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民健康管理与全民医保理念
“全民医保的落后性在于让人们躺在有限费用上,满足永远没有
尽头的欲望。”6年前,时任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中国医院协会疾
病与健康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周生曾大声疾呼,要用“全民健康管理
理念”取代“全民医保”。6年过去了,在周生看来,全民医保的制
度设计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不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高效落地。
“全民健康管理”与“全民医保”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前者的优
越性体现在哪里?落实“全民健康管理”,医院有可操作的抓手吗?
近日,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县域卫生·县域卫生传媒专访了中国医院
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教授。
一、全民健康管理VS全民医保:支付防病VS已病报销
投入预防服务,效率高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国际医卫界一项
公认的常识是,在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
约100元抢救费。但在我国,预防为主,落实防病的任务至今在制度
设计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周生看来,全民医保支付理念的落后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因
素之一。他解释,全民医保主要是给治疗的费用报销,对健康干预、
健康促进服务支付不到位。相关资料也支持了这一点。1999年,我
国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意见”明确规定,基本医
疗保险不予支付非疾病治疗类项目费用,例如,健康体检、医疗咨询、
2
预防保健性诊疗项目等。这一意见一直被沿用至今。对预防、健康促
进的轻视,致使诊疗性服务与预防、健康促进、康复服务难以很好衔
接。而在慢性病成为疾病流行的当下,全流程的健康与疾病管理恰恰
是降低城乡居民发病率及死亡率,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手段。
“全民健康管理与全民医保最核心的一个区别是,全民医保是将
看病的费用报销,而全民健康管理则要求着眼于上游,将国家医保有
限钱,主要用于防病。”周生指出,切合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理
念,全民健康管理的理念明显优于全面医保。
事实上,有权威学者也指出,放眼全球,医疗保险正在向健康保
险演化。而健康保险的核心特征便是,通过覆盖更多的人群,更精细
的筹资与支付设计,抵御疾病“全程”经济风险。在服务方面,不再
仅仅局限于诊疗性服务,而是实现从疾病发生之前到疾病终末期的服
务全覆盖,包含预防、健康促进、治疗、康复和临终关怀服务等。
周生还谈到,与全面医保相比,全民健康管理更激励那些自律、
节制,少得病、不得病、晚得大病的人群。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
责任人。从这个角度看,全民健康管理较全民医保更具公平性。
“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做了很多支付方式的改革,不过,从整体
上看,游戏规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以全民健康管
理理念为主导,进行新的付费制度设计。拿出一定费用,向医疗机构
购买防病服务。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缺乏顶层设计。”周生直言不讳。
二、践行全民健康管理 医院需落实“两个中心”
在业内,即使缺乏支付体系的支持,但因为其理念的先进性,全
3
民健康管理正越来越多地被医疗机构接受并践行。
周生指出,全民健康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基于
医学原理的经济、心理、社会治理管理问题,需要医院转变经营理念,
变革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而具体到操作层面,“健康管理中心”和
“疾病管理中心”,两个中心的建设便是落地之举。前者针对院前,
后者针对院后。
周生表示,与体检中心局限于体检疾病,健康管理中心是在查病
的基础上,同时筛查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干预。疾病
管理中心则主要针对需要长期管理的出院患者,提醒其定期复查、复
诊。将两个中心落到实处,需要医院建设的升级,管理手段的变革。
例如,在所有临床科室设立疾病管理师、健康管理师岗位;将慢病管
理的六大处方理念渗透到所有临床科室;加强患者出院后管理,要求
所有临床医生在患者出院医嘱中,预约一年内的复诊、复查等。在管
理指标上统计“二次就诊率”和“多次就诊率”。
在周生看来,建设两个中心对医院来说,有两大好处。一是,从
本院职工做起,营造健康医院文化氛围,让医护人员拥有健康体魄。
“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只要有良好的疾病管理模式和服务体系,很多
疾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猝死,践行全民健康管理理念的医院,
不会也不应该发生猝死。”二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传统上,患
者出院后,医院就不管了。而通过开展院前、院后的疾病、健康管理
服务,可以培训一批忠实患者,提升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周生介绍,践行全民健康管理理念,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
4
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启动了“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医院”工程,在全国
100个城市,每个城市遴选1家医院进行打造。目前,目标已基本完
成。此后,将工程将逐步面向县医院开展。
目前,安徽省界首市正在做相关试点工作。根据设计,界首市依
托界首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全市健康管理中心。由市政府支持,向医院
购买全市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以高血压健康管理为例,高血压
患者与有资质的高血压医师双向选择,自主签约,每年一签。签约后,
患者按协议约定,接受签约医师团队(县医院责任医师+社区医师+
疾病管理师)服务,不在签约服务内的,医保不予支持。
周生坦言,全民健康管理理念在医院的推行还存在一些问题,亟
需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比如,党政干部对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民生意
识,相关部门的合力等。“中央层面已经发起了健康中国行动,具体
落地还需医保、卫健、组织部相关部门把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中国行
动变成行业管理的具体制度和条例。”
不过,在卫健、医保系统仍是以解决“看病”为主的服务体系下,
周生也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曙光——县域医保改了。“今年,全民健康
管理发力的重点在县域。农村包围城市,这条路绝对能走通!”周生
笑着说,县域医保按人口总额预付打包医共体给县域推行全民健康管
理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