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简本)湖北核电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项目名称:浠水核电厂一、二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4 号目录第一章概述1.1 核电厂概况1.2 建设目的1.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4 评价标准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环境质量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转换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和源项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散热系统和其它非放射性因素的环境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第六章电厂事故的影响6.1 最大可信事故辐射影响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其它事故6.4 制定和实施应急计划的可行性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的环境监测7.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第八章厂址筛选第九章电厂建设和运行的效益分析第十章公众参与第十一章结论第一章概述1.1核电厂概况浠水核电厂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一次规划,分批建设”的模式,一期工程(一、二号机组)建设两台AP1000核电机组。
浠水核电厂一期工程初步拟定于2013年5月31日一号机组主体工程浇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单台机组建设周期为56个月,两台机组间隔8个月,第1台机组商运时间为2018年1月,第2台为2018年9月。
浠水核电厂一期工程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为控股投资方,并委托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管理,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前期工作及设计工作。
本报告书对浠水核电厂一期工程(一、二号机组)两台AP1000核电机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1.2建设目的(1) 建设浠水核电厂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要求;(2) 符合国家“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能源战略;(3) 满足湖北省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4) 优化湖北省的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5) 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6) 是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及提高发电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
1.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导则;(2)相关管理和技术文件。
1.4 评价标准1.4.1 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 正常运行工况(包括预计运行事件)下的剂量约束值浠水核电厂的规划建设规模为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考虑到二期工程两台机组建设,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浠水核电厂一、二号机组向环境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公众所受剂量的管理目标值为0.12mSv/a。
(2) 最大可信事故条件下的剂量限值按《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XX)5.9款规定,在发生选址假想事故时,考虑保守大气弥散条件,非居住区边界上的任何个人在事故发生后的任意2h 内通过烟云浸没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途径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不得大于0.25Sv;规划限制区边界上的任何个人在事故的整个持续期间内(可取30d)通过上述两条照射途径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不得大于0.25Sv。
在事故的整个持续期间内,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公众群体通过上述两条照射途径接受的集体有效剂量应小于2×104人·Sv。
(3)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浠水核电厂低放废水排放对下游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影响评价,其放射性指标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限值:— 总β放射性1.0Bq/L。
1.4.2 非放射性影响评价标准(1) 河流水质浠水核电厂的排水口位于长江,根据《浠水县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目前厂址排水口长江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
(2) 污水浠水核电厂的生活污水将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的部份中水可用于厂区绿化,其余中水和冷却塔排污水均向长江排放,排放水中主要项目的控制值为:a)悬浮物:70mg/Lb)BOD5 :20 mg/Lc)CODcr :100 mg/Ld)氨氮:15 mg/Le)总磷:0.5mg/Lf)石油类:5mg/L(3) 噪声浠水核电厂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中的Ⅲ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4) 电磁辐射浠水核电厂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执行《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的相关限值: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浠水核电厂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马畈村,厂址地处浠水河下游,距武汉市直线距离80km,距黄石市23 km,距黄冈市黄州区31km,距浠水县城所在地清泉镇10km。
具体地理位置见下图2.1-1。
浠水核电厂图2.1-1浠水核电厂地理位置示意图核电厂的非居住区按在非居住区边界上公众选址假想事故条件下的辐射剂量满足相关的剂量准则,结合厂址附近的地形特征暂定为两台机组半径700m范围的包络区域。
目前,该区域范围内主要为山地和部分耕地。
此外,电厂业主将在浠水核电厂厂址周围设置5km范围的规划限制区。
2.2 人口分布浠水核电厂厂址半径80km评价区范围内,截至2006年年底的总人口数为10016872人,按评价区面积计算,平均人口密度为498人/km2,低于浠水县同期(2006年)人口密度527人/km2,高于湖北省同期平均人口密度325人/km2。
厂址半径5km范围内的人口总数为29072人,人口密度为370人/km2,离厂址最近的自然村为厂址NW方位0.3km处的马畈村八组一组,有人口140人;最大居民点是厂址SE方位0.9km处许畈村二组,有人口356人。
厂址半径5~15km范围户籍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共有115个,其中最大的居民点是浠水县城城区,位于厂址NE方位约10km处,有人口63700人,其次是杨叶镇杨叶村,位于厂址SW方位约14.3km处,有人口4760人。
根据《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中推荐的人口密度分类法评价,浠水核电厂厂址基本为厂址为Ⅱ~Ⅲ类厂址。
浠水核电厂位于湖北省浠水县境内,经济相对较落后,流动人口以流出为主,多为外出打工、劳务、经商为主,流入人口极少,主要是由于结婚嫁娶引起的。
2.3 土地利用和资源概况(1) 工业企业和外部人为事件—工业企业和当地发展规划浠水核电厂厂址半径15km范围涉及鄂城区的杨叶镇和燕矶镇,目前杨叶镇的工业主要以特钢模具、码头物流、建筑建材和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燕矶镇工业以金刚石刀具产业、船舶制造业石材加工业为主导。
没有生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
在浠水县规划中,清泉镇被定位为一级中心城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鄂东重要的建材和化工中心及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其发展规划为:建立各类市场体系、商贸金融体系和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建材、化工、机械加工、食品饮品等新型工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
浠水核电厂与当地发展规划相容,有条件设置半径5km的规划限制区。
— 外部人为事件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的固定危险源主要为兰溪油库,位于兰溪镇永保村,距厂址SW方位约7km。
有8个油罐,其中4个2000 m3的油罐,4个1000 m3的油罐;兰溪乙炔厂,位于兰溪镇西谭坳街,距厂址SSW方位约4.5km,乙炔的正常储量只有500瓶左右;黄冈市天然气工程长输管线,从胡家湾厂址北面约4km处经过。
上述设施不会对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公路、铁路和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主要为油品运输,不会构成威胁浠水核电厂安全的外部人为事件危险源。
(2) 交通浠水核电厂附近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其中省道罗兰线从厂址东南方向穿过,离厂址最近的直线距离约1000m;大广北高速(大庆至广州),最近处距厂址西南侧约4km。
铁路京九线从浠水穿境而过。
浠水火车站位于厂址NE方位约7.5 km处,浠水站属客货三级站,交通便利。
浠水县境内航道有长江、巴河、浠河。
浠水港现有港区3个,分别是:巴河港(位于厂址WNW方位约14km处)、兰溪港(兰溪位于厂址SW方位约7km处)及散花(位于厂址S方位约20km处)。
厂址半径80km范围内无民用机场,在厂址4km范围内无航线或起落通道经过。
厂址进厂道路和应急道路均从S202省道引接,胡家湾进厂道路长约0.35km、应急道路长约0.37km,公路交通比较便利。
(3) 文化和其它设施浠水核电厂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涉及到的区域内没有大型文化设施和大的医院、疗养院等,区域内的各行政村一般设有小学或教学点、幼儿园和卫生所,乡镇所在地设有中学和卫生院。
卫生所一般有1~2个医务人员,2到3张病床。
卫生院一般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医务人员及病床厂址半径15km范围内主要旅游景点有:闻一多纪念馆、浠水文庙博物馆、天然禅寺和城山。
其中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厂址NE方位约13.2km处的浠水县清泉寺遗址,浠水文庙博物馆位于厂址NE方位约11.0km处的清泉镇,天然禅寺位于浠水县散花镇与丁司垱镇交界的泰春山,城山位于厂址WNW方位约14.0km处的巴河镇。
(4) 陆域资源和地表水环境厂址15km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
浠水县全县有荒山、林间隙地、草场2073ha。
成片草场植被群落各具形态,主要为早中生短禾科类。
优势种有白茅、红茅、荩草、桔草、野青茅,其次为芝草、野竹、狗芽根。
野生中草药品种有120余种,引进中草药品种13个,观赏植物有120个品种。
厂址地处丘陵地区,属于有林地,植被良好。
厂址区域现为林地、灌木丛和农田。
厂址附近区域没有珍稀陆生资源和保护性生物。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0年1月进行的调查,厂址附近的长江观察到浮游植物54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20属,其次是硅藻门。
调查江段原生动物5种,轮虫18种。
大型浮游动物种类主要包括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本次调查水域共发现浮游甲壳类动物共有10种,均为常见种类。
调查区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约11种属。
调查发现调查区内长江干流第一优势种为鲫,第二优势种为鲤;肉食性大型鱼类翘嘴鲌成为第三优势种。
厂址附近(排水口下游)设有长江黄石“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距厂址较远,主要保护对象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重要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