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

浅析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

建筑学报26城市规划与设计 

CITY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1 序言

香港地少人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

高的城市之一。在用地如此紧张的城市环

境下,香港政府及当地设计师已形成一种

共识,即对土地的混合利用和立体开发,是

城市发展及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良好方式

之一。香港的建筑综合体,如金钟太古广

场、香港又一城、IFC中心、乐富中心二期

等,均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酒店、交通

等其中三项以上功能的建筑组织在一起,

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能动关

系,从而形成一组高效统一的建筑群体。它

复合了更多的城市特征,是处于城市环境

中相互作用的一组群体,它将不可避免地

承担城市部分的交通职能,与城市环境相

互融合,相互作用。

在香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

界限已越来越模糊,建筑综合体内容纳了

更多的城市交通空间,如城市步行通道,城

市休憩中庭,汽车停靠站,交通转换站等,

各种空间要素组织成立体网络,供人们在

其中穿梭与停留。建筑空间与城市交通空

间的整合,在大大改善了人们出行环境的

同时,也增强了城市的活力和促进了城市、

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图1、2)。

2 香港的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空间特征

香港有限的土地资源,造就了香港高

密度城市形态的形成,对土地利用的高强

度综合促使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以多种方

式穿插、结合,塑造出流动的城市空间网

络。在这个复合分层的城市中,所有类型的

人类活动都发生在两层或复合的层面上。

正如一位建筑师评价他第一次到香港的感

受,“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发生在远离地面的

不同层,这的确是一个三维的空中之城”。[1]

香港政府在城市规划指引中亦将“空间亲

切性、简洁性、垂直性、空中城市和集约混

合用地”作为五个基本的设计概念。

香港著名建筑师严迅奇先生亦曾总浅析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

林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641)

收稿日期:2007-03-20摘要/ 从阐述香港城市空间特征入手,通过实例分析,

归纳了香港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间整合的思路和特

点。通过两者的整合,一方面拓展了城市空间,促进了

城市、建筑、交通的综合发展;另一方面还提供了舒适

的室内步行与换乘空间,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出行环境。香

港的成功经验对改善国内交通空间环境,促进我国城市、

建筑、交通设施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香港 建筑综合体 城市交通空间 整合

ABSTRACT/ The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urban

space identity of Hong Kong shows u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building complex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space can not

only expands urban space,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de-

velopment of city, building and transportation, but also pro-

vides comfortable space for indoor walking or transferring,

improves urban integral circumstances for outdoor traffic.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fer-

ence to improve domestic transportation circumstances, ad-

vance 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of city, building and trans-

port facilities.

KEY WORDS/ Hong Kong, building complex, urban trans-

portation space, integration结:“香港的高楼本质上呈层叠状,它们是

由一个包括公路、行人道、平台、桥梁、地

下通道、大厅、堤顶大路等三维的连接网络

连接在一起的,这张网在地下或在街道,这

种现象不仅是一百多年来城市演变进化和

这一地区迅猛发展的结果,也是地形条件

影响和制约的结果,既是人为刻意造成的,

也是自发形成的……”。城市的高密度发展

及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促进了香港建筑综

合体的发展。对建筑空间的广泛“借用”,看

似人为,实际上却是城市发展及对土地利

用的内在要求,是城市与建筑共同作用演

变而来的。这表明,香港的城市空间特征是

集流动性、网络性、垂直性和复合性四大特

征为一体的。

2 实例分析——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空

间的整合设计

2.1 太古广场第一、二期

太古广场是香港最著名的建筑综合体

之一。包含一座大型商场、三间酒店及服务

式公寓、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超过49万

m2。整组建筑位于半坡上,与山体地形的

结合异常巧妙,相似的立面设计手法使整

体建筑群浑然一体(图3、4)。

建筑与城市交通空间的整合处理得非

常流畅自然。步行以两种方式进入商场:一

种是地下商业街与地铁金钟站相通,引入

地铁站人流。另一种则是空中步道从三个

方向穿越二层商场中庭,为不同方向的人

流穿越提供方便。其中一个出口与通往香

港公园的公共扶梯相连,人们常常从金钟

地铁站出来后经太古广场前往公园。车行

则充分利用山势,进入酒店的车辆在北面

坡道停靠,进入办公楼及地下停车库的车

辆则从四栋塔楼围合的内院进入。而商业

裙房的屋顶恰恰就是这个内院的人工地面。

部分汽车经内院中央的圆形地下车库入口

在商场内部回旋后进入地下停车库。整个

交通组织将室内、室外空间融为一体,立体

20070.6 ARCHITECTURAL JOURNAL 27建筑学报的高差设计不但解决了多种不同功能的车

行及人行入口,还提供了多处开放的绿化

平台,丰富了城市空间环境(图5-8)。

2.2 香港又一城

香港又一城购物中心位于九龙又一村

高级住宅区心脏地带,是全区唯一的大型

购物中心及写字楼。又一城的主体是七层的购物中心,另外还包括四层的写字楼和

三层的停车库,商业面积达14万m2。

又一城的主要设计概念即是将交通枢

纽与娱乐购物融合为一体,因而使其具有

极高的可达性。在7层的购物中心里,从

MTR LEVEL(地下3层)至UG层(地上2层)

共五个层面分别与地铁站、火车站、城市隧

道、城市干道、公交车站和的士站等交通设

施连接,因而又一城成为多种交通工具的

交汇点与转换站,其室内空间成为人们穿

越与转换交通工具的场所。丰富的地形高

差使人车立体分流及立体转换成为可能。

九广铁路、地铁、公共汽车(约有20条公交

线路)、计程车全部可以在室内进行换乘。

乘搭地铁的人们在MTR LEVEL进入购物

中心,乘自动扶梯至LG2及LG1层均可前

往九广铁路九龙塘站;前往G层的人流则

可换乘计程车或公共汽车。又一城中部的

梯形中庭是人流交汇的重要节点,一端连

接着通往香港城市大学的隧道和城市干道,

一端紧密联系着计程车站与公交车站,营

造了极为宽敞舒适的换乘场所。梯形中庭

一直深入至地下车库,方便了开车前来的

顾客直接进入购物中心。商业设施与交通

枢纽穿插结合,非常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为

该地区的居民提供了一处既丰富生活又十

分便利的多功能场所(图9-11)。

2.3 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机场快线港

岛站

香港IFC国际金融中心位于香港CBD

区的黄金地段,占据中环码头位置。它集香

港最高写字楼、四季酒店、IFC MALL购

物中心于一体,同时又有机场快线港岛站、

地铁东涌线香港站、地铁港岛线中环站、地

铁荃湾线中环站、公交车站、过海轮渡码头

等交通站点。“在这种意义上来看,IFC

MALL倒不像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而像一

个市政交通枢纽,公共功能的比重强于商

业功能”。[2]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枢纽的高

度结合,不但为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更充分发挥了彼此的经济效益,节省了占

地和优化了资源配置(图12-14)。1 IFC 中心步行连廊

2 二层室内外步道连接处3 太古广场三层平面

4 太古广场建筑剖面

5 从金钟廊步入太古广场二层空间6 穿越太古广场的人们

7 从商业裙房的屋顶平台进入地下车库8 商业裙房的屋顶平台

机场快线港岛站是机场铁路的终端站,

联系着香港最繁华的CBD区域——中环

区。它成为机场同城市联系的纽带,具有真

正意义的机场客运大楼功能。设计师认为:

“重要的设计方针是车站必须始终以整个城

市为基础。也就是说,不管是视觉效果上还

从形态上,车站都应该将本身的商业发展

与周围的各类建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建

筑与城市一体化的设计观念使港岛站在交

通空间的处理上更加人性化,也更加丰富

多样。首先,二层将中环的人流、码头的人

流、港岛站的人流联系起来,成为车站交通流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面层设计有

公共汽车站大厅,地下一层有通道直接连

向地铁的中环站。地面、地下的交通空间与

空中步行系统在共享中庭处交汇,中庭成

为重要的交通转换场所,步行空间环境更

加舒适宜人(图15)。

2.4 乐富中心二期工程

乐富中心二期工程位于九龙东部联合

道及横头勘东道交界处,是一组包括商场、

餐厅、电影院、公共停车场及露天剧场的综

合体建筑。设计师的创作意图是在充分满

足业主的需求之后,为这个地区提供一个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7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