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尤其是对财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与国际
会计准则接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但是却缺乏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本
文拟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
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
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孕
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公司经济在世界性的产业革命完成后,生产、
经营与管理方面发生历史性转换,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也向现代会计控制方向转
变,反映在会计控制方面的重大变化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管
理会计”已初具雏形。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此后管理
会计便以蓬勃的生机逐渐发展、完善,它与现代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在公司经济
管理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
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
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
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管理
者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
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
了积极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尚存不足,管
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这些均有待完善和充实。在我国,管理会计
的实际应用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
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
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
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
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
析。
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
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
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
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
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
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会计人员素
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
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
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
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
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
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
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
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
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
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
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三、 管理会计的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从
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来,可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管理会计的实践两大层面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
(一) 创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1.应有系统、完备的管理会计教育体系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应“研究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国
际化”,创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可组织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专家
学者,立足于转型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特有制度背景,采用国际主流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会计学(尤其是管理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
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管理会计的“技术、组织、行为、情境”四个维度和
“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系统地研究中
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编写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会计的教

2.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中注协的发展,使中国注册会计师的队伍不断扩大,相信中国管理会计师协
会如果成立发展,会成为会计师选择的一种潮流所向。会计证考试,注册会计师
CPA的考试,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的教育发展,我们要发展管理会计,也可以开设
管理会计师考试,或者先通过考取国外公信力较强的管理会计师证书,更好地推
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如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考试。
(二)加紧进行管理会计的实践及应用研究
1.成本计量的目的与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已是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企业在
经营过程中,无不注重“开源节流”。因此,成本的计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成本管理的目标也自然发展为融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
为一体的多元化体系。管理会计在发挥会计的预测职能时,往往会运用到边际成
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目标成本等项目,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就必须建立适
合自己企业的成本计量目标。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在预测的时候还必须考
虑以往年度的成本资料以及相关竞争对手,竞争行业的成本。
2.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双管齐下进行绩效考核
长期以来,杜邦评价指标体系在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用较广,其中投资报
酬率指标已成为引导企业投资、筹资、收益分配的有力工具,因而高投资报酬率
也往往成为绩效优良的代名词。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已经部门的细化,单纯
地以这一项指标评价企业的绩效是片面的。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并不因其投资报
酬率的高低而出现同向变动。同时,只重视报酬率指标,而忽视了企业的“软实
力”,如顾客的满意度,顾客的忠诚度等等往往会使企业丢失很大的一片发展市
场。因此,我们要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综合得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
3.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
确性,可减少大量的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者提
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信息,满足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需要;同时可以扩大管理会
计的应用范围。结合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力开发有关管理会计的软件,我们
可以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将结合,设计出诸如ERP沙盘模拟的软件类型的学
以致用的平台。

四、结语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会计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主
题。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人员要树立“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合
的理念,“懂中国国情、察中国政情、明中国民情、通中国人情”(统称“中国
企业商情”),从而“身临其境”地感悟“中国企业商情”,深刻理解管理会计
理论与方法赖以存在的“土壤”。
管理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
参与与努力,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国际化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组织结构及环境的
变化,必须以竞争力为导向,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相适应,管理会计会
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管理会计必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
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