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昆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昆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黑夜蛾Aorotisipsilon中三大信息素结合蛋白对性信息素
的识别和免疫定位。
作者:谷少华 周镜江 王桂荣 张勇军 郭玉媛
摘要:PBPs(信息素结合蛋白)可以溶解和运输信息素,使信息素

通过淋巴液运输至膜上的信息素受体。为了解PBPs在昆虫信息素感
知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以黑夜蛾Agrotis ipsilin为材料,从转录水
平和蛋白水平研究了PBPs的组织分布、细胞定位和信息素的结合能
力。我们从夜蛾触角中克隆了3段全长的PBP基因AipsPBP1-3,结果
显示这三个基因在雄性触角中高度表达。电镜观察显示,在雌雄触角
上至少分布六种嗅觉感受器:毛状感器 锥形感器、基础感器、
coeloconica、squamiformia、bohm bristles。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
在雄性夜蛾毛状感器的感觉器淋巴中高度表达AipsPBP1-3蛋白。绑定
化验结果显示,AipsPBP1与主要的5类化学物质中的性信息素成分
Z7-12:AC和Z9-14:AC高度绑定,与舞毒蛾长毛状感器表达的
LdisPBPs聚合在一起。AipsPBPs2与Z11-16:AC也有高度绑定。
AipsPBPs3只与Z11-16:AC有高度绑定。我们的研究为证明PBPs参与
信息素辨别和选择性识别混合的雌性信息素中的特殊成分提供了一
些细节。
1,引言
在昆虫王国中,鳞翅目昆虫包括两大组群(Ando et al,2004),许
多为农作物害虫,他们利用化学途径去定位植物寄主和配偶。在蚕类
昆虫Bombyx mori中鉴定的第一种昆虫性信息素蚕蛾性诱醇((E,Z)
-10,12-hexadecadienol)。(Butenandtet al 1959;Karlson and Buteandt,
1959)。随后,一种拮抗物诱醇((E,Z)-10,12-hexadecadienol)被鉴
定。(Kaissling and Kasang, 1978)。事实上,大量发现证明,多数雄性
夜蛾仅仅吸引有独特精确比率定位的雌性夜蛾分泌的混合信息素
(Shorey,1973; Kaissling, 1986; Arn et al., 1992; Schneider, 1992)。雄夜
蛾对其性信息素的敏感性非常高,例如,在B.mori中,单个诱醇分子
足够引起一次神经冲动(Kaissling, 1971; Steinbrecht et al.,1992)。雄丝
蚕感知同种雌丝蚕信息素的临界浓度1000分子每毫升空气(Kaissling,
1987)。由于昆虫对性信息素高度的专一性和敏感性,使性信息素成
为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病虫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的有效生物控制剂
(McNeil, 1991; Witzgall et al., 2008, 2010)。然而,对雄蛾感知性信息
素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完善。
种专一性的信息素分子进入感觉器官的淋巴液通过昆虫表皮的
气孔(Kaissling,1986; Steinbrecht,1997)。一组可溶性的小分子气味结合
蛋白(OBPs)参与气味感知的最初过程,气味结合蛋白参与捕捉和
运输气味分子到嗅觉感受器(ORs)(Vogt et al.,1985; Pelosi et al., 2006;
Leal, 2005; Zhou, 2010)。推测OBPs是由感觉神经元的辅助细胞(毛原
细胞和窝原细胞)合成,并以相当高的浓度(高于10毫摩儿)分泌至
感觉器淋巴(Vogt and Riddiford, 1981; Klein, 1987; Steinbrecht et al.,
1992)。昆虫触角高浓度的OBPs说明其在昆虫个体间化学信息交流和
竞争中重要的生理作用。根据OBPs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蛾类OBPs
可以分为三大类:信息素结合蛋白(PBPs)、普通气味结合蛋白
(GOBP1和GOBP2)还有触角结合蛋白(ABPX)。目前,OBP基因
已经从13个鳞翅目昆虫中的34种昆虫中鉴定出来,包括B.mori基因组
中的44个OBP基因。在蛾类中通常有三种PBP基因,并具有有高度同
源性。PBP和GOBP基因是密切相关的基因,来自于同一个基因,在
后来的复制过程中被特化。然而,最近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中存在
另外的PBP基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