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1502012・11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谷丹(长春工程学院人文社科部,吉林长春)【摘要】本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抽取了306名初中生,采用统计学上的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具体探讨了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结果表明:目前,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成绩也越好。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一、引言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理论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化。

班杜拉(1977)和申克将学业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中的表现,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主观感受。

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被试选自吉林省长春市初中生306名。

其中初一97人,初二110人,初三108人;男生163人,女生133人。

共发放问卷306份,有效问卷为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7%。

2.研究工具①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本研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王振宏根据Pintrich 和De Groot 编制的自我效能问卷发展而成,该问卷共24题,总分越高代表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效度良好。

该问卷共有五个等级,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基本不符合;3代表难以确定;4代表代表基本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计分规则是9—13题为反向记分,依次记5、4、3、2、1,其余都是正向记分,依次记1、2、3、4、5。

最后将学生在所有题目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即为该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

在本研究中,经信度分析,该量表的a 系数和Guttman 分半系数是0.913。

②学业成绩。

收集这三个年级被试的数学、语文和外语期末考试成绩,计算出数学、语文、外语这三科的总成绩,将学生的分数转化为标准,学生的学业成绩变量用标准Z 分数表示。

③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主试于2010年3月1日,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发放问卷。

发放问卷前,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并提出要求,希望学生认真作答。

问卷发放顺序为先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因为题目较多,所以被试大约用20分钟时间答完。

然后施测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约用15分钟时间作答完毕。

两份卷都完成后进行现场回收,回收率97%。

三、结果与分析1.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①性别差异。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是否差异,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男生和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不同性别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②年级差异。

为了了解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单样本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示:表2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检验用PostHoc 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

如表3,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仍然主要存在于初一与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差异上。

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并不显著。

具体说来,初一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要高于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且差异显著。

表3同年级初中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的事后多重比较注:*p<.05.**p<.01.***p<.001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关且p<0.5(p=0.362**)。

这说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那么他的学业成绩也就相应的越高。

3.回归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由相关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这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

通过上面所做的关于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也很显著,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否能够预测学业成绩。

自变量为学业自我效能感,因变量为学业成绩进入回归方程,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表4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通过对表4进行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在预测学业成绩时,回归系数为正值(=0.0365),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正向预2012・11测学业成绩,且p<0.001(p=0.000),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很好的正向预测学业成绩。

多元回归系数为0.362,决定性系数为0.131,校正后的决定性系数为0.128。

也就是说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可以解释学业成绩12.8%的变异,对学业成绩的贡献率达到了12.8%。

四、讨论1.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异①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

在本研究中,通过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并不显著。

以往有研究表明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要高于女生,本研究结果与以往有的研究结果不符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生的性别化差异逐渐缩小。

女生也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上也做的越来越出色,丝毫不比男生差,逐渐地,女生们对自己学业能力的评价也逐步提高,因此和男生相比,已经不存在很大的差异。

②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的差异。

对初一、初二、初三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父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用PostHoc 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相似,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仍然主要存在于初一与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差异上。

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差异并不显著。

具体说来,初一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两个年级,且差异显著。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级的学业任务相比初二和初三的要简单、轻松许多,所以很容易取得较好的分数。

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那么他的学业成绩也就相应的越高。

这个结论可以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来解释: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功能:(1)决定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2)决定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任务的完成;(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由此推断,学业自我效能感便会决定学生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的态度,影响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和学习的效果。

3.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通过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如果一个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那么他的学业成绩通常也会较好,这是由于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那么他面对学业上的困难,也将敢于尝试,挑战和创新,因为他相信只要他们尝试,就有可能成功,他在学习上的坚持性也要好于那些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不服输,不努力到到最后一分钟,不放弃。

而在学习上如果有了这种拼劲和韧劲,那么在学习上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就。

参考文献:[1]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J].心理学评论,1977(84):191-215.[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127.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实践分层次教学的研究傅薇(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入学时分数线下降所带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课程教学当中引入了分层次教学。

文章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当中引入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应用分层次教学在实践当中运用的策略、内容、评价和成效等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分层次教学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涉及到英语的使用,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对员工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英语水平的角度来看,应当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但是,与社会和企业对英语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反,高考结束后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的分数却是越来越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按专业划分班级进行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说已经不适用了。

为了转变这种情况,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就必须改变目前现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不抑制英语基础较好学生的情况下,也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英语基础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树立学生将英语学习好的信心和选取适合的教材及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分层次教学法引入英语教学当中,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由于扩招等各种原因,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弱,学生的个性也相对差异较大,不少学生都对于英语的学习存在着厌学和恐惧的心理。

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15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