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审判白皮书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固定通话网、移动
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为工具,采用虚构事
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实施欺诈活动,骗取社会公众财产的犯罪。近
年来,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
动持续高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关联犯罪不断蔓延。此类犯罪
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严重干扰电信网络秩
序,严重破坏社会诚信,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了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
打击力度,遏制愈发蔓延的犯罪形势,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形
成法院与相关部门的有序联动,现将我院及所辖法院至年电信网络诈
骗案件审判情况通报如下:
一、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基本情况
至年,我院共审判一、二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件,涉及被告人人,
被害人达余人,涉案金额总计万余元。其中:年件,涉案金额近万元;
年件,涉案金额近万元;年件,涉案金额万余元;年件,涉案金额万
余元;年件,涉案金额万余元。上述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平均每件涉
案金额近万余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变化见图)
2 / 19
图一:年我院审结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量及涉案金额变化图
上述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主要方式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行骗
共计件、发布虚假买卖信息行骗共计件、发布虚假培训、考试信息行
骗共计件、冒充各种身份行骗共计件、通过虚假办理电信套餐行骗共
计件、通过窃取个人信息行骗共计件、其他诈骗形式共计件。(见图)
图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式分类
二、近五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3 / 19
(一)犯罪手段新型多样,科技水平普遍较高
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行骗方式也呈现多样
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通过虚构事实、巧立名目、假冒公职人员或社
会名流骗取财物等情况以外,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也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意图打法律的擦边球,利用电信网络系统发布虚假的网络购
物链接、代客户理财、中奖信息、假冒他人身份等方式骗取财物。电
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往往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利用科技的便利或者漏
洞、凭借技术的优势等,编造各种“剧本”,实施诈骗行为。该类案
件的被告人往往都具备一定的电脑网络知识,比如使用改号软件修改
电话号码,冒充正规公司的电话和网站,或事先在被害人的手机、电
脑等设备中植入病毒,套取被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或银行卡信息,兜
售信息或直接制造伪卡等,骗取被害人钱款。如在高某窃取信用卡信
息案中,高某于年月至月间,通过他人改装了五台福建联迪商用设备
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机,使上述移动机增加了记录、存储以及发送在
该机刷卡消费的相关银行卡信息和密码至其指定手机的功能。嗣后,
其即将上述改装好的移动机提供给本市一些商户用于正常刷卡交易,
窃取他人大量信用卡信息,并使用条信息用于制造伪卡,售与他人条
信息并套取被害人近万元钱款,其余条信息留待使用。
(二)采用非接触式作案方式,犯罪行为更易隐藏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法比较隐蔽,形成该类犯罪独有的“非
接触式”特征。该类案件中,犯罪分子一般通过虚假个人信息,在各
种即时通讯软件、生活服务网络平台等,发布虚假信息,通过虚假信
4 / 19
息包装自己,骗取被害人信任,诱骗被害人财物。被害人与犯罪分子
常常互不相识,也无需见面,即可实现约定的交易,落入犯罪分子预
先准备好的圈套。如陆某某诈骗案,江某某等九人诈骗案,都是在互
联网上发布出售雅思考试卷及答案的虚假消息,或利用互联网和手
机,在聊天中对被害人谎称可提供二级建造师考试、同等学历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卷及答案,诱骗余名被害人向犯罪分子支付各
种名目的费用,从而骗取被害人财物共计万余元。
(三)犯罪空间呈分散趋势,结伙跨国界作案形式突出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愈发呈现出跨
国界作案、团伙作案、互不相识、危害范围广等特点,给人民群众的
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社会危害性很大。诈骗团伙将拨打诈骗电话、转
账取款等环节转移至国外,呈现犯罪行为和结果“两头在外”特征。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往往具有高智商特点和一定的反侦查
能力,司法机关在介入案件之后,通常会遇到犯罪分子为逃避追查,
使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使用虚拟的地址或直接
在境外遥控国内的犯罪活动,与上游或下游犯罪分子的联络也是通过
线上联系,或仅通过电话与国内的被害人接触,在国内几乎没有留下
任何作案线索。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行为地往往高度分散。案发后,
犯罪分子还常常采取隐匿财物、更换通讯工具、居住地址、逃往境外
等方式,逃避侦查。如萧某某诈骗案,萧某某于年月至年月期间,纠
集龚某某、曹某某等人在越南胡志明市设置电信诈骗机房,先后雇用
了黄某甲、黄某乙等余名人员,并以、线分组。在购买京东、淘宝等
5 / 19
电商客户资料后,线人员冒充京东、淘宝等电商客服与前述客户电话
联系,谎称电商错将客户设为客户,而客户每月要在电商处有人民币
元的消费,否则电商将同额扣除,客户要撤销设定需通过支付卡所属
银行。随后,线人员冒充银行客服人员与客户电话联系,谎称撤销设
定需要到银行机上根据他们的指令操作。客户在机上操作时,被要求
将账户内钱款存入指定的账户。继而,在境外的团伙人员杨某某、吴
某某通过网上银行将骗得钱款转账至其他账户,并在境外的机上取现
后交团伙人员吕某某。本案犯罪行为地跨越中国与境外多地,团伙成
员的背景成分复杂,侦破难度较大。
(四)赃款追缴难度较大,受害群众范围广泛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赃款追缴难度较大,犯罪分子得手后,往
往迅速将骗得钱款化整为零,分散转入其他银行卡,并通知分散各地
的取款人员提现,待被害人发觉被骗向公安机关报警时,赃款早已转
移。犯罪分子多选择夜间、节假日等银行休息的节点实施诈骗,拖延
了公安机关对其账户的冻结时间,给赃款追缴增加了难度。如上述萧
某某诈骗案中犯罪分子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后,立即安排在境外的团伙
成员,在本地的机器上取现,大陆司法机关难以追回赃款。电信网络
诈骗犯罪较传统诈骗犯罪的另一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此类犯罪面对的
被害人群体是整个电信网络使用者,被害人人数相比传统诈骗犯罪呈
几何倍数放大。如程某等六人诈骗案,犯罪分子冒充丽芙家居等公司
的工作人员,拨打被害人电话,谎称购买无线上网卡送元或元面值的
手机充值卡,后以快递寄送的方式将无价值的上网卡和手机充值卡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