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
2014 年 11 月 14 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各国糖尿病相关团体组成的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总部
位于布鲁塞尔)公布的资料显示,2014 年世界糖尿病
患者数量( 20~79 岁)达到 3.87 亿人,其中,中国最
多,约为 9629 万人。
而且,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 490 万人,相当于每 7s 就有 1 人死于糖尿病。
据 IDF 称, 77%的糖尿病患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
预计到
2035 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目前的 1.5 倍。
据悉,糖尿病属于生活习惯病,因此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对控制病程进展。
1膳食结构调整
保持饮食的合理性,这是控制好血糖的基础。
在
慢性病当中,糖尿病既需要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又
需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及蛋白质的合理摄入[1] 。
这
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巨大风险,
50%的糖尿病患者是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
一方面要求少吃主食,控制碳水化物摄入;一方面要求少吃肉类,少吃油。
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一般不要超过 6 两,据计算,每 10 余粒花生所产生的热量相当于 1
两主食,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饮食中坚持总量控制,当食用零食之后要减少主食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定要有相关饮食原则的指导。
①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用量最好控制在 6g 以内。
盐会使血中钠浓度升高。
高血钠加上高血糖,会加重代谢紊乱。
近年还发现,过多的盐具有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葡萄糖的作用,引起血糖增高,加重病情。
②尽量少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如:奶油和冰淇淋;含脂肪量超过 1%的奶类产品;海产品;黄油;动物油;肥肉;鸡皮;动物的内脏;油炸类食物;蛋黄、蟹黄;午餐肉;香肠等。
③尽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每日饮食中最好要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如:笋;薯类;芹菜;茄子;牛蒡;绿叶菜;豆类等。
总之要多吃菜、少吃油、控制肉,主食定量,混搭是王道,坚果、水果可限量。
一定要注意以上介绍饮食习惯,有些东西不能吃,就坚决不吃。
2戒烟限酒
糖尿病患者长期吸烟会引起怎样的危害呢?烟碱
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吸烟还会直接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
需要量比不吸烟者多20%左右。
此外,吸烟还会增加
动脉硬化的危险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饮酒可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对改善糖尿病的血管病变
有所帮助。
但总的来说酒精对糖尿病患者是弊大于利的。
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所
致。
饮酒会使胰腺受到刺激而影响其分泌液的成分。
肝脏功能正常的人,解毒能力强,能
把大部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排出体外。
而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解毒能力较差,饮酒势必会
加重肝脏的负担而引起损伤。
过量饮酒还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和代谢紊
乱。
血糖控制平稳,空腹血糖在 7.8mmol/L(140mg/dl)以下;无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肝功能正常;每次饮酒
量以 1 个酒精单位(含 90 千卡的热量)为限,大约相当于啤酒(含 4%酒精) 400ml,或葡萄酒(约含 10% 酒精) 150ml,或 30°白酒 50ml。
饮酒不宜超过 2 次/w。
糖尿病患者喝酒前一定要吃主食,切忌晚餐空腹
大量饮酒,以免夜间发生严重低血糖。
饮酒前、后应
当监测血糖,一旦确认饮酒导致糖尿病病情控制不良
甚至恶化,要立即中断饮酒,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
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或伴有肝脏或心血管疾病,应禁
止饮酒。
3合理正确的运动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正确的运动更加重要。
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
降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
增加有氧运动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体
内脂肪堆积,降低及维持体重;增强肌力,减少并发
症。
然而,高强度运动会加强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
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
重,加重并发症。
中等强度运动则使葡萄糖利用增加,降低血糖,有益于健康。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哪种运动方式最适合?
3.1 散步,简单易行,只需一双合适的运动鞋,随时随地都可散步。
如果患者之前没有参加过锻炼,可以从散步 10~15min/d 开始,之后逐渐增加到散步
30~45min/d。
或者戴一个计步器,争取实现每天步行
1万步的目标。
3.2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
患者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有新研究发现,参加 2 次/w 太极拳训练班,每次练习1h,再在家练习 3 次/w,20min/次,可以使血糖水平
明显降低。
3.3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
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和改善
身体灵活性。
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患者(手
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
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很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患者 [2] 。
3.4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
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
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科尔伯格博士建议,
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一开始可以是 15~30s,之后逐渐增加到 1~2min。
3.4.1 运动 3~5 次/w 较为适宜,可根据每次运动
量的大小而定。
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
但运
动间歇超过 3~4d,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
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
如果
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
坚持运动 1~2 次/d。
3.4.2 选择运动的时间:应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饭
后1h 开始运动。
因为此时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
运动时间:约 30min/次。
1d 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进行,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
3.4.3 运动强度要慢慢地增加,运动前后应做适当的暖身,缓和运动。
要随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
物,例如:葡萄糖片、巧克力、饮料或葡萄干,以备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食用。
每次锻炼前要喝水。
当前,我们虽然不能根治糖尿病,但我们可以控
制糖尿病,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通过合理的
生活方式干预,最终达到延长寿命,家庭美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冰,陈璇 .国内糖尿病饮食相关文献计量学分
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4,11.
[2]张立立 .运动与糖尿病的研究 [J].医学综述,
2004,10(5).
编辑 /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