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署名文章】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署名文章】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判断。

近年来,XX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抓手”,按照“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兴交通、聚产业、建新城、强县域”的工作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位居前三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三是城市建设发展不充分;四是民生发展不充分;五是社会管理存在明显短板。

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XX的具体体现。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加快XX振兴发展,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打造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XX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完全具备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条件。

接下
来,我们将主要围绕“迎接建市60周年六大行动计划”狠抓工作落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交通、产业、城建、民生、社会治理、党建等六大领域加快提升发展。

二、打造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过去五年是XX交通史上开工项目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时期,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31.9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粤西交通枢纽的雏形基本形成。

下一步将继续集中财力物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内外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主要实施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市直交通项目建设、县域交通项目建设、港口建设等五大方面,共计48个项目。

三、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强市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对XX而言,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XX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我们谋划了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下一步要全力抓好落实: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工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着力布局发展石化装备、海工设备、特种船舶、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培育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产业,建设集珠宝玉石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打造广东国际珠宝黄金时尚之
都。

着力全面提升优势农海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形成广东重要的“渔港+产业”海产品加工基地。

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橘红、沉香生产加工基地及全省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高新区健康产业园、水东湾新城医药物流园、化橘红产业园、化州医药物流园建设,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着力推动高岭土等优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高端发展。

着力推进省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园区发展力和竞争力。

四、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
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按照“北优、中联、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

按照“两轴双中心、四组团多廊”的组团式结构,加强组团与组团之间、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的规划衔接,加强基础设施无缝衔接,促进融合发展。

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区规模,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继续优化提升北组团,大力完善市区路网,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城市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区空间、产业、人口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中组团市民高新片区,围绕“产业重镇、创新高地、绿色新城”的目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南组团电白城区、水东湾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智慧”的“南海首湾、海韵绿城、智慧新城”。

持续开发建设东组团博贺湾片区,建成东部综合性现代化港区、临港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