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个人所得税

第七章个人所得税


2008年来自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收入占个税总收入的50%左右。
我国个人所得税主要来自城镇居民,目前工资性收入 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近年来职工工资 收入增长较快,纳税人数不断增加,个人所得税收入水涨 船高。工薪收入者中的高收入者对税收贡献比较大,也是 导致工薪阶层成为个税贡献主力的一大原因。
2008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 万人,占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的约3%,缴纳税额为 1294亿元,占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35%。自行申报人 员多集中在电力、金融、石油、电信等部门和公司股东、 企事业高管等职业。
第二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纳税主体 二、征税范围 三、税率 四、应纳税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五、税收减免 六、税收征管
1994年~2008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DP的比重由 0.15%上升至1.24%,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4%上升至 6.4%。个人所得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 强劲的税种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税收中的第四大税种, 在部分地区已跃居地方税收收入的第二位,成为地方财 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非居民纳税人
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 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 人,因而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 个人所得税。
二、征税范围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将属于征税范围 的所得分为11个税目,这11项应税所得分别为: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转让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税制建设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相 继开征了对外籍个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国内居民征 收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
1994年将上述三税修订合一,颁布了新的个人所得 税法,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1994年至今,个人所得税法进一步发展完善。 1999年8月3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 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的决定》,把个人所得税法中“储蓄存款利息”免 税项目删去,并授权国务院恢复开征了储蓄存款利 息个人所得税。(2008年10月9日起,为配合国家宏 观政策调控需要,该税暂免征收)。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主要法律规定
1、刘隆亨 :《比较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刘隆亨 :《所得税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刘隆亨:《税收程序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制度概述
2005年和2007年,国家两次上调工薪所得减除费用 标准,即从2006年1月1日起减除费用为1600元。从2008 年3月1日起减除费用为2000元。
个人所得税经过不断发展,在组织财政收入和 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 1980年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收入连年大幅增长, 特别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个人所得税收入以 年均34%的增幅稳步增长。1994年,我国仅征收个 人所得税73亿元,2008年增加到3722亿元(详见图 一)。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沿革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为征税对象, 并且由获取所得的个人缴纳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沿革
它自1799年诞生于英国以来,在200多年的时间内迅 速发展,不仅在地域范围上从欧洲扩大到北美洲、大 洋洲、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 遍开征的一个税种,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个 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税收收 入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已确立了主体税种的地位,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0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有关 通知精神,制定了《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 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财税[2000]91号),明确从 2000年1月1日起,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停征企业 所得税,对其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从而解决了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双重征税 问题。
一、纳税主体
1.居民纳税人 2.非居民纳税人
1.居民纳税人
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 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因而应 就其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依法缴纳 个人所得税。
上述的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 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 人。
上述的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 中国境内居住365日。如果临时离境,即在一个纳 税年度中一次离境不超过30日或多次离境累计不超 过90日,亦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天数。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税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全社会纳税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个人所得税收入 和所占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国家征收这些税收,经过 财政二次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以达到调节收入分 配的目的。
2009年6月17日中国财政部网站刊登“财政部 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最新撰写的《我国个人 所得税基本情况》指出,1994年,中国仅征收个 人所得税73亿元,2008年增加到3722亿元。从分 项目收入看,近年来工薪所得项目个人所得税收 入占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0%左右。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国在1950年由政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 施要则》中,曾设置薪给报酬所得税,但未能开 征。
1950年曾开征过利息所得税,主要是对个人 的存款利息所得、公债和其他证券利息所得以及 其他利息所得征收所得税,但此税已于1959年停 征。
1950年1月,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 文件《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中涉及对个人所得征税 的主要是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但由于种 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