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中医内科学(五版教材)辨证加方剂

根据5版教材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

1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趣记】(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高兄疯蛮抢活干)【趣记】高兄将疯,抢活蛮干

香苏散: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组成:香附(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趣记】老陈复苏

表里双解汤:组成 薄荷6g,荆芥3g,桑皮9g,银花18g,酒黄芩12g,石膏12g,酒大黄6g,赤芍9g,牡丹皮6g 方歌:大黄黄芩用酒炒

薄桑银荆加石膏 赤芍再请牡丹皮

表里双解功劳高。 双解汤的出处是《张皆春眼科证治》。

葱豉桔梗汤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

甘草合连翘、山栀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猪吃草帘脖子更白(竹豉草连薄栀梗白)) 葱豉桔梗山栀翘,薄荷竹叶甘草饶;风温身热咳咽痛,疏风清肺症可消。

新加香薷饮: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金银花,新加香薷祛暑煎。(银翘豆香朴)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是当有别 。

六一散: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末,水调或加蜜,或葱豉汤调。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二陈姐想找江苏白蜘蛛,补大腹皮)【趣记】藿(元甲)半夜三梗指令陈(真)捕大腹猪

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趣记:“二陈”姐只跟参叔撬钱箱 对照:“二陈”桔根参苏枳壳前香 加减:(1)外感多者去枣,加葱白。(2)肺中有火,去人参,加杏仁﹑桑白皮。(3)泄泻加白术﹑扁豆﹑莲肉。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二、咳嗽 根据5版教材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

2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桑菊饮 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 桑杏汤 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苏散

B 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症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麦冬汤

三拗汤: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主要取其发汗、平喘力著之义。

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嗽散桔草白前,紫菀荆陈百部研,化痰止咳兼解表,姜汤调服不必煎。(百草园前臣敬接)/(陈耿百草苑借钱(陈皮桔梗百部甘草紫苑荆芥白前))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口渴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沙子梨母香桑仁) 寓意: (傻子离母想伤人)

杏苏散:(温病条辨)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夏苓杏苏,枳枣姜草橘桔前) 寓意: (夏苓姓苏,只找姜草菊借钱)

二陈平胃散:平胃散:药物: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橘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3克)三十两 生姜 大枣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 (煎,去姜枣,食前)

二陈汤:(太平)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尝;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六君子丸: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加生姜、大枣

杏苏二陈丸:半夏(姜制)、紫苏叶、陈皮、前胡、杏仁、桔梗、茯苓、炙甘草

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清金化痰黄芩栀, 桔梗麦冬桑贝知 ,瓜蒌橘红茯苓草 ,痰火犯肺咳嗽止

黛蛤散合泻白散:黛蛤散:青黛30g 蛤壳300g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决)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

根据5版教材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

3 三、肺痿

1.虚热:滋阴清热,清肺生津 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2.虚寒:温肺益气 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甘枣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宗。配伍要点:①麦门冬+半夏(7:1)②健脾养胃+补肺,含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法。

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沙参麦冬汤与清燥救汤两方组成中均有桑叶、麦冬、甘草,两方功用亦颇类似。但沙参麦冬汤配伍玉竹、沙参,以燥伤肺胃阴津为主;清燥救肺汤配伍石膏、人参,则以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为主。{失业人卖芭蕉炒麻仁:石膏、桑叶、人参、麦冬、枇杷叶、阿胶、甘草、麻仁、杏仁}

甘草干姜汤: 甘草(炙)4两(12g),干姜(炮)2两(6g)。

生姜甘草汤:《千金》生姜五两 人参二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四、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 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严重+犀黄丸

3. 溃脓期:解毒排脓 加味桔梗汤 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有力--桔梗白散

4. 恢复期:养阴补肺 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银翘散:连翘一两(30克) 银花一两(30克) 苦桔梗六钱(18克) 薄荷六钱(18克) 竹叶四钱(12克) 生甘草五钱(15克) 荆芥穗四钱(12克) 淡豆豉五钱(15克) 牛蒡子六钱(18克)

千金苇茎汤: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瓜子薏苡仁,瘀热在肺成痈毒,泻热排脓新自 生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瓜瓣(半升。)

如金解毒散:桔梗6g,甘草9g,黄连4g(炒),黄芩4g(炒),黄柏4g(炒),山栀(炒)4g

犀黄丸(西黄丸):牛黄(别名:丑宝、西黄、犀黄)0.9克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各30克(研极细末) 麝香4.5克

黄米饭30 克 【 用法

】上药,用黄米饭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每用陈酒送下9克。患生上部,临卧时服,患生下部,空腹时服。

加味桔梗汤:加味桔梗去芦头,白芨橘红甜葶苈,贝母苡仁甘草节,再加银花祛肺脓。(桔梗汤:桔梗3克 甘草6克)

桔梗白散:桔梗、巴豆、贝母

沙参清肺汤:沙参,桑白皮,知母,地骨皮,阿胶,罂粟壳,杏仁,乌梅,生甘草。

桔梗杏仁煎:桔梗

杏仁 甘草各3克 阿胶 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 贝母 枳壳 红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小青龙汤

哮证剧甚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劫痰定喘 根据5版教材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

4 若病久,阴盛阳虚,当标本同治--苏子降气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若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三子养新汤,另吞皂荚丸

必要时可予控涎丹。

B.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 玉屏风散 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 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肾虚不纳气者+参蛤散

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紫金丹

苏子降气汤

定喘汤

麦门冬汤

三子养亲汤、

皂荚丸

控涎丹

回阳急救汤

生脉饮

黑锡丹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六君子汤

金匮肾气丸

七味都气丸

参蛤散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 若得汗而喘不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若属支饮复外寒而喘咳,痰液清稀多泡沫--小青龙汤

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 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 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根据5版教材整理的中医内科学总结

5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中气虚弱,脾肺同病(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补中益气汤

2 肾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生脉散

如兼标实,痰浊壅肺,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用苏气降气汤

如阳虚饮停,上凌心肺,而喘咳心悸或水邪泛滥而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者--真武汤

若出现喘脱危象(喘逆剧甚,张口肩,鼻煽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等)--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麻黄汤 :(伤寒)[干妈贵姓]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姜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姜五麻细辛拌草药汁(干姜、五味子、麻黄、细辛、半夏、甘草、芍药、桂枝){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附:大青龙汤[石妈姓桂,姜枣草](石膏,麻黄,杏仁,桂枝,生姜,大枣,甘草)

麻杏石甘汤(伤寒)仲景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桑白皮汤桑白皮 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二陈汤二陈汤(茯苓、陈皮、半夏、甘草),若加白术、天麻,即为半夏白术天麻汤;若加当归、熟地,即为金水六君煎;若加枳实、竹茹即为温胆汤;再加人参、胆星、菖蒲,即为涤痰汤。二陈汤加枳实、南星即为导痰汤;若再加香附、木香,即为顺气导痰汤。这样一下能记住一组相关联的方剂。

三子养亲汤(《皆效方》,录自《杂病广要》)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尝;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五磨饮子木香 沉香 槟榔 枳实 台乌药各等分,白酒磨服和其阴也。【趣记】乌狼食二香(比较:四磨汤:乌药、人参、沉香、槟榔 比较而言 多 人参,少 木香、枳实 六磨汤:槟榔

沉香 木香 乌药 大黄 枳壳 少大黄)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脾胃论》:麻人赶猪,虎皮当旗。/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七味都气丸

生脉散

苏气降气汤(太平)苏子降气草半归,前胡桂朴姜枣随,或加沉香去肉桂,化痰平喘此方推。{苏子半夏前后归贵国。。(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当归、肉桂、国老即甘草7味药和生姜、大枣、苏叶)。}

真武汤(伤寒)真武苓芍术附姜,温阳利水壮肾阳;脾肾阳虚水气停,腹痛悸眩瞤惕恙。【叔父将服药(术附姜茯药)】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参附汤:人参、熟附子、姜、枣 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刘金虎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