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与政策现状

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与政策现状

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与政策现状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及对策初探?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的现状: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提出了应对策略:1.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通过调查分析,确选有必要互通的信息。

2.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师长互访的途径及其适用性。

3.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在动态的活动中研究、生成家校互助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互助活动。

通过家校共育,做到了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有效解决了存在农村初中生身上体现出的主要问题。

引言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也就是说学校应主动把家长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之内,从而形成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谐共育的局面。

毋庸置疑,这是对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农村初中家校共育现状分析?如今在广大的农村,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造成了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的结果。

这说明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家庭德育现状,单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的是需要家长和学校的互动。

然而,在农村学校实现家校互动必然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和影响:1.农村学生家庭区域的分布特征造成了家校不易互动下港镇地处偏远的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加上前几年合校并点,这便构成了如下的农村学生家庭区域分布特征:面广、点散、量大。

如果我们再用传统的上门家访的方式去进行家校沟通,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这从客观上加大了家校间信息互通的难度,决定了家校互动的不容易。

2.农村学生家长缺失的德育意识导致了家校没有互动?笔者调查发现:品行表现不好,在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在成绩优异的同学中也同样存在。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学生家长德育意识普遍缺失。

在农村,绝大多数家庭教育中分数代表一切。

目前农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积极性是较高的,但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

调查显示,62%的农村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有34%的家长辅导过孩子学习,但对学习以外的内容很少过问。

当老师向这些家长谈起德育的问题时,他们很不以为然。

还有一部分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

调查显示,有35%的农村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

他们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这些家长忽略了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尤其是与孩子进行平等、积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说在教育方面能主动与学校联系了。

这样师长间缺少了互动的机制,家校互动只成了学校的一厢情愿的事情。

3.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德育方法表明了家校需要互动?在农村,多数家长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履行对子女教育的责任。

他们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德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调查显示,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户只占26%。

即使如此,他们身上也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孩子的同伴或老师面前损伤孩子的自尊作为惩罚和教育孩子的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学校德育的成效。

应对策略针对上述现状,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如下尝试:在学校主导下,联合家长,通过家校互动来实现家校共育之目的。

这里所说的“家校互动”,我把它定位在信息互通、师长互访和家校互助三个方面:信息互通....指的是家长和学校教师间能畅通无阻地了解到对方所要向已方传递的信息或自己想要从对方获得的信息;师长互...访.则是指教师和家长结对,通过教师上门家访或家长主动到学校咨询以及借助电话、信函等媒介等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的工作形式;家校互助....就是学校通过给家长以家庭教育主题培训的方式给予帮助,家长内部则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言传身教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以巩固学校教育成效,并减轻学校教育工作的负担工作方法。

其具体的操作如下:1.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通过调查分析,确选有必要互通的信息。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的品德行为也应是各种社会矛盾物化的具体表象。

家校间的沟通,旨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为学生品德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而不是要判罚某个学生。

所以笔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某一阶段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以及引发这些表现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那些有关学生不良表现和导致这些不良表现的不良环境等信息。

2.遵循“经济、高效”的原则,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师长互访的途径及其适用性。

农村学生的分布特点是量大、面广、点散,它要求我们应寻求经济、高效的师长互访途径。

家长会、个别联系、家长到校咨询,以及家校联系卡、口信、集体书面信函、电子信息4?平台等是各校常用的互访途径。

我校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的片采用不同的互访途径,或是在同一片中的不同时间段内采用不同的互访途径,然后加以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结果发现,家校联系卡、书面信函、电子信息平台等途径是要受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制约的,在目前的农村,这些途径对有些家长来说还比不上带个口信有效;然而口信在传递过程中又往往会失真,所以在我校的互访途径中便把它们都舍去了,留下的还有家长会、个别联系、家长到校咨询等途径。

我们对这三个方面的途径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良:⑴家长会?这是每个学校常用的家校互动的途径,通常的做法都是以一个班或一个年级为单位,把家长召集在学校来一起研讨对学生的教育情况。

这对传递全局性的信息,解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地纠正农村学生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等是很有实效的。

但它减少了互动深入研究学生的机会;同时,农村学生分布特点严重影响着这类家长会的到会率。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校创造性地试验了分片家长会和分类家长会。

①分片家长会?按自然村落把整个年级所有学生分成一定的组别(每组通常在20人左右);选定其中一个学生的家作为活动地点;利用农闲的时间(一般选在晚上),组织本年级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到会学习、商讨学生的教育工作。

②分类家长会?在分片家长会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他们的家庭环境,给每个片中的学生撰写相应的个案,然后把各年级中地域上同片,特征上相同(或相似)的归成一个小组召开家长会。

无论哪种家长会形式,我校都采用如下工作程式:第一阶段,准备:根据信息研究情况汇成家长会工作表(见下页样表二)5?(填表说明:a填年号;b填年级;c填“分片”或“分类”字或“集体”;d 类型、片名,班名等;e活动的地点;f填该片活动的累记次数;g填本次活动的教育主题;h一般是学校行政领导;i和该片学生结对的教师,通常有3-5名;j由联系教师填写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到会前,相关人员落实好研究任务,准备好发言材料,以让家长知道近阶段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

第二阶层段,议程:a家长到会情况统计。

b分发相关材料。

c领队向家长们介绍近期内学生们在校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倾向或学校工作近况。

d由领队、专家或学生家长主持专题讲座,进行主题学习。

e家长和结对教师单独交流沟通:教师把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情况——在“家访工作表”内“表现(校)”栏目中——汇报给家长,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介绍给教师,相应的教师及时把所得的信息填写在“家访工作表”的“表现(家)”栏目中。

(说明:整个过程要专门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第三阶段,研究:议程结束后,结对的教师要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出个案或总结,力争发现新问题、新方法,并把这些个案或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形成更有价值的成果(如论文、主题教育教材等)。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在品德、学习等方面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校为这些“问题学生”撰写个案,目的在于帮助家长在碰到类似问题之后,如何恰如其分地分析、判断、处理、解决。

⑵个别联系?包括教师上门家访、电话联系、通知家长到校单独商谈三种形式。

上门家访、通知家长到校单独商谈实质是一回事,只是交流的地点不同罢了,采用这种途径开展工作前,教师(主要是班主任)先要充分了解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好交流的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

和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向家长解释家访缘由,说明要解决什么问题。

并记录好交流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关于学生的信息。

访问结束后,教师要对个案进行研究(整个情况参见样表三)。

如今在农村,电话基本普及,电话联系已成为师长互访的有效途径。

为了方便联系,各班班主任在开学时,还得把每位学生的家庭通讯情况汇总起来统一制表(见下页样表四):然后再将之分发各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从而增强家校通讯网的透明度。

这样家校间信息互通就十分方便了。

余下的工作和上门家访差不多,此不多述。

⑶家长来校咨询?过去,家长主动到校咨询是很少的。

究其原因,除了意识淡薄外,学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是。

比如,家长来到学样想了解些情况,恰恰遇到班主任在上课,只能无聊地等到下课才能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

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①每一个班除班主任外,再另配2个联系教师。

②全体教师与学生按自然村分片结对,即使不上该学生的课,也要随时了解结对学生的情况。

③每位教师对于家长的来访,必须热情接待,耐心倾听,认真解答。

④对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家长解释清楚,并及时上报学校领导,以便集体研究解决。

⑤接待者必须做好接待记录。

总之,要确保家长随时来都有人接待,要让他们乐意来访,满意而归。

3.遵循“灵活机动”的原则,在动态的活动中研究、生成家校互助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互助活动。

⑴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主题培训①主题的来源学校通过对上一次家校互动中发现的问题或通过调查所了解到的家长急需帮助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并将之确定为下次培训的主题。

②主题的内容?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较低,为了保证学校工作的有效性。

笔者精心选取了适应孩子心理变化规律的,有助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既能符合社会要求,又能适于子女成长实际的材料,并印发给家长,以提高辅导的实效性。

目前主要确立了“创设和谐家庭环境,争做合格家长”(包括《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复杂的“问题家庭”》、《家庭教育误区谈》、《多样的家长类型》、《正确引导中学生交友,科学解决成长的烦恼》);“关注待优学生的全面成长——不让一个学生落伍”(包括《亟需帮助的“待优生”》、《初一学生成绩下降探源》、《关注初二学生成绩分化的问题》、《如何对待升学问题》);“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包括《教给孩子应急本领》)等三个单元共10个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