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评估报告模板之西成高铁

环境评估报告模板之西成高铁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 图1中国高铁规划网络图 图2西成高铁线路图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 图3西成高铁入秦岭方案示意图 西-成高铁环境评估二次公示 一、项目概况 1、线路走向 (1)引入西安枢纽 西成客专近期引入西安北站,西安北扩建为18台34线,并根据西安北站西端引线控制及城际铁路建设需要在枢纽西部新建阿房宫辅助客运站,远期新建新西安南站,枢纽最终形成三主两辅客运站格局。西成客专沿城市南侧引入西安北站,同时阿房宫设至陇海线三桥站跨线客车联络线,以沟通西安站。 (2)引入汉中地区 西成客专于铺镇上跨既有阳安线至其南侧并行引入车站,在站内占用既有正线线位,利用既有车场设高速场,普速场与高速场置换,在北侧还建普速场,阳安正线相应北移。西成客专引入汉中地区配套工程有:汉中站高速场、动车存车线及综合工区等。 (3)引入广元地区 西成客专利用既有车场改扩建设置高速场;在其对侧利用既有货车直通场新建兰渝(宝成)场,兰渝及宝成铁路宝鸡端客车分方向引入兰渝(宝成)场,宝成线客车广元至广元南区间单线引入兰渝(宝成)场。西成客专引入广元地区配套工程有:广元站西成场、兰渝(宝成)场1台2线,西成-兰渝下行客车联络线,成都-兰州客车联络线(应急通道)等。 (4)线路宏观走向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中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北起西北中心城市西安,向南经汉中进入四川省境内,经广元至江油与绵成乐客专相接抵西南中心城市成都。线路于在建西安北客站引出,与郑西客专并行跨机场高速公路后折向南,经户县进入秦岭山区,避开秦岭大范围高等级的自然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溯涝峪而上于两涝以隧道越岭至新场街,斜穿秦岭南麓各支脉,经佛坪、洋县、城固后与阳安线并行引入汉中站;出站后折向西南,跨汉江与高速公路并行进入米仓山低山区,向西南方向途经广元市、剑阁县、青川县后进入江油市,接入江油车站成绵乐铁路正线。西安至成都线路全长约660km。本项目西安北至江油段线路建筑长度约510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约340km,四川省境内约170km;运营长度507公里。

2、设计标准 (1)本线 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2)正线数目:双线; 3)速度目标值:350km/h; 4)最小曲线半径:7000m; 5)正线线间距:5m; 6)最大坡度:20‰,翻越秦岭地段局部采用25‰; 7)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8)牵引种类:电力; 9)列车类型:动车组; 10)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2)跨线联络线 1)铁路等级:Ⅰ级; 2)正线数目:双线; 3)速度目标值:120~160km/h; 4)最小曲线半径:800m; 5)最大坡度:20‰; 6)牵引种类:电力; 7)列车类型:动车组; 8)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

3、主要工程内容 新建西成客专线西安至江油段正线全长,路基(含站场)长,占线路总长度的%,区间路基长度为,占线路总长度的%;共设10处车站。其中始发站1处(西安站),中间站9处(阿房宫、户县东、佛坪、洋县西、汉中、宁强南、广元、青川、江油);全线计特大及大中桥总计126座,占线路总长度的%;全线隧道总长度 计68座,占线路总长度的%。,其中特长隧道(≥10km)7座,长隧道(3~10km) /20座,其余为中长及短隧道。 本工程陕西境内共征用土地约1502hm2,其中永久用地约524 hm2,临时用地约978hm2四川境内共征用土地约,其中永久用地约,临时用地约。陕西境内工程土石方总量约为5051万m3,其中填方约502万m3,挖方约4549万m3;四川境内工程土石方总量约为2757万m3,其中填方约194万m3,挖方约2563万m3。大型临时工程主要铺轨基地、轨道板预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 制场、制梁场、材料厂、填料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站,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当地既有道路,整修便道,拟修便道。 本工程设计年度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计划施工总工期48个月。工程投资总额约亿元。

二、工程建设可能对环境的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一)生态环境 1、环境保护目标 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动植物资源、水土保持、农田等。

2、环境现状 线路横跨陕南及川北,从北向南经过渭河盆地、秦岭山地、汉中盆地、大巴山山地四个地貌单元。沿线气候类型多样,渭河盆地为暖温带亚干旱气候,秦岭岭南为暖温带山地气候,岭北为南方湿润型与北方大陆型的过渡型气候,汉中盆地为凉亚热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大巴山区为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沿线区域由于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微,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根据陕西及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公告,项目区域为陕西省和四川省重点预防保护区。 项目区域地处我国南北植被过渡地带,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自然植被类型南北差异明显;野生动物组成较复杂,分布有较多国家级及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沿线划定了较多的各级自然保护区。

2、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1)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根据环境保护要求,结合线路、地质、桥梁、隧道等专业技术要求对沿线环境敏感区域的线路走向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并且与沿线规划、林业、环保等部门进行了咨询和反复沟通。西成客专贯通方案绕避了秦岭地区集中分布的,大范围高等级的自然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最终无法避免地穿越了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及四川广元嘉陵江源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线路主要以占地少、地表扰动少的桥隧形式穿越,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认为线路绕避了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且大部分以隧道穿越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对保护区的完整性和功能影响轻微。通过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均发文同意或原则同意推荐方案的线路走向。

(2)对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沿线涉及的风景名胜区主要为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目前尚未编制总体规划和各个景点的详细规划,因此风景区的边界目前也无法界定。成都铁路局以成铁计统函[2009]172号《关于在编制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时预留西成铁路客运专线的函》向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四川省建设厅,请求在编制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预留西成客专通过的实际需要。

(3)对森林公园的影响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 线路以隧道形式取直穿越牢固关省级森林公园老林沟景区西隅,不在景区内布设斜井、横洞,同时避开了主要景点,减小地表扰动,无污染物排放,工程建设对牢固关森林公园基本无影响。

(4)对文物古迹影响 线路以桥梁形式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丰镐遗址附近通过,工程位于丰镐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之外,距离遗址建控地带最近距离约100m,对已知的遗址主体及文物景观基本无影响。 线路从距离皇泽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100m处以隧道形式通过,对该其基本无影响;线路从距离千佛崖摩崖造像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外300m处通过,对其无影响。

(5)对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实施会占用部分林地,砍伐一定数量的树木,从而对铁路两侧地表植被产生一定影响。铁路沿线区域植被生产力将有所减小,但下降幅度很小,不会对自然体系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施工期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割断了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等,从而对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的范围不大且影响周期较短,不会对动物造成大的影响。沿线经过区县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重点保护动物,针对这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其产生影响。 (6)其他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土地资源、水土保持、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等产生一定影响。设计中采取了尽量少占耕地,节约用地等一系列措施,对主体工程及取土场、弃碴场等临时工程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工程挡护、表土剥离等工程措施及临时防护措施、复垦或绿化等植被恢复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评价中,对设计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补充、加强措施,确保因铁路建设而产生的生态影响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声环境 1、环境保护目标 沿线线路两侧200m范围内共有176处声环境保护目标,其中陕西境内139处,四川境内37处。 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执行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的要求; 城市区域有噪声功能区划的,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相应功能区标准。没有噪声功能区划的乡村居住环境,30-60m内的区域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类标准,60m以外区域执行2类标准。 2、预测结果及影响分析 根据初步预测,陕西境内运营期铁路边界及以内区域昼、夜噪声分别在 、之间,昼间有101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夜间有21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4类区内昼、夜噪声分别在、之间,昼间有11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夜间有24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2类区内昼、夜噪声分别在、之间,昼间有190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夜间有285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沿线学校等特殊敏感点昼、夜噪声分别在 、之间,昼间有13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夜间有21个预测点超标(超标率%);四川境内运营期铁路边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