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项目名称: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4 号目录前言第一章概述1.1核电厂名称和建设性质1.2建设规模和规划1.3建设目的1.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5选址阶段审评问题的落实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环境质量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和源项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4.1 土地利用4.2 水的利用4.3 施工影响的控制4.4 水土保持方案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散热系统运行的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5.3 其它影响5.4 退役第六章电厂事故的环境影响6.1 电厂放射性事故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其它事故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的环境监测7.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方案7.4 质量保证计划第八章应急准备8.1 应急方针和应急状态分级8.2 应急计划区8.3 应急组织考虑8.4 应急设施的配备要求8.5 应急响应能力的维持8.6 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第九章公众参与9.1 概述9.2 实施过程9.3 公众参与结论第十章结论和建议10.1 概述10.2 厂址环境特征10.3 电厂环境保护设施性能10.4 电厂运行的辐射环境影响10.5 非放射性因素的环境影响10.6 电厂施工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0.7 结论10.8 建议第一章概述1.1 核电厂概况防城港核电厂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开展工作,一、二号机组建设两台CPR1000核电机组。
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由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同时负责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按61%和39%的出资比例组建。
目前,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受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的委托,全面承担项目的前期准备、设计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式、直到生产移交的全过程项目管理。
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单机建设周期为56个月,两台机组建设相隔8个月。
一号机组预计于2010年2月15日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的条件,预计于2014年10月建成投产,二号机组预计于2015年6月建成投产。
本报告书对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两台CPR1000机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1.2 建设目的(1)符合国家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2)合理开发利用核能是广西能源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3)满足广西电力需求发展的需要;(4)满足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的要求。
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导则;(2)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
1.4 评价标准1.4.1 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正常运行工况(包括预计运行事件)下的剂量约束值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所造成的剂量管理目标值为0.08mSv/a。
(2)事故工况下的剂量控制值本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设计基准事故的放射性后果。
根据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事故工况下的剂量控制值为:在每发生一次大事故(工况Ⅲ)时,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可能受到的有效剂量控制在5mSv以下,甲状腺当量剂量控制在50mSv以下。
在每发生一次重大事故(工况Ⅳ)时,公众中任何个人(成人)可能受到的有效剂量控制在0.1Sv以下,甲状腺当量剂量控制在1Sv以下。
(3)海水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根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的要求,防城港核电厂运行期间受纳水体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控制值为:—60Co:0.03Bq/L;—90Sr: 4.0Bq/L;—106Ru:0.2Bq/L;—134Cs: 0.6Bq/L;—137Cs: 0.7Bq/L。
1.4.2 非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海水水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城港市企沙东岸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局部调整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9]22号),防城港核电厂附近海域设立“红沙工业区用海区”和“红沙工业区排污区”。
红沙工业区用海区为“企沙东岸海域,揽埠江口的揽埠村至埠头岭岸线26km,向外2km海域”,水质保护目标为三类水质;红沙工业区排污区为“以E108°34’29”,N21°37’38”为中心,混合区为半径1km的区域,边界外设500m的水质过渡带”,水质保护目标为四类水质。
(2)生活污水防城港核电厂的生活污水将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控制值为:—悬浮物:70mg/L;BOD5:20 mg/L;—COD:100 mg/L;氨氮:15 mg/L;—总磷:0.5mg/L;石油类:5mg/L;(1)厂界噪声防城港核电厂运行期间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Ⅲ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防城港核电厂施工期间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中的相应标准。
厂址周围村庄的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2)电磁辐射防城港核电厂运行时对环境造成的电磁辐射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相关限值。
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防城港核电厂厂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为滨海厂址,东临钦州湾,西为老虎港,地处钦州湾盆地西北边缘。
具体地理位置见图2.1-1。
厂址距北海市城区约60km;距广西首府南宁市约130km,距钦州市城区约32km,距钦州市龙门港镇约9km;距防城港市城区约25km。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暂设900m的非居住区边界。
此外,核电厂周围将设置半径5km的规划限制区。
核电厂非居住区将位于电厂财产边界或电厂租地范围内,建设单位可以对核电厂非居住区内实施有效的管辖权,电厂非居住区是可以落实的。
建设单位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于同意在防城港红沙核电站周围设置限制区的复函》(桂政函[2009]28号文)。
从而使得防城港核电厂规划限制区从法律意义上得以最终落实。
2.2 人口分布按照《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和格式》(NEPA-RG1)的要求,以防城港核电厂一号反应堆为中心将评价区划分成192个子区。
截止至2007年底防城港核电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总人口数为3116834人,按陆域面积计算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70人/km2,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同期平均人口密度211人/km2,人口分布详见表 2.2-1。
2007年底厂址半径5km范围内总人口为7684人。
N比例尺1:1400000防城港核电厂图2.1-1 防城港核电厂地理位置图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北海市与钦州市的年平均人口预期增长率预测了核电厂投运时(2014年)和核电厂运行寿期内每隔10年,即2024年、2034年、2044年、2054年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的总人口数分别为3469332、4038028人、4632977人、5195376人和5722693人。
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城镇人口超过万人的人口中心有11个。
其中最大的人口中心为厂址ESE方位约60km处的北海市市区,共有城镇人口258504人。
图2.2-1给出了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的万人以上居民点分布情况。
核电厂址半径5km范围内共涉及光坡镇下辖的4个行政村:红星村、红沙村、沙螺辽村和栏冲村,共分为60个居民点,截至2007年年底共有常住人口7684人。
离厂址最近的居民点是位于厂址E方位约0.3km至0.6km处的红星村,有常住人口801人。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涉及防城港市港口区下辖的光坡镇、企沙镇和公车镇、防城区下辖的茅岭乡及钦州市下辖的龙门镇、钦州港区。
厂址半径5~15km范围内千人以上居民点共有16个,其中最大的人口中心为厂址NNE方位约8km处的钦州港区,共有常住人口18240人。
图 2.2-2 和图2.2-3给出了防城港核电厂半径5km和15km范围内各居民点的分布情况。
根据《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中推荐的人口密度分类法评价,防城港核电厂厂址基本为II 类厂址。
图2.2-1 厂址半径80km范围人口中心分布图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表2.2-1 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各子区现有人口分布(2007年)单位:人9图2.2-2 厂址半径5km 范围人口居民点分布图2km 1km 3km 4km 5kmN图2.2-3 厂址半径15km 范围重要居民点分布图N2.3 土地利用和资源概况防城港核电厂一、二号机组厂址半径15km范围包括港口区的光坡镇、企沙镇、公车镇,防城区的茅岭乡,此外还涉及钦州市的龙门港镇以及钦州港经济开发区。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的工矿企业主要位于钦州港区(位于厂址N至E方位约6至10km)、港口区工业园区公车B片区(厂址NW方位约13km处)和企沙工业园区(SW至WSW方位约12至20km处)内。
核电厂厂址周围存在的固定危险源和移动危险源不会影响核电厂址的安全性。
防城港核电厂厂址所在的防城港市现有南(宁)防(城港)铁路。
规划建设的铁路支线由南防铁路的防城南站出轨,向南途经公车镇、光坡镇,止于企沙镇。
铁路线距离厂址的最近距离约9km。
厂址距离南防高速公路(南宁至防城港)约23km、距离沙滩江至企沙一级公路约8km。
目前厂址所在的红星村可由简易公路至光坡镇镇区,再由三级公路连接至南防高速。
距离厂址的最近的港口是钦州港(约6km),已建成码头泊位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港口吞吐能力2400多万吨。
厂址半径30km范围内无民用机场,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无民用飞机航线通过。
防城港核电厂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无大型公共设施,其它各类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各乡镇的政府所在地。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没有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主要是钦州七十二泾风景区,位于厂址N方位约11km处,2008年7月,该景区正式挂牌国家“三A”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