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学校教学的要求,和谐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努力打造和谐的课堂,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构建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教学应该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要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收获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去构建和谐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反对教师“霸权”的倾向,而应致力于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还是师生达到和谐发展的基础。
要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必须把握下面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自己则扮演着“遵从者”,这样其思维和想象力必然会受到束缚,
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思想,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与理解,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产生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然这更不利于课堂的“和谐”。
教师要把自己看做教学活动中的合作者、参与者,要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二是平等原则。
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但是他们也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师生间的人格平等是师生合作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做到纵向的师生平等,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横向的生生平等。
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要以同一个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更加关注学困生和后进生。
只有把全体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大家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才能变得“和谐”。
二、注意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
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能使师生都沉浸在一种和教学内容和谐的氛围,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受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
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借助语言、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
三、注意心理环境的和谐
要实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必须要消除师生之间情
感交流的障碍。
为此,需要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和要求,尤其是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进行“换位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的“换位思考”最重要的是在分析材料、设计教法和实施教学时尝试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一方进行思考,猜测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方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对景物描写特点的把握不是主要问题,对学生而言,理解景物中蕴涵的作者情感变化才是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面临的难点。
于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引导学生从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入手,找出能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句子,学生兴致很高,不仅在讨论中抓出了“温晴”的文眼,而且把全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做了全面罗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师生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的,结合符合教学实际的内容,设计最能使师生共鸣、共振的教学方法而将教学计划付诸实施。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学生知识的积累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率”,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共振。
四、避免大忌促和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大忌是“三隔”:一是隔心,师生之间,心不能”领”,神不能“会”;二是隔情,情感不通,教师感情激动,
学生无动于衷;三是隔智,教师认为易如反掌,学生觉得难于登天。
这样绝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要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避免这些大忌,以促进课堂的和谐。
如:我第一次教《背影》这课时,对文中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等都讲得声情并茂,深刻入理,偏偏教学效果不佳。
原因就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也没有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深厚的父子之情所产生的特定环境,以致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说教,学生不能产生感情共鸣。
第二次教这课时,我吸取教训,除了自己投入外,还充分注意师生之间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并尽量缩小这些差异,想方设法让学生也投入,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和谐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取得成功教学的关键。
语文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力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使语文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