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溃疡性结肠炎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侵犯大肠(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为主的炎症性病变。
病变以溃疡为主,直肠和远端结肠受累多见,但可向近端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儿童患者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病情轻重不等,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或更久。
少数呈爆发性发病,病情危重,甚至会危及生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二本病种营销点:病因不明,临床症状严重,需抓紧治疗病因不明: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病变严重者中,少数可出现 10cm以内的“反流性回肠炎”,以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层为多见,很少累及肌层部位。
严重程度:首先是粘膜浅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广泛性充血,继之水肿、肥厚和脆性增加,多数脓疡形成并融合后可产生浅小溃疡,进而发展为大溃疡。
晚期由于结肠组织增生,使肠壁变厚、变窄,肠管变短。
溃疡性结肠炎有两种分类法,即按病情轻重分类和按病程经过分类。
按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轻重可分为3级:(1)轻度:此型最常见,通常仅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病情轻,腹泻每日少于4次,腹痛、脓液便或少量脓血便,缺乏全身症状和体征。
(2)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日4一5次,为稀便和脓血便,腹痛较重,有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3)重度:起病急骤,有显著的腹泻、脓血便或血便,有持续的严重腹痛,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按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经过可分为以下4型:(1) 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为首次发作,病情轻重不等,可转为其他类型。
(2) 慢性复发型:临床最多见,病变范围小,症状较轻,往往有缓解期,但易复发,预后好,多数对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效。
(3) 慢性持续性:病变范围广,首次发作后可持续有轻重不等的腹泻、便血,常持续半年以上,可有急性发作。
(4) 急性爆发型:少见,起病急骤,局部和全身症状严重,常有高热、水样泻、急性结肠扩张,易发生下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肠穿孔,甚至出现休克等全身症状。
暴发型病例急需用皮质激素、输血等治疗,预后差,有些爆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在2周之内死亡。
★有溃疡性结肠炎8~10年病史的患者得结肠癌风险较高。
★久拖不治,不仅恶化肠道健康,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长期反复发作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恶性病变,如肠穿孔、肠道大出血、结肠息肉、结肠癌等。
此外,有冠心病的患者,长期腹泻还极易诱发心肌梗塞,造成猝死。
据统计,大约有40%的溃疡性结肠炎会恶化发展成为结肠癌,而在已确诊的结肠癌患者中,有60%的人曾患有溃疡性结肠炎。
三本病种营销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难点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但这些非特异性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只能暂时控制和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增多,停药后容易复发(1年复发率大于50%),部分激素耐药或抵抗的顽固性患者效果更不理想,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因此,必须寻找新的更加特异的治疗方法。
生物修复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对该病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广阔的前景。
四为什么生物修复疗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好办法?生物修复因子通过动脉介入的方法进入结肠粘膜,不断修复受损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激活T细胞,B细胞,DC细胞和NK细胞,增强宿主的免疫耐受力,使损伤的结肠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从而在根本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五生物修复疗法治疗原理:a 生物修复因子能够激活免疫调节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平衡;b 生物修复因子具有高效修复受损组织器官的特点,在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微环境中,可有效修复受损的相应组织器官,恢复组织器官的活力,改善其功能。
c 生物修复因子除了能修复受损肠黏膜之外,还能激活机体处于休眠状态的结肠黏膜细胞参与到修复中来。
六生物修复疗法治疗过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需的生物修复因子通常提取自患者自身的骨髓。
实验员对其进行体外鉴别、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分化出患者所需要的生物修复因子,在结肠的各个病变部位进行回输。
生物修复因子不仅能够激活免疫调节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平衡,还能修复损伤的粘膜上皮,重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全面改善患者体征,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304医院生物修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愈率超过国际平均水平。
治疗流程如下:A术前检查患者首先进行身体体征检查,符合生物修复治疗临床标准后才能进行治疗;B 采集抽取患者少量的骨髓血;C培养在符合国际标准的GMP实验室进行生物修复因子分离、提纯、培养扩增;注:在此过程中,临床医生、实验员将对提取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对修复因子质量进行评估,保证生物修复因子的安全性、有效性。
D 回输生物修复因子输入的途径主要是介入、腰穿、静脉回输等方式。
注:一个疗程生物修复治疗分两次回输修复因子,第一次回输与第二次回输的时间间隔为2~3周。
(患者就医当日上午采集骨髓血后,下午即可完成第一次回输)E 术后监护术后监护及不良反应观察(自体生物修复因子回输后8小时~2天内监护体温、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F 术后康复指导对患者术后生活、饮食等方面进行专业、科学的康复指导。
七治疗时间生物修复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修复过程大约需要2周至半年。
但因为每个人病情轻重程度及个人体质不同,恢复时间略有差异。
一般情况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时间为:A 治疗后的2~4周,患者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腹泻、腹痛、粘液便及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逐渐缓解。
B 3~6个月后,受损的结肠粘膜细胞得到再生,对结肠的糜烂、溃疡等可起到修复作用,肠道组织功能逐渐恢复,患者的症状得到全面改善。
八适应症(哪些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适合生物修复疗法?)1.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3.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4.病情极为严重,想提高生活质量者;九临床效果生物修复因子在病变受损的肠粘膜内,在机体的调控下修复损伤的粘膜上皮,抑制病变细胞在体内蔓延,能够恢复细胞及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从整体上综合改善人体机能,使身体恢复健康的状态。
生物修复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十治疗优势1.效果明显。
经生物修复治疗2-4周后,大部分患者均出现食欲增进、腹胀减轻、体力恢复、并发症减少等改善情况,随着治疗的深入,受损的结肠粘膜细胞得到有效再生,结肠的糜烂、溃疡等得到改善、修复,肠道组织功能逐渐恢复,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2. 安全有效:生物修复因子在肠环境中能够修复损伤的粘膜上皮,重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全面改善患者体征,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3.不复发:生物修复因子能够激活免疫调节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平衡,避免复发;4.无副作用、风险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的生物修复因子取材于自身,因而没有任何副作用。
不存在排异,不存在伦理问题。
5.治疗费用低。
采用生物修复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费用较低,一般收入家庭均能承受。
6.创伤小、无痛苦,生物修复疗法采用得是介入微创手段,创口只有3-5毫米,治疗过程无痛苦。
身体条件教好者,做完后观察数日即可出院。
注:生物修复疗法在尚未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前也可以应用。
十一术后注意事项1、休息:休息对疾病有很大好处,特别对活动期病人要强调充分休息,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
随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一般应避免重体力活动。
2、饮食和营养:腹泻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又要适当减少饮食中的纤维素成份,像韭菜、芹菜、蒜苔等,要用少渣饮食,以减轻高纤维素成份可能给结肠粘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
关于结肠炎患者喝牛奶的问题,要看喝牛奶后有无腹泻加重,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可能对牛乳蛋白过敏,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可能因肠道的乳糖酶缺乏服牛奶腹泻。
由于腹泻便血、长期摄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
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辨证用药。
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以及镁、锌等微量元素。
3、遵医嘱:患者要从生活饮食环境精神等方面听从专家建议,不要受凉,不要吃凉的和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乐观情绪等。
专家提示:要避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活动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
平时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在饮食上,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辛辣、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严重时,最好通过静脉输入营养素,使肠道暂时休息。
而且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
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等食品,以免加重病情。
另外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十二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的鉴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从症状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为脓血便为主,而克罗恩病则以腹泻为主,极少见脓血便。
从发病位置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大多数直肠受累,克罗恩病以回肠末端受累多见从病变分布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多为连续性病变,且一般不会引起肠腔狭窄。
克罗恩病多为节段性,肠腔狭窄较为多见从活检特征来看: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固有膜圈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
而克罗恩病表现为裂隙状溃疡、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并有肉芽组织形成。
从内镜检查看: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克罗恩病内镜下表现为节段性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
十三生物修复疗法对克罗恩病的治疗通过生物修复疗法治疗克罗恩病,是为了重设免疫系统,并对病变部位的肠粘膜细胞进行修复,进而预防其对肠内菌群进行攻击,从而达到克罗恩病病变肠粘膜、腹部炎症情况减轻或者直致病变完全修复、缓和的目的。
十四克罗恩病的传统疗法(一)药物疗法的弊端1.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但许多治疗手段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2.抗胆碱能药物苯乙哌啶、易蒙停、无气味的阿片酊或可待因,都有助于缓解病人的腹痛和腹泻。
3.常常使用广谱抗生素。
灭滴灵有助于减轻克罗恩病的症状,尤其是当病变累及大肠或引起肛门周围脓肿和瘘管时。
但长期使用灭滴灵可能造成神经损害,引起双上下肢的针刺样感。
通常在停药后,这种副作用会消失,但又常常使克罗恩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