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流行病学
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按2010年 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推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 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有高血压。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 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 病率存在一些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 较低,分别低于50%、40%和10%。
高血压的诊断
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 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肥胖 高钠、低钾膳食 社会心理因素
发病机制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血压主要决定于心输出量和体 循环周围血管阻力,平均动脉血压=心输出量*总外 周血管阻力。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总外 周血管阻力相对或绝对增高。从总外周血管阻力增 高出发,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集中在以下几个 环节。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1. 诊室血压:是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常用方法。 2. 动态血压:提供24小时、白昼和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 平均值和离散度,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 血压节律,可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寻找难治性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 害及预后关系有更密切的关系。 3. 家庭自测血压:测量长期血压变异,可避免白大衣效 应,有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达标率。
发病机制
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许多特异性的离子通道、载体和酶, 组成细胞离子转运系统,维持细胞内外钠、钾、钙离 子浓度的动态平衡。遗传性或获得性细胞膜离子转运 异常,包括钠泵活性降低,钠-钾离子协同转运缺陷, 细胞膜通透浓度增高,膜电位降低,激活平滑肌细胞兴奋 -收缩耦联,使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和平滑肌细胞增 生、肥大,血管阻力增高。
吸烟
动脉壁增厚
糖尿病
并存的临床情况
脑血管病
心脏疾病
血脂异常
血清肌酐轻度 升高或微量蛋 白尿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一级亲属,发病年 龄<50岁)
腹型肥胖或肥胖
肾脏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的评估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的评估及危险分层
高血压的分期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 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 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治疗 各种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张淑芳
前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可控制的疾病。 高血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其导
致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人群的血压水
平自110/75mmHg起,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正相关 ,即随血压水平不断升高,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性也 逐渐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增生 Cushing综合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甲状腺疾病 大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怎样才是规范正确地测量血压?
1.要求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2.选择定期校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气
发病机制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激活 经典的RAAS包括:肾小球入球动脉的球旁细胞分 泌肾素,激活从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 管紧张素Ⅰ,然后经肺循环的转换酶生成血管紧张 素Ⅱ(AⅡ)。AⅡ是RASS的主要效应物质,作用 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刺激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通过交感神经末梢 突触前膜的正反馈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这些 作用均可使血压升高,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并维持。
囊长22cm-26cm、宽12cm的标准规格袖带(儿童另定)。 3.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4.以Korotkoff第I音和第V音(消失音)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至少
间隔1-2分钟测量两次,取二次测量的平均值,若两次测量结果差别 比较大(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 5.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6.对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应测量直立位后血压。 7.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高血压的诊断
•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 日3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 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
高血压的诊断有依赖于血压的正确的测量,通常采用肱 动脉诊室血压测量的方法,常规应用水银柱型血压测量 仪进行。目前有三种方法对血压水平进行评价。 1. 诊室血压 2. 家庭自测血压 3. 动态血压
高血压的评估和危险分层
高血压的危险度分层以血压水平为基础,结合危 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 分析后,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 险组。高血压的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降压,还要考 虑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和逆转。
高血压的评估和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
年龄:男性>55岁, 左心室肥厚 女性>65岁
高血压的概念
血管内血液对于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 持续升高。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发病原因不明的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 者总数的90%左右;约有近1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 压升高是因为本身明确而独立的病因及疾病所致的 一种临床表现,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
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各种病因因素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 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包括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导致交感神经系 统活性亢进,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 脉收缩增强。
发病机制
2.肾性水钠潴留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性水钠潴留,通过全身血流自 身调节使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压力-利尿 钠机制再将潴留的水钠排泄出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