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学生姓名吕旭东学号*********院(系)文学院专业对外汉语 1202 班指导教师冯晟时间2016年 6月 18日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existing problems of cultural textbook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studie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 aiming at applying TBLT in compilation of cultural textbooks for foreign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interest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se textbooks. Meanwhile, by sorting and analyzing statistics of survey “Foreign students’Interest on Regional Culture”, the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extbook compilation.Moreover, the latter part of the paper is a sample design of a text. The author exemplifies an unit of the cultural textbook, featured with Xi’an regional cultures. Lastly,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limitations and research direction.Key Words: Cultural Textbooks Of TCSL,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致谢四年前,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腔的壮志跨入了建大的校门。

不知不觉,四年的本科时光如白驹过隙般。

来得及回味,却来不及追随。

四年后,我们将要走出建大的校门。

与当年相比,少了些许稚嫩和天真,多了一份坚强与勇敢。

如果说,本科的四年来说是我生命这首歌的一个小插曲。

那么这首插曲无疑是美妙但有波折的。

但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未来的向往。

陪伴我的始终还有家人、老师、朋友以及同学。

这四年能有他们的陪伴。

我的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冯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冯老师给我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建议。

从定题到问卷的设计以及发放,以及其中的几次易稿。

冯老师和我进行过多次的讨论并给了我很多的建议。

同时冯老师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

在此衷心感谢这几个月来冯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评阅组的梁浩老师和唐琛老师在本文的修改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建议和指导让我的论文内容有了质的提升。

同时也特别感谢唐琛老师的支持,让我能够有机会进行课堂实录以及收集留学生的实际反馈。

其次,我还要感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曹勇老师、秦艳萍老师、张晓红老师、王涛老师、崔盈华老师、吴宇老师、陈楠老师、还有张曦老师。

在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各位老师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不仅仅是学业上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及技巧。

更是教会了我们对待学术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

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许多道理。

此外感谢我的舍友以及全体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们。

是你们陪伴了我大学四年的大部分时光。

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团结的力量,知道的团队的重要性。

也感谢我的舍友们在我们的论文写作期间大家相互讨论相互提一些好的建议。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论文才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

爷爷和父亲建筑绘图时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种良好品格从小就深深地影响到了我。

母亲给我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的伟i大的爱。

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远远用语言表达不了。

唯有用一辈子慢慢去回报他们对我的爱。

在我的论文中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

在此也向对外汉语的前辈们表示致敬。

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不断寻找、发现、酝酿、成熟的过程。

毕业论文的完成只是对自己本科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未来的学习仍需自己不断地去努力学习和探索。

最后要感谢各位评审老师,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论文,谢谢你们对我的论文指出宝贵意见,这将是我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的宝贵经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ii目录第1章引言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目的 (1)1.3文献综述 (2)第2章本文写作相关理论 (5)2.1 文化教学的基本形式 (5)2.2 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编写原则 (5)2.3任务型教学法简介 (8)第3章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作用 (10)3.1引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10)3.2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10)3.3增强学生自学以及自我检测能力 (10)3.4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1)第4章任务型教学法在文化类教材中的方案设计 (12)4.1教材编写的体例和特点 (12)4.2主题的选择 (12)4.3教材样本 (14)第5章实践记录总结 (24)第6章结语 (26)参考文献 (27)iii附录 (28)iv第1章引言1.1 选题缘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也逐渐发展起来,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文化类教材在编写方面虽然突破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法(比如听说法以及语法翻译法)的模式,“但总体来说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是不够重视。

教材在编写上也缺乏实践性以及交际性。

”[1]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仅靠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很难保持他们对学习的高度热情。

”[2]教材如果充满趣味性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以及注意力。

如果教材具有实践性,则可以给他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带来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用,增强学习者学习的外部动机。

这两者都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任务型教学法则很好的弥补了文化类教材的这些短板。

同时任务型教学法除了充满趣味性以及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两个优点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检测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基于上述文化类教材的缺点以及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本文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为了使文化类教材更加具有实践性和交际性。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的教学。

1.2 研究目的任务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

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以解决教材现有的不足,这是一个教材编写的新思路。

本文通过尝试把任务型教学法灵活应用到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中,进而总结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的实践性设计具体的课文及应用。

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更加适合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便于阅读,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同时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效果,最终能够让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不断发展。

1.3 文献综述1.3.1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以及编写方面的文献综述我国的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相关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贾莲莲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2 )中通过对《中国文化》(韩鉴堂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张英金舒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进行比较,依据文化教材的评价标准具体比较两本教材的文化内容、课文、词汇、练习题、配套教学资源和装帧。

进而比较分析两类文化教材中哪类教材更适合作为文化课的教科书使用,最后在教材内容方面给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多角度甄选文化内容、文化教材中加入文化活动等建议。

教材形式方面建议在文化知识点后设置课外拓展学习板块,充分利用教材空间,在页眉页脚处增设中国文化小知识等。

赵宏勃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语言文字应用 2005第9期)文中说明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从而论证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加强文化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是当务之急这一观点。

此外文章还从文化教材的基础性和学术性、文化差异、趣味性三个方面说明了文化教材编写的思路。

党煜在《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4)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别对《中国文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9)和《中国文化常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考察其教材的编写与阅读感受,同时结合跨文化交际时应当注意的原则来进一步分析这两个教材。

最后,根据分析与调查结果,提出了教材应要有针对性,择优选择教材内容等建议,希望能够为今后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张静雅在《试论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导入》中以《博雅汉语》为例,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这个角度入手,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对教材中的文化导入方式进行了说明。

同时,对《博雅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试图发现教材中文化导入方面的不足,进而对中级对汉语教材1中的文化导入提供合理性的建议。

魏旭阳在《面向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对外文化教材趣味性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3)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研究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区分了教材形式的趣味性与内容的趣味性。

然后指出目前的文化教材趣味性不足的事实。

最后通过研究应用第二语言教学、心理学以及西方创意写作等学科的理论,从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教材趣味性的方法。

王菁《故事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新路》(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4)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方面先说明语言教材故事化的优点。

然后具体分析了两套典型的故事型语言教材《走遍美国》与《家有儿女》。

最后以图表展示法阐述了如何将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故事化编写。

同时指出无论哪种类型的教材,凡能故事化编写的,都易学、易教、易理解。

除此之外,徐静、李晖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以赣文化区为例》(教学实践研究 2014)以及苟睿《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生词英文释译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分别从地域文化更好的突出实践性以及该如何对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的生词进行合适的英文解释展开进行了研究。

徐静、李晖认为只有走一条地域特色之路,地方性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而这种地域性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体现在:编写地域性教材、创新课程设置、树立地域文化意识等方面。

而苟睿则从跨文化交际学和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类教材词语英文释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文中提出翻译策略和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