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名师综述】1.本专题重点问题有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世贸组织的形成及中国的加入。
难点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理解中国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本专题是现代史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
从考查题型上看,近几年考查多数是材料式选择题,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演变,欧盟、世贸、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表现、影响等等。
3.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梳理15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把握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初期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几个历史阶段,明清每个阶段全球化的特点及影响,并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联系;关注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联系,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史实,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的历史背景;结合欧共体的崛起,理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正确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辩证关系,辩证看待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进而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的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具体的应对措施及其影响,理解认识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要性;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经济热点和时政热点问题相联系,如从金融危机上认清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职能,并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规律总结】一、美国在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的主导地位的表现: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二、15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历程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
1.萌芽阶段(15世纪—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和美洲开始进行联系,同时也密切了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出现了“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2.起步阶段(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本主义大发展,列强对外扩张的进行,亚、非、拉美广大地区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世界也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各国经济活动更加密切。
4.困境阶段(一战后到二战结束):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设置关税壁垒,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使经济全球化因此被打断而陷入困境。
5.制度化阶段(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以电子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以及巨型船舶、飞机与高速公路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新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6.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结束及世界政治形势的缓和,信息技术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国之间的资本、技术、人员、商品贸易的流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使经济全球化进入全方位高速发展新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
三、比较归纳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四、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与区别。
世贸组织是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但它与关贸总协定又有所不同:(1)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则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存在的国际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国际法人;(2)关贸总协定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世贸组织将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融为一体,置于其管辖之内;关贸总协定的许多协议,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世贸组织成员承担义务具有统一性,即必须以“一揽子”方式接受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不能选择;在解决争端时,只要有一个缔约方(最可能就是“被申诉方”)提出反对,关贸总协定就不能做出裁决,而世贸组织成员必须遵守世贸组织各协定、协议的规定,执行其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
六、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1)对发达国家:①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②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及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经济中的垄断地位。
这种趋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追赶发达国家,如中国的改革开放。
②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
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冲击。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
(3)对世界: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会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用失衡,拉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最不发达国家有可能被边缘化,从而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粮食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七、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1)联系: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2)区别: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精选名校模拟】01.1946年,美国官员曾说:“除非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美国将使自己陷入破产之……有一个组织最近透露,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
”为此,美国①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以缓解生产过剩②借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③通过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以开拓市场④大幅贬值美元以刺激美国商品出口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浙江省金华市十校优质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1946年……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以缓解生产过剩的意图,故①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融货币体系,与材料无关,故②错误;当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以开拓市场,故③正确;罗斯福新政时期大幅贬值美元以刺激美国商品出口,故④错误。
故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
02.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
这表明A.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B. 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C. 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晋城市优质试题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法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说明原先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美元为中心体系受到挑战,A正确;美元主导世界货币至今都没有丧失,B错误;材料中只是法国,没有提及欧洲联合,C错误;D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是20世纪70年代。
03.下列为美国部分年代国际收支逆差情况统计表。
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美国逐步失去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控制B. 关贸总协定不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C. 美元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D. 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泰安市优质试题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材料中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会导致美国大量印发纸币,从而美元不断贬值、地位不断下降,固定汇率体制日益动摇,故答案为C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获得最大的投票权,取得绝对的控制权,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有利于美国海外贸易的持续增长,排除B项;美国经济增长日趋缓慢,出现“滞涨”现象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
04.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A. 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B. 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C. 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D.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来源】江西湾里区优质试题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检测试卷.doc 【答案】D【解析】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两者都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排除C选项。
A选项错误,这种合作主要是经济上的;B选项错误,统一市场在亚太经合组织中没有建立。
05.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了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煤钢生产、贸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而使西欧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材料表明A.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B. 煤钢共同体是法德和解的结果C. 相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利于欧洲一体化D.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突破【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河南省豫南九校优质试题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文综历史试题【答案】D【解析】从材料“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了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煤钢生产、贸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可以看出在煤钢共同体的建立过程中六国需要让渡一部分国家主权,由此可知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突破,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