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 中国化的文化思考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 其相互关系的规则,它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广义上,价值 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可统称为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化就是人们用以解释经验、 导致行为并为行为反 映的价值观和信仰, 是渗透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一切行为系统中的观 念体系与价值体系, 它会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 是一种社会与技术相互影响的行为, 它牵涉到人和技术两方面, 所以 不能摆脱会计文化的影响(仇林明英、周勤贵, 1994)。也就是说, 会计是文化的产物。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影响着其会计行为, 制约 着其会计规范,构成了特定的会计文化,该会计文化作用的大小,取 决于传统文化内涵特质及其沉积程度。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会计发展路 径中文化的影响力。
一、解读中国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 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 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荷兰学者霉夫斯蒂德
(GreetHofct-ede,1984)在设计出懦家思想维度后,经过对中国、日本 等国家从
1965到 1 987年经济增长率的研究后提出, 中国文化的某些 价值观与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这是一个惊人的、
甚至是轰动性的发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创造和积累的, 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 行为是文化的 函数,是文化决定人类的行为,而不是人类控制着文化(Eg奇,1988) 在灿如星汉的世界古老文化中,如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 文化、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等,有的早巳灭绝,有的遭到破坏或摧 残,有的出现大断层而失去光泽,惟有中国文化一直生气勃勃,经久 不衰,而且代有髙峰,蔚为壮观,曾创造出具有雄大气势、举世矚目 的“大汉”、 “大唐 ”等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站在世界文化的前列。 20 世纪以来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封闭消沉走向文化自觉的历史。 目前国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文化不仅包含着 “现代化潜力 ”,而且成 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 (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 源远流长,
其基本精神缘之于懦家思想海纳百川之气魄, 兼容并包的 胸襟。儒家思想作为一种理论、文化,它所提倡的是 “普遍和谐 ”的观 念。懦家思想讲究 “中庸”,即追求一种平衡,重视自己原有文化的精 华,不拒绝外来文化的冲击,往往以积极的态度博采众家之长。远的 如“丝绸之路 ”、“胡服骑射”、“洛阳家家学胡乐 ”,近的如“中西医结合 ”。 古代、近代东西方文化都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 作用,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刺激,中国
文化的脉搏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有力(尹韵公, 2005)。中国文化若没
有强大的整合、包容功能,中国社会这样一 八多民族的国家就不会如 此繁荣昌
盛,必然会陷人持续、剧烈的民族纷争之中。
3. 中国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表现在对外来 的所有文化加以升华式的同化, 改为可以适合它的文化, 然后使其成 为它的一部分,不能容人它的将无法在中国广泛传播。例如,中国历 史上出现过佛教、回族伊斯兰教等外教文化 “人侵 ”问题,其结果并不 是中国被外教化,也不是外教从中国消灭了,而是佛教文化、伊斯兰 教文化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跨文化和不同文化的融合、 交流与发展的结果, 使其成为世界上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的文化生态 系统,给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带来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现在,中国走 上了全球化之路, 在自信与毫无批判精神之间, 并一点一点地使世界 越来越中国化(格奥格 ?布鲁默, 2005)。
二、中国会计:文化主导
会计总是为了适应一定时期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进, 著 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Mi?chelChatfield,1989)曾经说过: “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 '文化取向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西 方国家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就会计与文化问题曾召开多次重要的国际 性研讨会,如 1985年 6月在阿姆斯特丹、 1986年 8月在纽约( AAA 年会)、1987年 12月在布鲁塞尔均召开过关于会计与文化的专聽寸会; *** 年国际会计师协会和 1990 年亚太地区会计学术交流会上都将会 计文化列为专臟究,并把中国会计文化作为研究内容。
会计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中创造的、能体现民族特色、 增进会计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会计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会计 制度安排,是制约会计行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包 括会计精神文化、 会计规范文化和会计物质文化三个层面。 会计文化 是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基础性约束,
它通过对会计规则的制定、 执行和监督行为的作用来影响和制约会计信息质量(刘骏, 2005)。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都有一个传统沿袭问题, 中国会计文化是中国文 化对会计影响、渗透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会计特征必然会 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以追求群体、和谐、公正、勇 敢、人本、中正、勤劳为价值取向的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会计 与传统文化有以下千丝万缕的联系。
1. 突出会计管理经济的功能。 中国历代的会计改革, 都是围绕加 强会计管理功能这个中心展开的。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 建立了中式 官厅会计的古典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官厅会计的水平代表 着古代世界会计的水平。周王朝提出 “以九式均节财用 ”的经济制度, 《周礼》中提到的“稽功会事诛赏 ”、“岁终则会政致事 ”、“会其行事”, 充分体现了会计管理经济的职能作用。 在管理体制方面, 中国会计强 调立法管理和行政管理, 具体由政府来管理会计工作, 而较少地强调 专业导向和行业自律。 在现代学术领域, 一大批著名会计学家如杨纪 琬、阎达五等都对会计管理作过深人研究,发表了大量科研成果。
2. 强调会计理财思想和会计法制观念。 西周时周王的理财思想和 财政制度
的总则为 “量人为出,略有储备 ”,春秋战国时孔子提出 “政 在节财”的原则、 “会计当而已矣 ”的思想,管子 “崇尚节用 ”、“明法审 数”的理念,唐朝刘晏的 “通敏、精焊、廉勤 ”之道以及现代 “取之有据, 用之有效,依法理财 ”的精神,基本概括了中国会计文化中的理财思 想和法制观念。
3. 不断追求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努力提髙核算技术。 中国会计 文化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会计改革意识不断强化。 春秋战国时期, 类 似当今“凭证”、“账簿”、“报表”及“记账方法 ”意义的会计形式已
基本建立。汉朝的賦税及商业会计中出现了 “三脚账 ”、“四脚账 ” 等中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法。明淸时期,在民间会计账房里,已经运用 了较为严密的复式计算体系 ——“龙门账 ”。
4. 制度建设的集体主义倾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崇尚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 是中国文化的最显著特 征。反映在会计上就是要形成统一的会计法律与制度, 对会计名词的
定义、会计科目、账簿的设置、会计核算方法、记账规则的选择、会 计报表的设置、会计信息的传递、披露等等作出统一规定, 会计法律、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订必须详细、具体,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决 定了会计事务、由政府进行管制,乐于采取比较保守和稳健的原则, 对未能确知的损益持稳健态度,对会计信息严守秘密。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傅纳与吸收
为了适应经济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会计在其早期就具有天然的国 际性,例如在漫长的经济发展长河中,埃及、古罗马、汉代的中国、 中世纪的意大利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先后产生了复式记账法, 只是由 于语言不同、记账符号不同,后人的命名也各不相同。
会计被比作 “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会计语言 的规范和统一。会计准则是指导和约束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 合理化、 有效化方面发展的标准, 是一种能提髙会计信息质量、 降低交易费用、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 会计国际化问题已成为各国会计取向 的重要视点和张力。 会计国际化是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 制,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 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随 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影响力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 质量的不断提髙, 世界各国都加快了会计标准的趋同步伐, 越来越多 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主动选择IAS/IFRS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证券
交易所都承认和支持上市公司以IAS/IFRS为基础编制财务报告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巳经是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 中国 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 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 则。中国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的参与者与借鉴者。在会计国 际化问题上, “借鉴”、“协调”、“一致”等的提法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界 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会计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速度和程度, 远远出 乎世界的意料。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1992年财政部发布了 《企 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开始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经过十几年融 合、吸纳,到 2006年,巳形成 1个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
则以及会 计准则应用指南等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 ② 的中国企业会 计准则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在国际会计协调 方面, 1996年中国加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1997年,成为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的观察员,IASC改组为IASB后,中国出任 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委员;2005年,当选IASB基金会受托人和连 任SAC委员,并派送髙级技术人员参加IAS/IFRS勺制定工作。
我国会计文化的实质性趋同, 是中国文化博纳与吸收的结果, 为 中国会计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使中国会计文 化形成了新的变异和生机。
四、中国会计文化的变异:冲突与创生
会计国际化不是一个纯粹的会计技术问题, 其蕴含着深层次的文 化因素。从本质上讲, 文化和会计准则都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博 弈规则,但是各自的形成过程、作用机制和外在形式是迥异的(殷勤 凡,2005)。文化主要依靠一种自然约定俗成的力量来引导人类社会 实践的行为,而会计准则是凭借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通过相关组织 正式确立的成文规则来制约人类的会计行为, 文化和会计准则两者之 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构成某种 正式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承载物。 但是,文化并不能将它们成千上万的 行为种类铸成一个平衡对称、勻整和谐的模式(露丝 ?宇尼迪克特, 1987)。中国文化对中国会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