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区治理与创新即-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与创新即-社区治理现代化
案例分析
对公权力部门来说,“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法律
没有授予居委会可以进入居民家中打死宠物的权力。 所以居委会的行为违法,侵犯了金老太的私有财产权 和住宅权。 首先,宠物是私有财产,居委会不经同意打猫,就是 非法侵害老人私有财产; 其次,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老人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强 行进入老人屋内打猫,破坏了老人的居住安全感,侵 犯其居住权,老人可通过法院要求赔偿。 老人养猫影响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居委会在协 商不成的情况下只能建议邻居到法院起诉,根据《民 法》中的“相邻权”控制老人养猫的数量。
十三五规划: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
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 性互动。
1、完善治理体系,培育治理主体
社区治理体系 社区行政体系:基层政府(区直部门、 街道)、社区党委、工作站、网格 社区自治体系:居委会、居民(代表) 大会、居民小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 会)、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市场体系:社区商户、物业公司 完善思路:有限行政、培育自治、规范 市场
居委会为了多数人利益,出发点是好的, 但方式方法不当,治理能力欠缺。虽是 个案,但实践中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因 此需要推进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方能实 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 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于中国 的政治发展,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 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区治理与创新 即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克旗党校 王珂娜
2018.9
案例导入:居委会杀猫事件
75岁的金老太家住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四村,为了排
除寂寞,金老太饲养了7只猫。其中年龄最大的一只 公猫已经15岁了。此外还有一只幼猫和五只母猫。 因为养猫引起的卫生问题,邻居多次到控江四村第 三居委会进行投诉,居委会也多次组织协调,金老 太也同意将猫送给乡下亲戚,但一直未送。居委会 在下达最后通谍无果后,入室打死金老太家中一只 15岁老猫,并抓走4只猫。 在记者采访时,居委会主任表示,首先法律没有规 定对猫的保护,其次,居委会的做法是保护了大多 数人的利益,出发点是为了小区公共环境卫生。如 果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损害了所有人的权益,那么居 委会有权中止他的行为。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 治理是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 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 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 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 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 的互动
社区治理是以社区多元主体参与为基础, 以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通过民 主协商,道德约束,法治保障等多种手段, 处理社区事务,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区问 题,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认同,推动社 区和谐有序发展的过程。
发现社区领袖,培养居民骨干,夯实自 治之基
2、加强社区协商,提升治理能力
201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 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建设的实施意见》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 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 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工 作的通知》
社区治理与传统社区管理的区别
传统社区管理 主体不 同 依靠政府作用 社区治理 重视多元参与
机制不 单向度、自上而下的 平等主体间的双向度互动 同 管制与控制 手段不 强制性方式,主要依 非强制性方式,主要依靠 同 靠行政手段 协商、谈判与合作 重点不 强调社会控制与秩序 侧重于居民需求的满足与 同 各方利益的尊重
如何实现社区依法治理
1 2 3
政府 群众 企业
依法行政 依法自治 依法经营
①
② ③ ④
企业成立合法 经营地点合法 经营内容合法 经营期限合法
4、联合专业机构,开展五社联动
珠海香洲五社联动:社区(主导)—社 会组织(主体)—社工(主力)—高 校社团(辅助)—社会力量(协同) 五社联动: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 工作、社会资本、社区自治 五社联动:社区(平台)—社会组织 (载体)—社工(骨干)—社区志愿 者(主体)—社会资源(补充)
线上协商:社区信息平台、社区网站、 QQ群、微信群等
3、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区
社区依法治理是指社区相关利益主体依照宪法和法 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职责和义务,综合 运用民主协商、道德约束、法律规制等多种手段,
处理社区事务,协调利益关系,解决社区问题,化
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认同,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 利益,推动社区和谐有序发展的过程。
本着私法自治原则,对于业主自治范围 内的事项,均取决于业主的共同意志, 原则上国家不作干预。当然,任何自治 都不是绝对的,无限度的。从外部来看, 业主自治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 利益,从内部而言,自治活动则同时受 到自治机制的约束。
业主自治的困境
表现:业委会成立难、运行难、换届难、 监管难、业主大会召开难、表决难
社会治理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 性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基本单 元是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则是社 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 容。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 的重要组织部分。
目录
一、何为社区治理现代化 二、为何要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三、如何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四、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区协商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群众自治。 3.坚持依法协商。 4.坚持民主集中制。 5.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 策实施之中。 6.坚持因地制宜。
协商程序
提出议题 确定主体 通报信息 组织协商 形成意见 组织实施 反馈落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协商形式
线下协商:社区协商会、议事会、联 席会、恳谈会、听证会
社区自治体系完善的现实路径
培育业主自治 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推动社区微自治
业主自治:社区治理中的私法自 治
业主自治是基于财产所有权而来,属 于私法范围。业主自治调整是各业主之 间的财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成 员关系。与公法自治所追求的社会公共 利益不同,业主们通过自治追求实现的 共同利益仍然属于业主们的私人利益, 只是这种私人利益由更多的业主所共同 享有和行使而已。
老社区陷阱:小区加剧老化 原因:物业服务与业主缴费的恶性循环
三、如何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1.完善治理体系,培育治理主体 2.加强社区协商,提升治理能力 3.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区 4.联合专业机构,开展五社联动 5.培育社会资本,构建熟人社会 6.引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
1、完善治理体系,培育治理主体
5、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指由传统一元化的管控 式社区管理向多元主体参与的,以民主、协 商、法治为基础的,以维护和改善人民群众 利益为核心的现代社区治理转变的过程。其 特点: 一是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 二是社区治理体系科学化 三是社区治理过程民主化 四是社区治理方式法治化 五是社区治理机制规范化 六是社区治理成效高能化
5、培育社会资本,构建熟人社会
罗伯特·D· 普特南(1993):“社会资 本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 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 来提高社会效率”。 社区社会资本是社区相关主体之间的粘 合剂,只有通过大力培育城市社区社会 资本,分散、割裂、原子化的城市社区 才有可能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安徽省民政厅:爱邻联盟
性特征,能够很好地解决市场无法提供 的公共产品的问题。 社区组织的民间性解决了政府效率低下 及公共产品浪费的问题。 社区组织的灵活性较强,能够提供多种 多样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
3、社区发展的新变化
社区人口构成多样化 社区住房结构多样化 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 社区矛盾纠纷多样化
2、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Burton Weisbrod)于1974
年最早提出。
市场失灵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 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 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 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 现效率最优配置,出现了市场失灵。
原因: 主体层面:政府、社区、建设单位、物 业企业、业主组织、业主 制度层面:法律制度不健全
培育业主自治的路径
制订培育和支持政策 引入第三方机构 建立业主代表大会制 培养专职秘书 探索建立物业管理酬金制 建立网络投票平台
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微自治
居民小组自治 院落自治 楼栋自治 商户自治 兴趣共同体自治
英文语境中的治理(governance),原意 是控制、引导和操纵。
长期以来,它与统治(government)一词 交叉使用,并且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 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
19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特别是政治学家 和政治社会学家,将治理与统治区别开来。 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西瑙将治理定 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 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 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 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 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治 理是只有被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
6、引入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