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完整版)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防治措施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合理轮作为 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在实行轮作有困难的病田,可选择种植远杂 9102、商花5号等抗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 残体,烧毁;病田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2.化学防治 (1)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20%噻菌铜溶液、38% 恶霜嘧铜菌酯、20%叶枯唑、春雷霉素等,每7~10天喷1次 ,连喷2~3次。也可以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 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 药液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花生褐斑病
网斑病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发病特点: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土壤瘠 薄、 连作田易发病。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商研9658、豫花15号、豫
花9327、商花4号、商花5号等。 合理轮作 与花生、豆类以外的作物轮作 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药剂防治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一、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是叶部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的统称。其
发生遍及我县所有花生产区。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 叶片上。褐斑病发生较早,初花期即可在田间出现;黑斑和 网斑病发生较晚,多在盛花期才在田间开始出现。
连作地块发病重,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危害严重 时,叶片提前脱落,往往被认为是花生成熟的标志,而不进 行防治。一般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发病特点 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在土中能存活
5-8年。带病土壤、病残体粪肥均是初侵染源。病菌 借助雨水、灌溉、农事管理及田鼠、地下害虫传播
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晴时雨、久 雨骤晴或久旱暴雨利于病害流行。连作地块、管理粗 放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花生青枯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合 理轮作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做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 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蔓及自生苗。 发病初期喷洒25%丙环唑乳油2500倍液、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 性粉剂400倍液喷雾,第一次喷药时期为病株率 50%,病叶率5%。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八、花生黄化病
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缺铁元素引起的。花生缺铁时,上
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讲座
民权县农业局植保站 高萍 高级农艺师
2016-5-4
提 一、花生主要病害识别 及综合防控技术
纲 二、花生虫害综合防控 技术
三、花生杂草发生规律 与防治策略
一、花生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增加,花生病虫害 的发生在我县有逐年加重趋势。目前我县发 生的花生病害主要有20余种,其中叶斑病、 根茎腐病、青枯病、病毒病、锈病、白绢病、 烂果病、根结线虫病等危害较重。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
土壤处理
烂果严重田块,播前亩用50%多菌灵1公斤,掺
细土25公斤全田撒施,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采用高垄栽培 对采用地膜覆盖的花生田,在荚果成熟时,如 土壤含水量过高,及时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 轻烂果的发生。
二、花生虫害防控技术
为害我县花生田的害虫有10余种,主要种类有:蛴螬、 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甜菜夜蛾等。 一、蛴螬
发病特点 病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多分布于1-2cm的表土层中。种
子也可带菌,田间靠雨水昆虫传播高温高湿、壤粘重、排水不 良、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即晴,病株迅速死亡。连播、 早播发病重。
白绢病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 3、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不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4、土壤深耕、采用垄种方式,改善土壤通透条件,合理化控,
部嫩叶失绿,下部老叶及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缺铁时,叶脉
失绿进而黄花,上部心叶全部变白,叶片逐渐出现褐斑并坏死,
后干枯脱落。
盐碱地土壤发病较重。特别是灌溉和
雨后,加速铁离子向下淋失,花生会出现
明显缺铁现象。
防治措施:
叶面喷施 每亩每次喷洒0.2%硫酸亚铁
溶液50千克,在花针期或结荚期新叶发黄时 喷施,一般喷2次防效较好。
防止花生倒伏。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5、药剂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后用50%拌种双粉剂1kg混合细干土15kg制成
药土盖病穴,每穴用药土75g. 在花生结荚初期喷20%的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
或扑海因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株喷淋兑好的 药液100~200ml。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 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成 为明年发病来源。田间传播主要是风雨、农事操作。远距 离引种传播。
防治措施: • 防止种子发霉,精选种子,收获时充分晾干,宜选夏播花
生留种。
• 选用抗病品种 • 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 •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药剂防治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六、花生病毒病
主要有条纹病毒病、黄花叶病毒病、芽枯病毒病和花生 矮化病毒病,其中以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发病早,植株矮 化。先在顶端嫩叶上现褪绿斑块,以后现条纹状或黄绿相间 花叶。病毒病主要是通过种子、蚜虫和蓟马传播
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毒品种
及早灭蚜防病
药剂防治 苗期喷施菌毒清、病毒A、菌毒必克等,每隔710天,连喷2-3次,均有一定防效
(2)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高科30%甲霜恶霉 灵8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并喷施新 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四、花生根腐病
症状 俗称“鼠尾”、烂根。各
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 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 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 主根根颈上出现凹隐长条形褐色 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 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 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颈部生 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 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 且多为秕果。
线虫侵入主根尖端,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以后在虫瘿上长出许多须根,
须根尖端又被线虫侵染形成虫瘿,多次侵染,根系就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被害主根 畸形歪曲,停止生长,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在根颈上形成葡萄穗状的虫瘿簇。病株根 瘤少,结果少或不结果。
发病特点 雨水少、灌溉不及时为害重,土质疏松的砂壤土和砂土地发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发病与传播 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 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雨水、农事操作 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 行再侵染。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 层浅、砂质地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轻病田隔年轮作,重病田 轮作3-5年。(2)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合理排灌增 强抗病力。(3)严格选种,淘汰病弱种子,用种子重 量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必要时用根腐灵 300倍液喷洒或灌根。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播种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加5-10倍细土配成药土,花生种子用水 浸润后与药土拌匀;或上述用量药粉加水30L配成 药液浸种50公斤,浸泡24小时,均有较好防效。
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 喷洒50%多菌灵或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咯菌睛悬浮 剂1000倍液。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九、黑壳病:是近年来我省 出现的新病害。
防治措施:
不使用氯化钾作肥料,改 用硫酸钾;
不与棉花轮作;
用苯菌灵(免赖得)沟施 能起到一定的防效 。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十、花生烂果病 在结荚成熟期,荚果常因受不良 生产条件和病菌的影响、化肥施用量过大等,发生烂 荚烂果现象,导致花生减产,品质下降 。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五、花生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 主 要为害茎部、果柄及荚果。
发病初期叶片枯黄,晴天叶片闭合,阴 天尚能展开,茎基部组织呈软腐状,表皮脱 落,严重的整株枯死。湿度大,可见白色绢 丝状的菌丝覆盖病部及周围土表。后期,菌 丝层中形成许多小菌核,初为白色,后变黄 至暗褐色。病株地上部先是叶片变黄,后逐 渐枯死 。
网斑病发病初期及时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75%百
菌清800-1000倍液喷药防治,一般每隔10-15天左右喷1次,
共2~3次。
防治褐斑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亩每次喷药液30-50 公斤。可起到预防与控制的效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12.5%烯 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喷药时 宜加入0.2%洗衣粉做展着剂,隔10-15天一次,连防2-3次。
一、花生病害防控技术
二、花生茎腐病
症状: 俗称“烂脖子”病,是花生的常见病害, 多发生于花生生长前期,苗期染病,在根颈部产生 黄褐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向四周扩展包围茎 基部,组织呈褐色腐烂地上萎蔫枯死。潮湿时,病 部皮层易剥落,纤维外露。干燥时,表皮下陷,髓 部呈褐色干腐中空。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 重的达60%~70%,常造成整株枯死,减产60%。
(3)网斑病 常在花期染病,先侵染叶片。初沿主脉产 生圆形至不规则性黑褐色小斑,病斑周围有褪绿晕圈,后 在叶片正面边缘呈网纹状的不规则形褐色斑。且病部可见 栗褐色小点,即不透过叶面的分生孢子器。叶背病斑不明 显,浅褐色重者病斑融合。阴雨连绵病斑较大,黑褐色, 近圆形。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