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以南昌市为例摘要:当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来指导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
文章在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构建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从准则层和目标层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方法。
以南昌为例,利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评价了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结果发现南昌市低碳经济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分析得出的结果与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契合,说明该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有效的。
并由此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南昌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南昌;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贪婪地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无休止地使用化石能源,使得co2排放量剧增。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统计资料显示: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迅速上升,到1950年前后,上升曲线几乎已成直线态势,以至于导致了温室效应、气候紊乱、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面对种种环境威胁,各国开始思考如何从传统的“高碳”发展路径中解脱出来,寻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道路。
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该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核心的经济模式迅速受到了广泛关注。
低碳经济是一种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低碳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因素密切相关。
衡量一国或地区是否达到低碳经济,主要看这四个方面是否具备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潜力。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更没有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
文章正是基于此现实需求,在理解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构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南昌市为切入点,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构建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套科学的并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以实现城市低碳经济的有效评价。
南昌属典型的中部城市,其“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每年成倍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大量“三废”的排放,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与南昌类似的发展困境,以南昌为典型进行指标体系的检验,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和适用性。
此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其城市群建设的日益推进不仅给南昌市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带来生态转型的压力。
本研究对南昌市进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可以为衡量南昌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提供有效途径和工具,以期为南昌的经济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政策建议,使南昌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先行实验区。
一、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建立是评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环节,必须按照科学性和实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稳定性和动态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根据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本文建立起包含三层的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①目标层:本文设计的目标层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该评价值是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的综合反映;②为了进一步反映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各准则层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值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四个准则层,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反映城市社会和自然资源的丰裕度,技术水平用于反映城市整体的科学技术实力,以及对于环境治理以及提高能源效率的投入;消费模式反映城市市民的生活消费方式以及市政府的施政理念,发展阶段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③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在指标层共设置了28个指标,其中资源禀赋准则层共6个指标,技术水平准则层共8个指标,消费模式准则层共6个指标,发展阶段准则层共8个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准则层的各个准则层进行分析,找出准则层对于目标层的影响。
二、数据计算处理和评价模型1.数据计算处理文章数据参考《南昌市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大多数指标数据能直接从年鉴中获取,少部分可参照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得出(见表1)。
通过查阅年鉴和综合计算,得出2000-2010各年份的指标数据。
由于该评价体系选取了一些负指标,且这些指标数据都不可能为0,所以采用倒数法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三、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1.南昌市资源禀赋评价根据南昌市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对资源禀赋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x1)与人口密度(x2)、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x1)与可开发水力资源所占全市水力资源蕴藏量比重(x4)、人口密度(x2)与可开发水力资源所占全市水力资源蕴藏量比重(x4)、森林覆盖率(x5)与水资源总量(x6)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在0.8以上,分别为:0.8319、0.8508、0.8575和0.8925,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计算的结果提取出两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6.72%,说明提取的主成分已涵盖了大部分信息,基本满足了解释需要。
据此计算相应的主成份得分系数,分别命名为“社会资源因子”与“自然资源因子”,根据各因子得分与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出:社会资源因子的得分函数: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资源因子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这说明南昌市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人力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
而自然资源因子,一直处于剧烈波动的状态。
究其原因,是受水资源总量的波动影响,从图1可以发现,2009年自然资源因子得分一度探底,但在2010年急剧攀升至2000年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通过查阅《江西省水资源公报》发现:2010年属于丰水年份,与2009年相比,降水量增幅达71.8%,高出历史平均水平29.41%,降水形成的地表及地下水总量也随之剧增,自然资源丰裕度也相应得到提高。
这说明南昌市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潜在的稀缺性,虽然南昌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杜绝滥采地下水、污染地面水,浪费生活工业用水的行为。
总体上看来,资源禀赋综合得分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这说明南昌市社会、自然资源整体上不断发展。
2.南昌市技术水平评价与南昌市资源禀赋水平评价方法一致,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整体科学技术因子和节能减排技术因子,并通过准则层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昌市技术水平的综合得分,据此绘制出南昌市技术水平主成分及综合得分示意图(图2):由图2可知:整体科学技术因子得分在逐年提升,说明近些年来,南昌市政府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建立高新开发园区等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南昌市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
节能减排技术因子得分,在2000-2003年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在2003-2007年期间,却陷入了停滞,2007年以后甚至迅速下滑至低谷,到了2010年有所回升。
究其原因:2000-2003年,南昌市政府逐步转变发展思路,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财政逐步加大了对高新低碳科技发展以及工业三废处理的投入,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引入了大量低碳产业,并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使南昌市的节能减排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2003年,南昌市的整体节能减排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于是,2003-2007年便陷入了停滞。
但是随后的2007-2009年,随着南昌市城区面积迅速扩张,工业企业大量入驻,相关的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没有跟上工业企业扩张的步伐,所以整体节能减排因子出现了急剧下滑。
到了2010年,南昌市政府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得节能减排因子得分在2010年有所回升。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相协调。
从技术水平综合得分看来,2000-2010年南昌市科学技术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这说明南昌市整体科技实力是在不断提升的,但需要继续保持对科学技术产业的持续投入,促使南昌市高新科技产业良性发展。
3.南昌市消费模式评价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居民低碳生活因子和政府低碳施政因子,并通过准则层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昌市消费模式的综合得分,据此绘制出南昌市消费模式主成分及综合得分示意图(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居民低碳生活因子得分持续上升。
这表明近几年来南昌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宣传到位,低碳生活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南昌市居民出行等生活方式不断向低碳化靠拢,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而政府低碳施政因子得分先从高位下降,于2006年触底后逐渐上升,这说明在2000-2006年期间,政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了粗放型的招商模式,高新科技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一并引进,虽然加大了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能耗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导致了低碳施政水平的下降,到了2006年,政府开始着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对企业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低碳施政水平才得到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施政方针关系到一个城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当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树立起低碳环保的理念,坚持低碳经济不动摇,环境与经济的大旗并举,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从图3中可以发现,南昌市消费模式的综合得分是在不断提高的。
这说明自2000年以来,南昌市整体的消费模式是朝着低碳消费模式靠拢的。
4.南昌市发展阶段评价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社会发展因子和经济发展因子,并通过准则层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昌市发展阶段的综合得分,并据此绘制出南昌市发展阶段主成分及综合得分示意图(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因子得分持续上升,很好地契合了南昌市的发展现状,这说明,2000年-2010年,南昌市社会不断发展,正朝着一个成熟的现代都市发展。
而经济发展因子先快速上升,于2004年达到高位之后,出现了持续下滑的态势,这与南昌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城市化进程延缓有关,南昌市产业结构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整迫在眉睫。
从图4看出,南昌市发展阶段综合得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这说明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南昌市社会经济整体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5.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本文选用层次分析法对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和发展阶段四个准则层因子进行分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求出各个准则层的权重,最后计算得出2000-2010年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层的综合得分。
(1)确定准则权重根据层次分析法,在层次分析软件yaahp0.5.2软件中建立起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图5):cr=0.0132四、结论与政策建议1.结论从南昌市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分析结果可知:南昌市低碳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