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

二、生活质量改变 部分患者生活能力下降、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减弱、智能减退、情绪状态改变、精神活动降低、生活满意度降低等。
三、血压的变化 初期只是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血压暂时升高。
随后可恢复正常。以后血压升高逐渐趋于明显而持久,但一天之内白昼 和夜间血压水平仍可有明显的差异。
高血压后期的临床表现常与心、脑、肾功能不全或器官并发症有关。
主动脉弓分支
左右上臂血液供应来源
为什么要测量右臂血压?
由于右臂的血供来自右侧肱动脉,而右侧肱动 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分支—无名动脉(又称头 臂干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第三大分 支—左锁骨下动脉。
所以、通过到得心脏供血的先后顺序来看,右 臂更“近”一些,故血压要比左臂稍高一些。因 为这个缘故,一般规定测量血压一右臂为准。
六、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七、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的功能:①使肾小管对钠的重新收增强;②提高交感
神经活性;③使细胞内钠、钙浓度增高;④、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
八、其他 肥胖、吸烟、过渡饮酒、饮食中低钙、低镁、低钾等
病理
高血压早期及表现为心排血量增加和全身小动 脉张力的增加,若高血压持续或进展可以累及全 身重要脏器;
临床类型
一、恶性高血压 约1%—5%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可发展为恶性高血压。
临床特点:①、发病较急,多见于中、青年;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 压持续≥130mmHg;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 (Ⅳ级);④肾脏损害突出,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并可 伴肾衰竭;⑤进展迅速,若不给以及时治疗,预后不佳,可死于肾衰竭、 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遗传学说
原发性高血压有群居集于某些家族的倾向。双亲均有高血压的 正常血压子女,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增高。
遗传基因主要决定高血压病发生的易感性,而非高血压病的本身。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作用于肝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而生成血管紧张素Ⅰ,然后经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TⅡ)。 ATⅡ通过其受体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并可刺激肾 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使水钠潴留,继而引起血容量增加;此外, ATⅡ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正反馈使去甲肾上腺素分 泌增加。以上作用均可使血压升高,是参与高血压并使之持续的重 要机制。
并发症
一、心 主要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银河系心脏病 的临床表现。
二、脑 主要是脑血管意外的表现。包括:脑出血、脑血栓 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压脑病。
三、肾 肾小管、肾小球功能损害表现,包括:夜尿、多尿、 蛋白尿、肾功能衰竭。
四、血管 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性分级
一、心 长期周围血管阻力升高,使左心室肥厚扩大。 二、脑 脑部小动脉硬化剂血栓形成可致脑腔隙性梗
塞。
三、肾 肾小动脉硬化。 四、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可引起视网
膜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往往在体检过程中发现,
少数患者可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主动脉瓣 第二心音亢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长期持续高血压可有左心室肥 厚并可闻及第四心音。
脑卒中、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肾功能衰 竭、主动脉夹层
死亡率高
流行病学
三低 1、 知晓率低:30.2% 2、 治疗率低:24.7% 3、 控制率低:6.1%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血压的来自节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及体循环的周围血管阻力。
平均动脉压(BP)=心排血量(CO)×总外周阻力(PR) 心排血量随体液容量的增加、心率的增快及心肌收缩力的增强而 增加; 总外周阻力则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阻力小动脉机构改变,如继发 的血管壁增厚(血脂高、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持续增高;②血管 顺应性(血管弹性)降低,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③血管的舒、 缩状态(痉挛);④血液粘稠度增高也可使阻力增高。 血压的急性调节主要通过压力感受器及交感神经活动来实现,而 慢性调节主要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级肾脏对体液的调节 来完成。
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主治医师:张建平
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主要指动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 产生的压力。心脏收缩时射出血液,血压会上升,血压上 升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SBP);心脏舒张,血压下降血 压下降的最低值为舒张压(DBP)。
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 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我国最常见 的心血管疾病。
两臂血压差一般在5—20mmHg之间。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
三高------第一杀手(无声的杀手)
患病率高:
1959年 5.11%; 1979年 7.73% 1991年 11.88% 1亿3千万;
2003年 18.21% 1亿8 2004年 50.25% 50-75岁 1万2千 6千6百(河南信阳)
致残率高: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 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 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 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血压测量规范
1、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2、取坐位,测右上臂,肘部与心脏同一水平;首诊时 测双臂血压;必要时加测立位血压 3、使用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和大小合适的袖带 4、非药物状态下至少非同日测定血压两次以上。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原发性:在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的 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 的95%以上。
继发性: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 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
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钠与高血压
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为钠潴留使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导致心排血量增加;血管平滑肌内钠 水平增高又可导致细胞内盖离子浓度升高,并使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升
高,这些均促使高血压的形成。
五、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与高血压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的应激状态以及对应激的反应增强,使大脑皮 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排血量增加,还可改变正常的 肾脏-容量关系,使血压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