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图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玉米生产得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地、选茬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与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玉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

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 (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 绿色食品贮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应符合NY/T391得要求。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选用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得非转基因、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虫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得优良品种。

4。

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得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6%,另外,发芽率90%以上。

4、3种子处理
4。

3.1种子精选
播种前要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碎粒与杂质。

4.3.2晒种
播前15d,选择晴朗微风天气,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得地面或席上晾晒2d~3d,并经常翻动,白天晾晒、晚上收起。

4.3。

3发芽率测定
前10-15进行次一2次发试验,测定发芽率
4.3.4药剂处理
选择符合NY/T393要求农药进行药剂处理
——地下害虫较重得地块,可选用含有死成份得种农剂进行种子色表
——丝黑穗病较重得地块,可用成悬浮种衣剂或可湿性粉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

——地下害虫重、玉米丝黑穗病也重得地块,可采用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播种时再用辛硫磷颗粒剂随种肥下地。

5、选地、选茬与整地
5.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得土壤。

5、2选茬
应进行合理轮作,选择前茬为绿色种植得大豆、小麦、马铃薯等或玉米等茬口。

5、3整地
实施以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载体,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压相结合得少(免)耕土壤耕作制。

有深松或深翻基础得地块,秋整地可采取耙茬或浅翻、深松整地技术,深松以打
破型底层为原则,深松深度一般30cm~35cm,耙茬或浅翻、深松、夹肥、按要求垄距起垄连续作业,起垄后及时镇压。

无深松与深翻地块,三年伏翻或秋翻一次,耕翻深度25cm—28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翻后耙耢,按种植要求垄距及时起或夹肥起镇压。

春整地地块,可采取灭茬旋耕整地,灭茬在7cm~8cm,旋耕10cm~15cm。

灭茬旋耕、夹肥起垄、镇压连续作业,达到播种状态。

6、施肥
施肥应符合NY/T394得要求。

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与土壤养分得平衡状况,以及气候、栽培等因素,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应用水肥一体化、侧深施肥等技术,做到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无机氨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得一半。

—-有机肥:每hm2加施用农家肥20t~30t。

--化肥:每hm2施五氧化二磷70kg-100kg、氧化钾50kg-6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hm2施氮100kg~120kg,其中30%~40%做底肥成种肥,另60%~70%做追肥施入、
7.播种
7.1播期
5cm~10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7℃~8℃时,可抢墒播种。

第一积温带4月20日~30日播种;第二积温带、第三积温带4月25日~5月5日播种
7。

2播种方法与质量
按种植方式,采用大机械精量点播、要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直播得地块播种后及时镇压,坐水种得地块播后隔天镇压。

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镇压后覆土深度3cm—-4cm。

7.3种植方式与密度
65cm~70cm标准垄种植,保苗6。

0万株/hm2~7、5万株/hm2,130cm~140cm大差通透密植,保苗7。

0万株/hm2-8.5万株/hm2。

具体实施因品种特性、栽培水平、种植区域等因素,密度适当增减。

7.4播种量
按种子百粒重、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播种量。

8田间管理
8.1中耕
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趟一犁:头遍铲趟后,每隔10d~12d铲趟一次。

做到三铲三趟。

7叶~9叶期前,结合追肥,完成铲趟,封垄作业。

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次~2次。

8.2追肥
玉米7~9叶期或拔节前进行,追施总氮肥量得60%~70%/hm2,追肥部位离植株10cm~15cm,深度8cm-1Ocm、
8.3病虫草害防治
8。

3、1防治总则
以保持与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与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得环境条件,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得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品种、种子种苗检疫、培育社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

尽量利用物理与生物措施,如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必要时,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

8.3.2防治用药
农药得选择、使用与残留都应符合NY/T393得要求。

农药使用与施药作业应符合GB4285、CB/T8321得要求
8、3.3化学除草
8。

3、3.1苗前除草
士情好整地精细得地区宜选用苗前化学除草。

选择药剂有乙草胺、异丙甲草酸、噻吩磺隆。

8、3、3.2苗后除草
玉米后3~5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一4叶期施药,选用药剂有噻吩磺隆,硝磺草酮。

8、3。

4病虫害防治
8、3。

4.1玉米螟
根据病虫害预预报,对达到防治指标得地块,适时采取有数得绿色防控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百株活虫达到40头以上,田间百株卵量超过30块时,应当及时采取以下施分别对成虫、卵、幼虫进行防治、
——诱杀成虫,当地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期,设置杀虫灯或性诱剂在投射式杀虫灯上进行成虫诱杀。

每日21时到次日4时开灯。

小雨仍可开灯,中雨以上关灯。

——控制卵量,依据当地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在玉米螟卵期进行三次放蜂,玉米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0d为第一次放蜂日,间后5d后第二次放蜂,间隔10d后第三次放蜂,每亩地总放蜂量为15000头,每次每亩放5000头,每亩每次放两个点,每点放1块蜂卡。

-—防治动虫。

在田间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30%时(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利用自走式高杆作物要喷杆式喷雾机,喷洒50000IU/g得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25g防治物虫,防效在70%以上,如在玉米抽丝期加装吊杆式喷头,对雌穗定向喷雾,再次用药,防数可达90%以上。

8.3。

4。

2黏虫
玉米百株有幼虫50头,大部分虫龄达到3龄时,要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控进行喷雾施药可用氢氯聚酯、联苯菊酯进行喷雾施药。

8.3、4。

3玉米蚜虫
在玉米蚜虫虫量较大得地块,可选用蚍虫林、啶虫脒、氢氯聚酯、联苯聚酯药剂,用高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进行田间作业施药防治。

8、3、4.3玉米大病病
在雨水较多得年份,发病初期利用高杆作物喷杆式喷雾机,可选用多菌灵、丙环唑、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

9收获
9。

1收获时间
玉米完熟后期收获
9、2收获方法
采取机械收获或人工穗收。

不可地面堆放,防止与普通玉米混杂。

9.3晾晒脱粒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脱粒,高于20%以上冻后脱粒,脱粒后籽粒要进行清选。

10包装、储藏与运输
10。

1包装
应符合NY/T658得要求。

10.2储藏
储藏设施、周围环境、卫生要求、出入库、堆放等应符合NY/T1056得要求。

10.3运输
运输工具与运输管理等应符合NY/T1056得要求。

11 质量追溯体系
生产全过程,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与整地、播种、铲蹚、灌溉情况、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收获、销售记录等。

记录包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