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建筑论文设计问题论文

中小学建筑论文设计问题论文

中小学建筑论文设计问题论文
摘要:在设计中力求营造出一种沉稳又不乏朝气、凝重又不乏活
泼的效果,充分体现校园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学校朝气蓬勃的
明天,体现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清新、严谨而
富有活力的校园建筑形象。
中小学校是实施基础教育的场所,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对教学有
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按功能分区可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后
勤区。教学用房的合理化配备能满足当前教育模式下各门课程学习的
需求,给中小学教育提供好的硬件设施。教学空间的灵活多样化的设
计,满足新的教学模式下丰富的教学活动。所以,设计中应找出促进
素质教育的适宜的设计方法,创造一个适合新的教育模式的教学环境
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
校园建设是一个软硬件设施相互配合的工程,设计师应努力在规
划设计中让软硬件设施相互协调,要保证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合理
性,特别是要了解对所设计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才能设计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学建筑和教学空间。
1.1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进行改变。为
了更好的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改
革到如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文断字还要会做人做事,
并把理论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室设计的比较死板,师生
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互动,而不能主动
去学习。所以教育的改革不能从单一方面考虑而要从教学方式、内容
以及时间等多方面考虑,而且还要能够适应场地并且能够很好的利
用。
1.2活动场所人文文化的设计
学生的活动场所比较受限,大多都集中在教室,而校园公共设施
的活动也十分重要,所以在规划学校建筑的时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既要设计出学生能够进行自由交流和集体活动的场所,又要有半
开放式的庭院。设计走廊时可以适当的加宽,学生可以在走廊沟通,
从而不会因在教室内交流打扰到他人。餐厅的设计不能只当做吃饭的
场所,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它也要可以当做临时展厅或者临时的
会议场所等,这样的空间不仅能够加深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最
大化的利用了现有的资源。
1.3生活场所温馨的设计
学校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因为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可能比
家还要多。因此学校不单是学习的场所还是一种家的寄托,所以在进
行校园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满足建筑的舒适性,良好的氛围才有利于学
生健全性格的养成、团结合作精神的建立,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自
主性。
1.4设计理念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也越来与重视,所以学校的
建筑在设计上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更应该潜移默化的进行慢慢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中小学校各类用房的配置
学校建筑设计中应根据中小学课程设置和对各学科的学习要求
及实施建议,结合目前中小学的课程表,可以从理论上分析中小学教
学设施的使用需求;并根据调查的目前中小学校的教学设施使用现
状,参考现行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教育部主编的《农村普
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教育部主编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及其他相关地方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可以综合分析中小学建筑各功
能空间的需求和分配的面积指标及教室的数量。
根据目前的现状,各类用房的配置指标应该是一个“域”的范畴,
而不是一个点。所谓“域”,就是指一个范围。因为目前我国各地区
的情况不一样,有城乡差异,有地区差异,还有气候差异和经济差异,
很难把建设标准统一到一个水平。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取范
围之内的某个值就可以了。
建筑面积的大小和教室数量的设置是控制一个学校建设规模的
指标。设计一所中小学校先根据学校的学生人数,来确定班级数,大
概知道学校的规模。然后可以根据各类用房配备表计算出建筑面积和
教室数量,同时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将来的发展目标进行调
整。对于建筑面积指标和用房设置应把握以下两个原则:第一,根据
对各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分析该学校要设置哪些功能来满足基本教学
的要求,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第二,根据学校所应配备的教学用房,
研究各类教学用房的面积指标,保证教学空间的多功和灵活化的应
用,确定所需要的教室种类、数量和面积等。
3设计方案中要解决的问题
3.1构筑流畅的交通路线
学校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使用,校园内交通
应当简明、直接。在正常人流下应当通行顺畅,在紧急情况下应当保
证人流疏散安全。
中小学上学放学时间统一,每日数次人流集散,且时间集中,所
以要求学生进入校园后能尽快进入到教学楼中,不穿越生活区和运动
区等。教师入校应能直接到达办公室,人数虽少,也尽可能不与学生
人流交叉混杂。来访和联系工作者人数较少,入校后应直接到达办公
室,不应穿越生活区、运动区和教学区。
学校应设置供运输的车行道路,主要供食堂、总务等使用,一般
在学生活动范围内应禁止机动车入内。当学校规模较小,只能设置一
个出入口时,更应注意校园内道路的组织,既要满足学校的基本供应
和学生的正常教学活动和安全规范,又要争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要考虑好自行车的活动范围,处
理好学生停车场的设置问题,一般应设置在校门的一侧或临近校门建
筑的一侧或者地下室。总之应当将自行车的活动范围控制在离校门较
近的地带,以保证步行者通行的顺畅和安全。另外在校门附近或入口
广场一侧设置小车停放场所,将小车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门前庭广场
或附近。
在校园建筑中,内部人流的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校园
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教学水平和智能化教学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
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考虑学校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
制留下扩展的空间。
3.2功能分区明确的校园规划设计
3.3单体建筑设计原则
3.3.1总体平面设计
(1)在遵循规划设计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
满足设计任务书的功能要求。
(2)建筑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合理,流线清晰,各房间采光、通
风良好。创造出流动的空间,立体的景观。
(3)建筑结构规整、合理、经济,与功能及造型的结合科学、
美观、实用。
(4)建筑造型有艺术性及文化品味,体现出时代感和民族特色,
做到简洁、现代、大气,并与周边建筑相呼应。空间及造型设计重点
放在建筑主入口处及共享空间。
3.3.2总体立面设计
该设计应考虑现代校园建筑的特色,以平实而整洁的手法来处理
它的造型,以保证新校区建筑形象的整体性。稳重、典雅、气质内含、
不张扬,但自有一片天地,体现为以中性色与暖色相结合的主体,辅
之以质感墙身,空灵性玻璃游离地穿插在其中,是肌理、韵律、层次、
质感、动感、力度、重复的表现。形成整体中有变化,有变化而不离
其中的统一性、协调性。更有点点绿意穿行其中,一座有规整功能、
流动空间、立体景观、现代立面及富有生命的建筑呈现出来。
4结语
在设计中力求营造出一种沉稳又不乏朝气、凝重又不乏活泼的效
果,充分体现校园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学校朝气蓬勃的明天,
体现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清新、严谨而富有活
力的校园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曹伟.浅谈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联系[J].中华民
居,2014(10)
[2]邵兴江,赵中建.革新学校建筑设计:建构新的研究视角田[J].
全球教育展望,20l2(09)
[3]柴云峰.论校园规划和学校建设[J].福建建筑,20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