 这种确定着部件中各相关零件间相互位置关系的一组 尺寸,称做装配尺寸链。其中尺寸A1、A2、A3称组成环, 间隙尺寸Δ A称封闭环。
比较两种方案,右图 显得更清楚而简炼。
[例2]如图所示箱体,可分为腔体和底板两大部分,腔 体的内、外结构形状复杂程度类似,四个侧面和上、下底 面均有孔和凸台。
主视图选图示的工作位置,投射方向为A 。
表 达 一
读者可自行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
表 达 二
§4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在零件构型分析的基础上标注 尺寸,除要求尺寸完整、布置清晰, 并符合国家标准中尺寸注法的规定 外,还要求标注合理,即一方面符 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还应便于制 造、测量、检验和装配。
2.3
零件构型举例
如图所示齿轮 油泵,常用于机床 的润滑系统中。 齿轮油泵的主 要零件有泵体、泵 盖、主动齿轮、从 动齿轮等。
下面主要分析泵体的构型 。
2.3.1
泵体的主要功能
(1)构成内腔,以包容一对齿轮,支承齿轮轴; (2)与泵盖连接,形成密封的腔室; (3)泵体上的进出油孔输 入和输出润滑油; 在底板上制有螺栓孔, 以便将泵安装在机架上。 2.3.2 泵体的主体构型 (1)腔体部分 (2)底板部分
齿轮轴的Ⅰ是设计基准,在加工时又是工艺 基准。当二者不能统一时,主要尺寸应从设计基 准出发标注。
(2)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沿零件长、宽、高三个方向上各有一个至几个尺寸 基准。一般在三个方向上各选一个设计基准作为主要尺 寸基准,其余的尺寸基准是辅助尺寸基准。
如图所示,沿长度方向上,端面Ⅰ为主要基准,Ⅱ、 Ⅲ为辅助基准。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便于看图、测量,且易保证加工精度。
不合理
合理
4.2.5 加工面与非加工面分别分组标注,加工基 准面与非加工基准面间用一个尺寸相联系
图a
图b
图示两个铸件的非加工面间由一组尺寸(用M加注脚 表示)相联系,加工面间用另一组尺寸(用L加注脚表示) 相联系。非加工基准面和加工基准面间分别用一个尺寸 A(图a)和尺寸B(图b)相联系。
(2)外形与内形相呼应
(3)相邻零件形状相互协调
(4)与安装使用条件相适应
如图所示轴承支架,由于 轴承孔与安装面间相对位置不 同,其结构型式有较大变化。 图a、b安装面为底面, 轴孔方位不同。 图c安装面为侧面,轴承 孔为铅垂方向且距安装面较近。 图d安装面也是侧面,但 轴孔远离连接面而形成悬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