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2、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
3、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堂导入:1、前不久在我国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一个德国游客因为太喜欢兵马俑了,便把自己打扮成兵马俑,希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你知道为什么一个外国人会对中国秦代的东西如此痴迷呢?让我们一起领略秦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吧!2、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我们在前面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
那么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8课。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1。
佛教传入:①发源地: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教义:____________④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⑤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2.道教的兴起:①地点:________②时间:__________③创始人:____________④教义:___________⑤传播之因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______二、司马迁和《史记》1、司马迁:①评价:________②生活时代:__________③他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优秀的史书?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2、《史记》:①内容:________②体裁:__________③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秦兵马俑1、出土地点:_____________2、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这是为什麽?2.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从中你受到什麽启发?3、课本93、94、95页动脑筋。
精讲点拨:1、佛教所提倡的今生忍受苦难,来生转世得到幸福的思想,起到麻痹人们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思想又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俩大宗教得以传播和发展。
2、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如可以通过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等途径,重点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来了解。
文学: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者。
艺术: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塔、像、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3、《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研究和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为研究西汉之前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成为后世历史研究的典范;同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更成为历代史学家所遵循的原则。
达标检测:一、选一选:1.佛教起源于()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3.道教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4.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A.道教B.基督教 C.佛教D.伊斯兰教5.右图中的建筑是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北麓的少林寺,与之相关的宗教是()A.道教B.佛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6.下列哪一条属于道教的主张()A.有救世主可以普渡众生B.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C.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D.凡是道教徒,都是兄弟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8.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
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
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9.小张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非常崇拜西楚霸王项羽,他从图书馆借回四本书,想从中查阅有关项羽的历史。
他应该查阅的历史书是()A.《离骚》 B.《汉书》 C.《史记》 D.《春秋》10.“不虚美,不隐恶”,是人们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的赞美。
这部史书是指()A.《诗经》B.《楚辞》 C.《史记》D.《缀术》11.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长信宫灯D.四羊方尊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判断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他撰写的史学名著是什么?(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拓展提升:1、举例你所知道的重于泰山的人物。
2、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如何多角度认识《史记》是“史家之绝唱”之说呢?3、讨论归纳小结。
印度佛教道教三第三单元教情学情分析测试题一、单项选择(40分) 下列说法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字母填在括号里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20年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白渠D.灵渠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隶书B.甲骨文C.金文D.小篆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6.右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A.水上运输B.引水灌溉C.排水防涝D.鼓风冶铁7.发生在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班超经营西域B.张骞出使西域C.甘英出使大秦D.大秦遣使来汉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A.水排B.耧车C.翻车D.筒车10.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西走廊②安息③今新疆境内④大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城濮之战D.巨鹿之战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D.皇帝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术》B.地动仪C.造纸术D.《伤寒杂病论》16.规定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到处罚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1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句子是( )A.汉武帝时,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两牛抬杠的耕作方法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福兮,祸之所伏”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孔子B.王充C.张衡D.董仲舒20.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有( )①善于用人②有关中作为后方③约法三章④军力强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配伍填空(12分)A.《论衡》刘秀( )B.《史记》张衡( )C. “麻沸散”秦始皇( )D.地动仪王充( )E.焚书坑儒华佗( )F.光武中兴司马迁( )三、识图辨析(10分)在下列图中,找出属于秦汉时代的物品,并将朝代名称填入括号中A.长信宫灯( )B.耧车( )C.人面网纹盆( )D.兵马俑( )E.四羊方尊( )F.阳陵铜虎符( )四、想一想(12分)“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几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作者对此事件持何态度?为什么?五、学史有方(12分)秦汉时期有许多成语典故,你知道有哪些吗?六、史海拾贝(16分)介绍你所喜欢的秦汉时期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并说说你的理由。
第18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合作探究:1、你能解释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吗?2、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和诸葛亮是怎样的历史人物?精讲点拨: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2、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
3、三国时期,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二、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