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师与职称对接研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师与职称对接研究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师
与职称对接研究
[摘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本文基于实践中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技师与职职称对接研究的体会,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提出“双证制”改革的可行性措施,力求使职称与技师衔接的系统性工程得到落实和推广。

[关键词]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称双证制
从劳动者对全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来看,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每提高一级,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10%――20%。

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专业技能人进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的资格认证制度。

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社会上可供就业的技能型劳动者素质参差不齐,高级技能劳动者比例显著偏低。

供需矛盾的凸显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按照符合市场经济用人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职称与技师资质的平等性。

一、“双证制”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事具体工作的实际水平与动手能力。

例如: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如果在校期间获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能够实现学生个体“毕业即就业”的顺利过渡,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
目标,同时还能缩减人力资源培养周期,节约社会资源,有效提高社会生产力。

而在我国现行的职业培训教育培养中,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缺乏融通,以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侧重点上的差异,目前职称制度而言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专业设置少2、职业标准不相吻合,3、不同等级的职业标准缺乏对应关系,4、不能涵盖国家多元化职业标准的要求,5、职业能力标准不相适应。

总体上呈现出职称制度要求过强、技师制度弱的特点。

同时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试方面或重复或分离。

二、实施“双证制”对接教育的基本思路
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塑造高等的技术型、应用型和成长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则体现在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

只有那些技能熟练、资质合格,才能在就业中迅速脱颖而出,实现“零距离”快速上岗。

为达到这一目标和体现这一定位,职业资格改革。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强调职业技能,大力推进实践培训教学,在课程建设中实现双证标准的融通”。

以企业岗位特点为基本依据,结合现代企业制度,使培训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先进性。

阶段性目标:以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为目标,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突出实践培训教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基本原则。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培训教学与
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职业资格证书技师与职称考试紧密衔接。

三、实施“双证制”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体系。

明确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标准,通过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编制符合“岗”、“证”一体化的教学大纲,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职业定位明确、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全面、岗位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以应用为主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实现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和鉴定的核心内容也是技能操作。

实践性教学是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实现高级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比例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改思路指引下,通过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植入实践教学,以实训课程、顶岗实习、企业观摩、行业专家指导、订单培养等多个途径实现二者之间的“接轨”。

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而组织课堂教学。

(三)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是改革中的实践重点。

模块化教学能够将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目标设定和任务分解,按流程组织开展实施。

例如在实验班的校级公开课中,前期准备即按照既定目标----“销售过程业务模拟”进行,教师组织了前期的角色分工和目标定位,由同学
们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主动搜集相关资料;综合练习阶段,不断修正同学们的认知误区、技能操作盲点,使得销售业务流程中的一个个专业知识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逐步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有效达到了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的目的。

通过模块教学,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感增强、学习兴趣有了较大提升。

(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专业化的导师效应。

指导教师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关键条件。

指导教师应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中高级技术等级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双师型,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既能指导学生技能训练又能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全面素质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引进和聘请行业知名、行业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任教;挑选品学兼优、具丰富实践经验的历届毕业生担任实践指导师,到用人单位会计部门挂职,负责实践期间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节假日期间,委派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实践单位,就实习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四)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营造职业氛围。

实验(实训)室是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基础条件。

该基地应具有能进行多种职业技能训练的硬件设备,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