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4期
2013年7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iiang Wanli University Vo1.26 No.4
Jul 201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研究
周亦亮
(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杭州 310012)
摘要:文章分析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的涵义及主要特征,构建了以评价活动主体内部质量控制系统为 基础、以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外部管理部门和公众的监督检查为补充的质量控制体系。 关键词:绩效评价;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评价报告 中图分类号:F8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50(2013 J 04一OOO6—04
1 引言
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 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社会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用的有效
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评价机构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
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
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对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以下简称质量控制)是准确判断财政支出合理性、有效性的关键,是财政部
门、主管部门、评价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2 绩效评价质量及质量控制的涵义
2.1 绩效评价质量的涵义 根据国家标准和ISO质量标准对质量概念的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
特性总和”,“需要”包括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社会要求(法律、法规、准
则、规章、条例以及其他考虑事项所规定的义务)、经济性和美学等。结合绩效评价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
服务活动的特性,其质量的涵义应该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安全性。绩效评价是否会带来风险或损失,如果有,风险或损失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包括技术
上的安全、人事关系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等。例如,是否会泄露被评单位的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造成
被评单位的经济损失:是否会泄露咨询专家的意见,影响专家与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等。
(2)可信性。绩效评价的过程及结果是否可靠和值得信任。例如,评价人员是否诚实守信,有无足够的
专业能力和经验作保障;评价程序是否完整,有无准确的工作记录;评价单位的声誉是否良好等。
(3)规范性。绩效评价是否符合相关制度体系的规定。例如,是否坚持了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
则;是否符合绩效评价实施办法、工作规程;评价人员是否遵循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
收稿日期:2013—06—24 作者简介:周亦亮(1978一),男,浙江嵊州人,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科技评估部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评估。
・ 6 ・
周亦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研究 第4期
(4)适用性。绩效评价是否符合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的需求。例如,评价机构的工作是否满足委托绩
效评价协议规定的要求:评价结论是否对政府决策或财政支出起到应有的作用等。
(5)及时性。绩效评价能否及时响应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等的需求。例如,能否及时提出绩效评价方
案;绩效评价进度能否满足要求;绩效评价结果能否及时提交等。
(6)经济性。达到相同绩效评价效果所需支付成本的高低。例如,绩效评价产生的通讯、交通、印刷费
用:咨询专家的费用;评价人员的工资费用等的高低。
(7)服务质量。包括评价单位的服务态度、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等。例如,是否能得到财政部门、主管
部门等的满意:是否能得到被评单位的认可等。
2.2质量控制的涵义
从绩效评价质量的涵义看,其与一般产品的质量不同,质量的可测性较差,因此其质量的主要特点是
不仅包括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更应包括对评价过程的检验,相对应其质量控制也体现在评价活动的整个
过程中。即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的涵义简单来讲,就是在绩效评价活动的整个程序步骤中,通过采取一系列
的措施.来确保绩效评价体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可信性、规范性、适用性、及时性、经济性和服务质量。
这一系列措施就构建了其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内部的质量控制系统为基础,以对具体项目绩效评
价的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外部的监督检查为补充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的关键。
3 建设内部质量控制系统是基础
评价活动主体需建设内部质量控制系统,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绩效评价的质量。内部质量控制系统
涵盖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和单位文化三个方面。
3.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与质量控制有关的制度包括操作流程制度、评价人员行为准则、咨询专家管理制度、保密制度、评价
人员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如建立质量控制的目标责任制,将质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
个评价环节、每个评价人员,责任到人,确保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3I2构建合适的组织结构 综合考虑单位的人员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能力、发展阶段等因素,建立最适合的组织结构,主要有部
门型、项目组型、部门与项目组混合型三种组织结构类型。三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如部门型优点是结构稳
定、管理比较有序,但人员组合的灵活性差,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构建最合适的结构类型。同时,绩效评
价对象类型多、分布领域广,评价活动主体应收集和整合各种领域的专家资源,建立有效的专家库,以提
高绩效评价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3.3形成核心的单位文化 由于绩效评价活动的特性,质量管理最关键是对评价人员的管理,因此评价活动主体应重视评价人
员职业道德、价值观、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和建设,通过不断积累和凝炼,逐步形成与绩效 评价相适应的单位核心文化,这是内部质量管理的基础。
4 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质量控制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评价活动主体必须具备完成项目绩效评
价所需的能力和条件:二是依据有关法规、规范等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制定质量控制措施;三是对绩效评价
进行全程质量控制,覆盖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4.1 前期的质量控制
对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前期。主要环节是设计评价方案。此阶段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安全性、适用
性和经济性,主要措施有需求和风险分析、考察调研和编制质量控制手册等。对于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评
价还涉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签订委托评价协议。本文以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为例,前期的质量控制
・ 7 ・
2013年7月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评价机构应进行需求分析,了解项目背景、内容和绩效目标,明确委托方、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
所关注的问题,同时进行风险分析,考虑委托方的需求是否合理、可能隐含的目的和需求、评价机构是否
有能力接受委托、绩效评价目标是否可以实现等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评价机构与委托方在绩效评价的
任务和目标、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成果的形式和使用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委托协议,
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其次,评价机构应对项目进行调研,查阅相关的资料,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充分熟悉和了解该项目,
在此基础上,按照委托协议要求设计绩效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应具有具体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重
点是确定信息采集和评价的方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程序等环节。其中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评
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在制定上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评价指标与项目绩效目标相一致的原则,二是各评
价指标的权重与项目绩效各分目标的重要性相对称的原则。
再次,评价机构对于一些常规性的绩效评价工作,应编制质量控制手册。手册主要规定绩效评价“做
什么”和“怎么做”,供评价人员使用,应更具体、更全面、操作性更强,相当于评价机构对该项绩效评价工
作的“企业标准”。 4.2中期的质量控制
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中期,主要环节是组建评价组、信息获取和综合分析: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可
信性、规范性和及时性;主要措施有合理配置人员、对人员进行培训、对信息进行检验、对进度进行阶段检
查与记录、协调各方关系和及时调整补救等。 组建评价组。针对项目的特点,遴选咨询专家和合理配置评价组,确保评价组的综合能力满足绩效评
价的需求;对评价人员和咨询专家进行培训,使其了解项目背景和内容,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掌握评价
的原则、方法、标准和要求,确保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和统一要求。
信息获取。数据信息的质量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影响很大,须对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整
理、检验其有效性和充分性,并对其进行修正、补充,以符合要求;对绩效评价全过程进行准确记录,选择
几个关键程序或环节作为进度检查点,对阶段性工作及成果进行检查,保证评价工作按照评价方案开展。 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综合分析。在绩效评价的全过程中,评价活动主体要始终保持与被评对象等各方的信息沟通,并协调 各方关系,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分析和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可调整评价方案。确保绩效评
价目标的实现。
4.3后期的质量控制 在具体项目绩效评价的后期,主要环节是撰写评价报告、修改报告和提交报告;质量控制的主要目标
是可信性、规范性和适用性;主要措施有内部审查评价报告、对评价报告进行解释与说明、整理归档和总
结经验等。
评价报告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绩效评价的质量,因此撰写评价报告是绩效评价中至关重要的
一个环节。撰写评价报告有四个要点:一是有关数据资料引用必须真实、严谨;二是全面描述项目实施情
况及资金使用情况;三是要突出评价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四是客观反映项目存在问题和提出相关 建议,避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在评价报告提交委托方之前,评价活动主体需分层次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查,一般分三个层次:评价组
讨论和修改报告、组长审查报告、单位负责人终审报告,确保评价报告严谨、清晰、明确和规范.要做到定
量表述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 全面地反映出项目绩效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提交报告时,评价活
动主体应向相关方对评价报告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回答有关评价报告的提问;在提交报告后,需进行相
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和对整项工作进行总结,这些后续工作对保证和提高评价活动主体以后绩效评价的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