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领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会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不仅肩负着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知识种子,引导学生攀登书山学海的重任,还务必以崇高的职业精神,让学生生活在肯定和关爱中,用我们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之“四心”,做学生成长的守护神,引领学生茁壮成长。
一爱心——学生成长的动力
最近,我在批阅学生的作文过程中,我班上一个学生的一篇作文,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学完第三单元的人间真情“这组课文后,单元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真情故事。
班上的学生学以致用,写出了一篇篇凝聚人间真情的文章。
而班袁波同学的这次习作,竟取材于我对他的一声问候。
他在习作中细致地记叙了那次全校集会时,他因感冒不胜病痛的折磨,趴在凳子上睡觉,我走过去问侯他的经过。
当我从他的文字间,读到他对我深深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时,我心里一时可谓五味杂陈。
我不曾想到,一句普通的问候,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引起如此的波澜。
这么一丁点儿关爱之举,却抚慰了一个病痛孩子的心灵,让其感受到师爱的温馨。
记得那次少先队活动,全校学生在众多领导和老师的注目下,个个正襟危坐,会场的秩序异常良好。
会议过程中,我突然看见我班原本坐成一条直线的队伍,出现了一个缺口,周围的同学纷纷向缺口处探头观望。
我立马过去,心想:是谁坐不住,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哗众取宠呢?走近一看,只见袁波同学蹲在地上,把头靠在凳子上,闭着眼......我想起上午语文课结束时,他向我请假买感冒药,眼下这情景,一定是喝了感冒药,药力发作催他睡眠吧。
我不由得心生怜爱,关切地询问他要不要回寝室休息,并安排坐在他前面的同学,让袁波躺在他背部小憩一会儿。
就是这样一点不足挂齿的善举,袁波同学把它
记在心间,并用饱蘸真情的笔墨写进作文。
此后,袁波表现优异,倍受任课师的好评,成了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人物。
由此,我感受到师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学生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教育根植于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恰似滴滴甘露能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宛如缕缕和风,可拂去学生心中的烦忧。
我们的学生需要乘着爱的翅膀飞翔。
罗曼罗兰说:”要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身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用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来面对这些稚嫩的孩童,让每个学生在我们的爱心呵护下,快乐地成长,拥有幸福童年。
二细心——细节显现真情
一个班集体的学生性格迥异,千差万别:优等生,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或者身患残疾的同学汇聚成一个集体。
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他们只是其中的几十分之一;对其家庭来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庭抑或几代人的全部希望。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些教育箴言,如雷贯耳。
要落实到现实琐碎的工作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具备“细心”。
课堂,是老师与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细心察看学生的情绪状态。
我的课堂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情绪是非常饱满的,偶尔在课堂上出现出听课走神,无精打采或者故意不听老师要求的学生,每逢此时,我除了在课堂上及时提醒该同学认真学习外,课下,我会找其谈话,弄清背后的原因,及时疏导他们心里上的问题,帮他们校正航向。
另外,我建立了班级留守生,学困生,贫困生档案,并定期找他们谈话,细心做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排解他们心中的怨忧,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我们教师惟有细心呵护教育对象的心灵,注目全体学生,才会促其进步,
使其茁壮。
三耐心——关注特殊学生
今年接手六(1)班之初,我听原任教的老师说,我班的向某某,特别调皮,说得严重一点是朽木不可雕也。
第一天,我在班上分配劳动任务,向某某十分踊跃,积极主动地要求去打扫任务艰巨的餐厅,我不由窃喜起来:说是这同学调皮得不得了,还不错嘛,长得壮实,挺爱劳动!于是,我顺应其意,把他安排在扫餐厅的小组里。
劳动任务分配完,学生带着劳动最光荣的教诲,纷纷拿着工具奔向餐厅,个个一副大显身手的势头。
须臾,我到餐厅巡视时,看见绝大部分同学争相恐后地忙碌着,只有他——向某,站在一边,一手拿着扫帚像练臂力一样在奋力一圈又一圈地旋转扫帚,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我一时气不打一处来:老师的话全当耳旁的风,小小年纪,竟和老师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如此糊弄老师。
但考虑是开学之初,我强压心中的怒火,心平气和地给他换掉劳动任务——让他打扫我每天能监管的教室前的走廊。
刚开始,我每天早上去检查时,他总是不是忘记了打扫,就是没扫干净。
鉴于他在我的指导下,还是能达到我的清扫要求,于是我不厌其烦地提醒他,屡屡强调打扫要求。
一个星期过后,他终于把这项劳动任务,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不用我督促指导,能够完成得很好了。
而此前,他身上懒惰散漫的陋习逐渐消失,渐渐有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劳动习惯也好,学习习惯也罢,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持久地关注。
好习惯,是孩子们成长的阶梯!让我们用耐心做后盾,全面塑造我们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四恒心——成就梦想
亚里士多德说: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美的。
是的,教师日复一日的劳动,却没有显而易见的劳动成果,学生的成长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显现,正可谓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但有谁不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幸福的根源在知识!桃李满天下,是一个教师最美的人生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我的梦想,为此,我凭借恒心坚毅起来,哪怕将将酸甜苦辣尝遍。
我也将引领我的学生,用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恒心,去成就乘风破浪的壮举。
让我们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丰富自己的心灵,在工作中为“四心”做好注解,平凡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我们,必将把普通的工作做得熠熠生辉,莘莘学子必将在老师无私的奉献和精心的呵护下日益茁壮。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