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大通道支撑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崛起

物流大通道支撑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崛起

. . .. .资料. . . 物流大通道支撑陆开放高地崛起 2012-08-14 15:24:35| 分类: 发展 | 标签:陆开放高地 畅通 路径 十二五规划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核心提示】近年来,距离出有2000公里之遥的,以建设物流大通道为抓手,构筑物流大平台为依托,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将一个陆城市由销地型城市转变为国外各类要素的集散地,引发了中国物流格局的巨变——

八大对外通道示意图 “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示意 山城正在大步实现自己的“开放梦”——一个以为源点,开放为动力,整合全球资源的宏大蓝图,正在把这个陆城市,推向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这个蓝图,就是“一江两翼”战略。 . . .. .资料. . . 所谓“一江”,即长江黄金水道,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出海,通达东南亚、美洲和澳洲。 “两翼”,一是包括“西北翼”——通过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出境,通达欧非、中亚和南亚; 二是“西南翼”——通过现有公路网络或铁公联运通道,到达东盟、东南亚地区。 这是一个整合并升华了古时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和下西洋路径的新构想,它使这个关山阻隔的城市,有了三条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通道,从而构筑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地理版图。

2015年,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110万吨,建成陆重要复合型枢纽机场。

位于连接印度与日的中点,还是连接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的中转枢纽。 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使具备了通达全球、全国最快捷高效的方式,物流效率迅速提升,成为高附加值产业、产品以及强时效性产品物流解决方案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不断强化航空基础设施,着力完善空道网络,截至2011年底,已经形成“一大两小”民航机场的格局。2011年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货邮吞吐量近24万吨,同比增长21%。江北国际机场第一和第二跑道已经建成投用,年吞吐能力达到156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将达到45万吨/年。3800米第三跑道及45万平方米东航站区项目控制性工程已经正式奠基。

目前,可承运国际货物的航线已经达到33条。其中,国际货运定期航线11条,货运专机可到达达卡、列日、台北、卢森堡、马德拉斯、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班加罗尔、加尔各答等地。可承运国际货物的航班增加到31班/周,可承运IT国际货物的航空公司达到11家。其中国际货运定期航班达到平均20余班/每周。江北国际机场跨入全国九大、世界百强机场行列。航空物流快速发展,支撑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在快速崛起。2011年,笔记本电脑全年生产2500万台,出口1574万台,占出口的1/4强,量值增幅均超过1000倍,而绝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通过航空运输方式送达全球。

到2015年,将建成陆重要复合型枢纽机场。 2015年,全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300公里,干线铁路复线率达到70%,铁路覆盖80%的区县,实现“4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将成西部最大铁路枢纽。

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陆上运输的绿色通道,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同时是实施“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完善国国际物流通道网络、推动开发开放的主要依托。

过去的6年是铁路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截至2011年底,市铁路网已形成渝湘、成渝、渝遂、渝怀、渝黔、达万利、三万南“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境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42公里。也是西部地区铁路投资最多的地区。铁路枢纽在建兰渝、渝利、渝黔、渝万、成渝客专、渝遂二线、渝怀二线、南涪、三万南9条铁路,在建里程1156公里,境总投资113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37亿元。

为拓展铁路枢纽发展空间,按照“客外货”的布局原则,调整主城区铁路枢纽货运系统布局,调整后的“1+9”主城铁路枢纽货运系统,“1”即1个铁路货运编组站,“9”即团结村、白市驿、黄磏、鱼嘴(唐家沱站)、洛碛站、珞璜(小岚垭)站、磨心坡、北碚、伏牛溪站。铁路货物的组织效率进一步提高,已经开通至、、、、新疆阿拉山口等地的“五定”班列。

目前,至德国杜伊斯堡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国际货运班列已经开行共计17班,运送699个40英尺集装箱,97万台“造”笔记本电脑,20万台“造”显示器通过班列运到欧洲。同时,实现了华向集货、运往欧洲的目标。至缅甸和东盟的铁海联运通道正在开展试验运行的前期筹备工作。 . . .. .资料. . . 据了解,今后我市主城枢纽加快建设公路、水运、铁路无缝衔接的货运枢纽系统,2015年主城铁路编组能力达30000辆/日,铁路客运能力达到617对/日。全市干线铁路建成兰渝、渝利、渝遂二线、渝怀二线、成渝客专、渝黔新线、渝万城际、黔常等8条铁路,新增铁路营运里程980公里;开工万、渝黔城际等铁路。积极推进渝昆铁路、安铁路、黔江至铁路、至铁路、沿江铁路、一小时经济圈环线铁路、长垫梁货运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主城区铁路枢纽“客外货”布局调整,主城“1+9”货运系统全面建成。

“十二五”时期在建铁路项目大部分是国家区际干线铁路,对改善对外交通格局、奠部铁路大枢纽地位具有决定性、战略性意义。

2015年,将建成西部最大铁路枢纽。 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接近3000公里,我市高速公路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3.6公里,比肩欧洲发达国家水平,实现“4小时、8小时周边”,将基本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络。

畅达的高速公路是增强区域服务和辐射能力的快速通道。我市致力提速建设高速公路网络,架起连接外、沟通四海的经济主动脉。截至2011年底,市高速公路网已建成环、二环、成渝、渝遂、渝武、渝邻、渝万、渝黔、渝湘、渝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境通车里程达到1865公里,基本实现“4小时”。

加快建设奉节-巫溪、万盛-南川-、主城--丰都-忠县-万州沿江高速公路和成渝复线高速公路,新开工并建成合川-铜梁--江津-綦江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开县-城口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完善路网,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00公里,将在川、鄂、湘、贵方向新增9个出境通道。

2015年,全市通车总里程近3000公里,我市高速公路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达到3.6公里,比肩欧洲发达国家水平,实现“4小时、8小时周边”。进入“十二五”以来,新的1000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17个,建设里程1122公里,总投资1107亿元。这批项目将在“十二五”中后期陆续建成。

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0-700万标箱,将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成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物流港口体系。

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的城市。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到达世界各地,周边省市大量货物也通过中转沿长江黄金水道出境。我市致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出海优势和作用。截至2011年底,境河航道里程达到4451公里,其中4级以上航道占24%,为1057公里。主城寸滩、东港、果园等港口一期工程已投运,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24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00万标箱。

到2015年,着力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成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物流港口体系。主城港口重点建设寸滩、果园、东港、黄磏等四大港区,2015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400-500万标箱;万州港重点建设新田港区,2015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3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80-100万标箱;港重点建设龙头港区,2015年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40-60万标箱。加快朱沱、江津仁沱、忠县新生等一批重点港区建设。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0-700万标箱。目前,果园二期正在加快建设,2012年将基本建成,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河最大的综合性港口,龙头港、万州新田港也在加快实施,总投资135亿元。

2015年,主城区将成为国家级物流枢纽,基本形成“三基地四港区”基础框架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两大国际物流平台,全社会物流总费用明显降低,形成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框架。

围绕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我市着力发展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五大市级物流枢纽、五区级物流枢纽、特色物流园区和城乡配送网络五个级次的物流空间布局体系。 . . .. .资料. . . 其中,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是有效利用国国际物流通道,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相关配套最齐全的区域,是我市建设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联运枢纽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服务、辐射西部的极核。

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物流与产业联动、多式交通联动的布局理念。具体包括铁路物流基地(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航空物流基地、公路物流基地、寸滩港区物流枢纽、果园港区物流枢纽、东港港区物流枢纽、黄磏港区物流枢纽、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白市驿)、洛碛危化物流园、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共计11个物流基地。

截至2011年底,铁路物流基地集装箱中心站已经建成投用,累计吞吐47.6万标箱。铁路物流基地是渝深、渝沪、渝新欧国际铁路班列的起点。铁路编组站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建成投用,建成后日编解作业能力将达到2.5万辆。园区部道路、厂房、仓储正在加快建设,已经累计引进11户大型物流商贸企业,与201户企业签订了总部经济发展协议。大川建材市场已经落户铁路物流基地。

航空物流基地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园区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机场空港保税港区航空货运站区(一期)即将建成。

公路物流基地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已经引进普洛斯()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公运集团顺天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等10个项目。

寸滩港区物流枢纽一期工程40万标箱泊位完工,二期60万标箱多用途泊位建成,后方陆域部分完工,三期40万标箱多用途泊位主体工程完工。

果园港区物流枢纽作业区一期工程吞吐能力共计193万吨的2个散货泊位完工,疏港大道、果园港立交已开工建设。

东港港区物流枢纽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开港,含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2个,60车位载货汽车滚装泊位1个。

黄磏港区港前作业区散货码头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引进赫乾钢材城等项目,后方招商态势良好,完成5公里物流通道建设。

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白市驿)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最大的粮食物流交易集散中心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全市最大的冷链物流集散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计划明年动工建设。

洛碛危化物流园概规调整基本完成,洛碛煤炭储运基地项目已入驻园区。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一期、二期围网已经通过国家验收。 西永综合保税区一期已经封关运行。 通过物流大平台建设,增强对各类经济要素的集聚辐射能力,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在需要。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加快推进也为主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和国外大型批发市场落户创造了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