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主体审查的注意事项
合同主体是指参加合同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主体,也就是合同的当事人。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合法资格,是合同审查中的首要问题,主体资格上存在法律缺陷,将是合同无可回避的根本性缺陷。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鉴于公司绝大部分合同主体是法人,现仅讨论法人主体审查的注意事项。
一、审查主体身份信息
1.对方应提供加盖公章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我方应尽可能验证原件,以核对营业执照信息是否与主体信息相符,并了解其主体的合法性(如是否合法注册、是否存在未经年检导致被吊销营业执照等)和经营范围。
2.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了解该主体的基本信息、股东信息、企业变更信息、分支机构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
3.区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内部职能部门的签约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如果具备营业执照(肯定不是法人营业执照)就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但其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诉讼中应当解决的问题,这不应当影响其签约主体资格。而企业的职能部门就不具备这样的资格。我们在面对小企业的时候比较容易区分,但对于规模比较大,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比较多的企业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引起我们在审查过程中的注意。
二、审查主体资质信息
资质证书是国家授予企业从事某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证书。我国法律对某些行业的从业资格做了限制性规定,没有从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特定的业务,如果我方与没有资格的主体签订此类合同将给我方带来经济损失。比如说,从事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必须要有房地产开发资格;广告企业必须要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印刷企业必须要有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经营医药的必须要有相应的国家药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另外,机械制造业的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建筑行业的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等,都属于企业的资质证书。没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就算合同签订了也可能导致无效。
三、审查主体涉案情况
1.查询最高人民法院的失信执行人名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如名录上出现该主体,说明其经营状况存在重大问题,一般应避免与其签署合同。
2.查询最高人民法院的“中国裁判文书网”,如果该主体涉及重大案件,说明与其交易存在较大风险,须审慎处理。
四、审查授权代表信息
很多情况下,不可能都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直接签署,而是由授权代表加以签署,此时应当审查代理人的资格和权限。对于初次合作的单位,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即要对对方代理人身份、有无代理权、代理权限范围、期限等等进行必要审查,否则可能会发生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导致合同效力受到置疑。实践中,签约代表必须提供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