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
万方数据
・224・
应对机制,发挥潜能,更好地适应患病时心理状况的变化。 3.4行为矫正疗法纠正错误认知及不良的行为方式,根据 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运动计划和食谱,指 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如血糖出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消 除不利因素,将它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5家属支持协助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争 取家庭成员的支持,告知家属其情绪稳定与否将宣接影响患 者病情,积极争取家属的配合,要求每位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 家庭温暖,多方照顾,多与患者沟通谈心,让患者感受家庭成 员的关爱、支持、同情,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总之,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相 应的干预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许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疑惑和担忧,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 的影响,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Lustman PJ,Clouse RE,A1rakawi A,n a1.Treatment of major cb-
pression in
adults with diabetes.8
primmT
c日∞perspe击ve.Clinical
Diabetes。1997,15:122・126.
[2]Popkin
和组织结构与大动脉有明显差异的阻力小动脉部位向中央大
动脉和心脏反射回来而产生反射压力波.这种反射压力波迅 速逆向传递,并与前向压力波在收缩晚期和(或)舒张早期重 叠融合,成为实际状态的压力波,动脉压是这两种压力波叠加 而成的综合波。 1.2中心动脉压的影响因素
deal with
the
key behavioral issues faced by
patients and health ca弛tsams.Alexandria.Va:Allkf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1996:143-154.
[4]Katon WJ,Lin EH,Russo J,et a1.Cardiac risk fllG'tor8 in P“cn蛔 with diabetes meilitos and major depre%i蚰.J C,en Intern Med, 2004,19(12):1192-1199. [5]Bradley C,k丽。l(s,Jennings AM,et-1.Scale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CABP)的基础之上。然而,有研究已经表明不同的降压药物 降低肢体动脉血压的幅度即使相似或相同,对中心动脉压的 影响也会有所不同【IJ。周围动脉压并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 脉压或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用以评价高血压药物治疗效 果呤】。本文就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及其与周围动脉压的关 系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中心动脉压 1.1中心动脉压的形成动脉血管本身具有传递及缓冲的 功能,传递功能主要决定于平均动脉压、血流及二者关系,而 缓冲功能与管壁的弹性有关。左心室收缩射血产生沿着动脉 壁由心脏向外周传递的前向压力波,前向压力波在几何构形
dmbetes.Dil3]M五C Med.1990。7:685-694.
to
ineaStLm咿
celved conlaol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people with tablet-treated
。焉不灭全‘ ・综述・
中心动脉压研究进展和应用
杨志刚 卢竞前李建美
反映大动脉僵硬度,是评价大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5 J。年龄 和血压水平是影响脉搏波传递速度的重要因素,但脉搏波传 递速度不受反射波影响。颈一股动脉脉搏波传递速度反映弹 性动脉僵硬度,其值随年龄线性增加;颈动脉和肱动脉或桡动 脉脉搏波传递速度反映肌性动脉僵硬度,其值受年龄影响小, 而受血管内皮功能和血管活性药物影响大。如果大动脉弹性 明显减退,脉搏波传递速度增快,反射波重叠在收缩晚期,产 生收缩期第2压力高峰波,导致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 压增大。 1.2.2反射点位置(反射点到心脏的距离)№.7’ 反射点到 心脏的距离越近,反射波越早返回。如果小动脉血管重构明 显、阻力大,反射点即向向心侧移动。结果反射波落在中心动 脉血压(CABP)压力波由舒张期前移至收缩期,引起收缩压 升高,舒张压降低,中心动脉血压(CABP)升高。有研究表明 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可以抑制胶原沉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 胞钙离子细胞内流,舒张动脉壁,增加动脉弹性,改善血管内 皮功能和动脉重构,从而改善动脉顺应性,使反射波位点远 移,从而显著降低中心动脉血压(CABP)¨1。Feske等¨1的研 究表明,硝普钠可以使大动脉顺应性增加19%,而使小动脉 顺应性增加326%,改善了血管顺应性不匹配的程度,增加了 反射点距离,延迟了反射波的返回,中心动脉血压降低。 中心动脉压主要受血管僵硬 1.互3反射波幅度不但两种压力波叠加的时间变化会影 响中心血压,外周动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引起反射波幅 度的改变,使中心动脉压发生变化。如果阻力微、小动脉收缩 痉挛或者壁/腔比值增大、内径缩小,反射波明显增强,反射波
作者单位:336000扛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治性和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患者的心 理上有阴影,产生恐惧情绪,随之四处求药、八方投医,这种求 医心切的心理,一则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二则期望往往 落空而陷入迷茫之中,极易产生消极心理。患者常不主动配 合医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毫不 在乎,无所顾忌,我行我素;有的患者则表现为精神萎靡,情绪 低落,甚至拒绝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情绪受血糖、尿糖指标所 左右,当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时,认为完全治愈了,便放松饮 食治疗,甚至自己停服降糖药物;当指标急剧上升,症状重现 时,情绪又紧张恐惧。这种类型的患者情绪波动很大,不利于 病情的控制。医生应该告知患者,对待疾病应该采取“既来 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及平静的心理,不要 惊慌失措,更不要产生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 在具体防治措施上与医生积极配合,科学地对待它,按照糖尿 病“五架马车”的治疗原则认真地去做,血糖肯定会降下来, 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就随之可以避免产生,已产生的也可避免 继续发展或使其发展减慢,不会致盲致残,寿命会与正常人 一样。 3.2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最初反应通常是 否认,拒绝接受现实。但长时间拒绝接受患糖尿病这一现实, 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否认”是一种短期的正常反 应。应该认识到糖尿病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也是能够治疗 的疾病。治疗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糖尿病患者容易因情绪低落而发生抑郁症。无论是正常 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会有情绪低落、忧郁和失望的时候,只 是当这种状态持续过长时间时,才会转变成忧郁症。患了糖 尿病这种慢性疾病很难使自己的心情愉快,甚至有自暴自弃 的念头。常使一些青年患者非常痛苦,这时,指导患者不妨试 一下克服低落情绪的几种方法,①放松疗法:包括自体放松训 练和音乐治疗。指导患者进行自体放松的练习,通过练习啻 随意肌松弛,达到全身放松状态,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调 节。以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听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 保持愉快的心情;②转移法: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或做 其他有趣的事情;③释放法:向自己可以信赖的人倾诉;④控 制法:以个人修养稳定情绪;⑤升华法:把气化为干工作、干事 业的动力;⑥安慰法:找个合适的理由自我安慰;⑦让步法:对 非原则性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谦让、礼让。 3.3心理支持疗法热情诚恳、关心体贴患者,取得患者能 信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介绍糖尿病有关知 识、饮食控制的目的和意义,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预防低 血糖的方法及低血糖的处理措施。予以疏导、解释、支持、安 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减轻或消除负性心理,引导患者以积极 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患者心理
1988,45:64-68.
[3]Lasmum PJ,Griffith LS,Clouse RE.Recognifing and
depression
tea
managing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Practical psychology for diabe-
to
clinicians:how
with
MK,Callies AL,Lents RD,et a1.Prevalence d majoT de-
in padents
pression。simple phobm,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long-stand・ing ty】pe I diabetes mellitus.Arch Gen Peychiaa7,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SC0094) 作者单位:650021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杨志刚李 建美);云南圣约翰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卢竞前)
一般所说的血压即主动脉压,代表心脏后负荷大小,是心 血管结构损伤、病变和临床预后的强预测因子。临床上通常 以袖套法测定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用以评判降压治疗疗 效,以及评估患者临床预后,这是建立在假设肱动脉血压能够 准确地反映中心动脉血压(Central
・223・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干预措施
杨玉荣
【摘要l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的不 良行为得到改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在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中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改变能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减轻体质量,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 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障碍;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终身疾病,容易产生 各种心理问题。国外报道¨J,与正常人群比较,糖尿病抑郁 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倍。焦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 发生率大大高于普通人群旧J。糖尿病与焦虑抑郁并存,可通 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和加重,例如抑郁引起的激素混 乱可导致血糖控制不良L31;糖尿病伴抑郁症者,其发生心血 管的危险增加1.5—2倍卜J。患者应对技巧的提高能直接或 间接减轻心理压力对血糖的影响”J。因此,对患者的这些心 理障碍及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培训患者提高应对技巧,对 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心理问题或减轻其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住院确诊的 Ⅱ型糖尿病128例,其中男71例,女47例,年龄15—83岁, 平均(46.28±14.17)岁,文盲15例,中小学文化程度66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7例。 2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 2.1焦虑症这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糖尿病 是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累积全身各重 要器官,患者由于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麻烦”和“限制”估计 不足,缺乏信心,进而对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过于担心、恐惧 和思虑过度。焦虑症可分为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前者 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恐惧、坐立不安,易怒、生气、失眠、烦 躁;后者表现为心慌、气短、手脚发抖、头痛、无力、肢体麻木、 食欲不振等。 2.2精神抑郁 以患者长时间(半月以上)持续的情绪低 落,心情压抑和悲观失望为主要特征。患病后心理应激引起 矛盾冲突,易产生焦虑、柬手无策,甚至绝望等悲观的情绪。 为病痛缠身而烦躁不安。患者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 不集中,对治病失去信心,表现为心理忧郁苦闷、无精打采、失 眠、愁容满面、唉声叹气、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生活能力明 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2.3脆弱、易激动 表现为行为、情感退化,不能忍受疾病 带来的压力和痛苦,顾虑疾病对自己家庭、工作和前途带来影 响,常常感到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 2.4孤独和不安全感患糖尿病后担心受到单位或家庭的 冷落或别人的鄙视,固执与否认,这两种心理在患者身上常相 伴,表现为固执己见,不承认患病的现实,拒绝治疗,不吃 药等。 3干预措施 3.1调整不良心态患者长期饮食调理与进行各种烦琐的 治疗与检查,给工作、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和苦恼,该病的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