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 CN12—1352/N 实 验 室 科 学 LAB0RAT0RY SCIENCE 第16卷第3期2013年6月 Vo1.16 No.3 Jun.2013
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管理刍议
高智琛
(山西财经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隐性知识是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一种知识形态。实验室是隐性知识的产生地和集散地,是高校隐性 知识最丰富、资源最多的部门。在高校实验室中开展隐性知识管理,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 此,弄清高校在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管理的要义,提出其管理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隐性知识;组织机制;实验室文化 中图分类号:T一9;G6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4305.2013.03.038
University laboratory of tacit knowledge management discussion
GAo Zhi—chen
(Experimental Education Center,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 1 2, China)
Abstract:Tacit knowledge is a knowledge form 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The laboratory is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prodution place of tacit knowledge,at the same time,it is the department of
tacit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which has most abundant knowledge and most resources.Management of tacit knowledge in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
ness.Therefore,to ascertai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acit
knowledge,this paper defines the essence of their management and proposes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is very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Key words:laboratory;tacit knowledge;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laboratory culture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大学实验教
学和科学研究的中心,是开展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 高校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知识”这个主题。可是,
从知识形态来看,我国高校目前对显性知识普遍重
视,对隐性知识却重视不够。然而,隐性知识与显性
知识相比具有更大的价值,且具有难以模仿和独特
的优势。故在高校这个隐性知识集散地、知识创新
产生地的实验室中加强隐性知识的管理,对提升学
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1 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症结分析
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是凝固于个体意识中、外
显于行为活动中的特殊“技能”、“诀窍”或“心智模
式”等,是一种情境化的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交 流、传播的相伴于行动中的难以捕捉并很难确证的
高垄断性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特征,决定了其转化
与传播,既与拥有者的意愿和接受者的吸收能力相
关,还与组织氛围以及客观环境相关。可是,我国高 等院校目前并不存在这类知识转化与传播的管理措
施、方案、机制等契约性条件,更不存在专职的管理 机构和职能性领导岗位¨J。这种体制性和制度性
的缺失与缺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隐I生知识转化 与传播 J。从根本上讲,这主要是学校高层领导对
知识存在的形态和作用认识不清,对知识价值的把
握不准,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
事实上,只有认识到知识的超越性价值,明确隐性知
识所具有的价值增值功能、转化科研成果为现实生
产力的功能、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功能,认识到实验室
是学校各类隐性知识的产生、聚集之地,是提升学校
声誉的关键部门,
把实验室隐性知识的管理作为一 高智琛: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管理刍议 1 l9
件大事、要事、急事来抓,将学校管理的重心,从实物 资本的管理转移到知识资本的管理,才能适应社会
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创新知识和促进科研成果转
化”的新要求。
2 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管理的要义
知识是人类解决具体问题或认识具体事物的产 物,其内涵依赖于特定的情境。离开特定的情境,很 难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 』。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
来反映解决具体问题或认识具体事物的本真,那些 无法表达记载和传递的成份(隐性知识)必然要丢
失。因此,仅靠书本知识,是难以呈现解决具体问题
或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的。只有将认识主体置身于 当时的情境之中,才能使认识主体全面地了解书本
知识的本真。实验教学是将知识置身于特定情境的 重要手段,也是再现所丢失的成份的有效途径。因
此,开展实验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难 证、理解与掌握上,应把挖掘丢失的“隐性知识”的 成份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管
理的要义,就是要将实验教学成为挖掘其教学过程
中的隐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机制:使隐藏在实验教学
活动过程中的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难以表达和记录 的成份固化到实验室组织及其成员个体之中,实现
在实验室内部甚至学校范围内的共享。
3 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措施
高校实验室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不仅仅是知
识传递、吸收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生成和创造的过 程 J。不管是技术性的还是认知性的隐性知识,其
分享都需要有充分的条件。实验室隐性知识管理实
际上就是要创造和生成符合其知识分享的充分条 件 。
3.1 促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产生积极的分享意愿
实验室隐性知识能否共享,取决于其拥有者是 否愿意做出贡献 J。任何个体的隐性知识都是其
获取社会地位、物质利益的资本,一旦扩散意味着其
垄断优势的削弱或丧失。特别是在高校岗位竞争十
分激烈的现实条件下,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
竞争优势而处于劣势。因此,在隐性知识的共享上, 那些拥有者出于对所有权、特权地位、优势地位等的
考虑,一般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与
他人(或组织)共享…。其分享意愿往往取决于拥
有者一方对分享后所导致的收益与成本(风险)的
权衡。对此,我们必须明晰知识拥有者的权利与义
务,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建立隐性知识转移的鼓励政 策,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转移)绩效的
考核方法,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其考 核事宜,对隐性知识转出方实行适度的价值补偿和
精神鼓励。在补偿方案的制订中,既考虑知识转出 方的物质损耗与精神损耗,即对转出方在知识转移
活动中付出的体力、精力、时间、工具费用等方面的 消耗要给予一定的酬金,还要考虑到隐性知识失去
垄断的价值损失。从而使隐性知识转出方,把其共
享意愿转变为积极的共享行为,以确保知识转移活 动顺利完成 。
3.2创造条件开展共同在场的积极互动
隐l生知识是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知识。如化学滴 定实验中,能够使滴定实现二分之一点、四分之一点
的滴定技术,不通过亲临其境,就无法传授此技术。 只有这项技能的拥有者的言传身教、反复示范,学习
者揣摩、模仿、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可以说,隐性知 识的交流、共享与情境密切相关,只有亲临现场、共
同在场,互动沟通,才能有效地传递与分享。隐性知 识的获得只能通过与知识的拥有者相互切磋、密切
观察,与其融合为一体,才能得以实现 。可见,共
同在场是获得隐性知识的基本保证,积极互动是获 得隐性知识的关键。如果没有互动,即便在场也无 济于事。
隐性知识分为技术性和认知性两种。技术性的 隐性知识是指主体已经意识到自己拥有但限于表达
能力而难以清楚说明。之所以难以说明,主要是由
于表达方面的技术性原因。这种隐性知识包括一些 非正式的个人技巧或“手艺”,常称为技术诀窍。如
上述中的滴定技术,只有练习才能掌握。至于如何 操作确实难以说清,但还是离不开言语表达的。只
有言语表达加之操作示范,才能知道怎样做。只有 亲自操作,才能分辩其动作是否正确,并对错误操作
进行校正。从而确保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由此看来,技术性的隐性知识实际上
是一种功夫,采取师徒式的学习方式,是技术性隐性 知识获得的重要手段。认知性隐I生知识是根植于人
的潜意识之中,自己拥有却没有意识,而在不知不觉
之中被使用,如人的信念、观念、价值观、图式以及心
智模式等,可归属于此类。这类知识在无意中使用, 并是很难说清楚的知识。如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
学习这类知识只有通过交流、讨论,即采取群体互动
的方式,才能弄清楚“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 样”的原因。在群体互动中,也许每一个个体的意
见对解决问题本身产生不了大的作用,但往往会增 强其他个体的注意力和促进其他个体的思维,
那些 120 窦 室 科 学
在个体状态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在群体氛围中,由
于别人有不同的看法,而引起重视。群体场合,人多
口杂,意见不一,考虑角度各异,能为个体的思维拓 展广阔的空间,使原先没有意识和注意的向度有所
关注,利于产生问题意识和助长其他成员的思维能
力。这种多向的互相启发,相互交流、碰撞与滋养, 必然产生一种群体效应,并在这一效应的作用下,求
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群体互动,依靠集体的 智慧和力量既是化解一切问题的有效法则,也是提
高个体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使隐性知识显性 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群体互动建成
一种实验教学与研究的组织机制。
3.3建立研发隐性知识的组织机制。促进知识共享
组织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的力量。高校实验室
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众 所周知,组织的结构与体制、协调关系、组织的行为 特征、活动周期安排等都会影响知识共享的效果;组
织的项目团队建设也是创造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手 段 。因此,积极创建各种团队,促进实验队伍掌
握各种不同的隐性知识很有必要。如山西财经大学 成立各种理论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团队和各种科研
开发团队,并在每一种团队中,特别规定必须吸纳一 定数量的实验人员参加,极大地提升了实验人员的
整体素质。事实证明,通过团队建设,促进隐性知识
的共享是一种可行的举措。 实际上,高校实验室有许多隐性知识,都隐藏于
实验教学过程之中,如果能够把这些实况保存下来,
不仅能够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更是挖掘实验室隐 性知识的宝贵资料。从目前来看,各高校都有齐备
的录像设施,并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就能做好这项工 作。因此,建议各高校要有计划地开展这项工作。
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实行的坐班制,对于开展挖掘实
验室隐性知识的系列活动十分有利。只要在实验室 内部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把挖掘实验室的隐性
知识作为一项研发任务来抓,将实验教学过程作为
研发其隐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验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制成录像,这是促进实验室成员隐性 知识有效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3.4创建实验室文化,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信仰、
习惯体系和行为准则。目前,特别紧要的任务是创
建实验室的共享文化。然而,共享文化的形成是建
立在成员间以及成员与组织间的充分信任基础上
的 。实际上,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成员间的根 本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实验室发展空间有限,地位
低、待遇低、职称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 个问题,并不是实验室内部能够解决的事情。只有
实验室的工作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即在培养创新 人才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才能彻底改变目前的状
况。事实上,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很
大的优势,可是,目前这种优势还没有显现。这需要
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单枪匹马很难改 变目前的状况。只有全体实验人员联合起来,使实
验教学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实验人员成为高 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的主战场,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处境和待遇。因此,加强
实验室文化建设,创建实验室共享文化,从而使实验 室成员把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把自
己的隐性知识归属于组织,使知识共享成为每个成 员的义务十分必要。
3.5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吸收能
力
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对每一个人提出的基本要
求。从目前来看,高校实验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 更需要加强学习。把实验室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实际上,隐性 知识是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实验室是进行科 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三大职能
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强化,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 就决定了实验室不仅是知识创新的源地,还是创新
性隐性知识的发祥地。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提高实 验人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因此,在实验室中创建学
习型组织,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吸收能力,应成为高 校的一件大事、要事、急事,故建议高校高层领导要
从学校整体发展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4 结束语
隐性知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知识形态。笔者撰
写本文的宗旨,就是要引起人们对隐陆知识的重视, 促使高校领导把隐性知识的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
来。由于实验室是高校隐性知识的产生地、集散地,
故希望率先在高校实验室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
制。但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此
管理规律的进行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提出
的观点,难免有不妥之处,故在此敬请广大读者批评
指正。
(下转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