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焦兆群)(1)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焦兆群)(1)


命题的背后,体现的是人才选拔的要求
把学生平时的阅读、见识、视野和知识积累考查出来; 把学生理性思维和正确价值选择和判断考查出来; 把学生从社会大课堂所学、所见、所思考查出来; 把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考查出来;
2、设计促进思维发展的“问题”
策略
以信息传递为主 的讲授策略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
1.进行朗读能力训练; 学习任务不是目标 2.仔细阅读原文、注释和参考译文,圈画重点字词; 学习过程不是目标
3.做一个平面镜成像实验; 学习任务不是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和中高考人才选拔要求,参考教科书和 其他课程资源,按照所教学生的当前状 况为学生设定的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
• 我们没有看到老师在课堂上有精彩的表现。但是教师真正的功夫体 现在课前的构思与准备,包括资源提供。老师备课备什么?不是你 在课堂上的精彩言辞,而是孩子需要的学习设计。
• 老师坚持让教于学、还教于学,让学生自己去在过程中体验,在过 程中学习,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的“东西”。
启示三:教师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预见、策划与组织
• 老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学习。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并不看 你讲得漂亮不漂亮,而要看你有没有组织起,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 教师的专业功底常常体现在如何进行“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促进学 生深度学习!
启示四:融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深化。
信息输入(形象 感知)
信息加工(深入 思维)
依据课程 标准
表述学习 结果
主体是学 生
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标设计
1、通过实地调查和检索文献,能够总结出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产生的影响。
2、能够归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当前城市化的一些不良倾向,说 说逆城市化的原因。
3、能够解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列举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用途
呈现新信息
复习刚学习的新知 识。
检测是否知道事实 知识。
鼓励课堂讨论 在关键时激发思维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3)从封闭性问题变成开放式问题
封闭性问题不但给学生传达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导向,而且限制 了对可能性的思考。
谁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你认为故事中的哪个角色是最与众不同 的?为什么?
几乎任何一个最初设计的问题都能重新思考——从封闭性问题变成 开放式问题。
(4)精心把握问题设计的角度、宽度及提示语
1、明确“课程标准”和中高考命题要求
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
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 制定考试大纲。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 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 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
遗忘曲线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教师的课堂角色转变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将逐渐由“答疑解惑”的显性行为,转 向以教学设计为主的隐性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行为。教师要适应这个 变化,并努力通过教学设计体现这个变化。
第二:课堂教学实现“三个转变”
在教学观念上,由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 过程。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培养 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个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从以讲为主,包办代替的教学模式, 转 转变为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更为重视发挥学生的 变 主体作用。
每一重要事件政治家演讲词。 (设问)他为什么这样说?这一演讲的意义和标志是什么?
老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些什么?
课堂上:老师没有侃侃而谈,言语占时不到10%,只有学生的默默地观看、 记录书写、整理和间或的讨论。
课前: 一是纪录片的剪辑, 二是设计了三张“纸”。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2)从回忆性问题变成深度思考的问题
“翻转问题”策略
蜘蛛是昆虫吗?——蜘蛛为什么不是昆虫? 美国的首都在哪里?——为什么华盛顿会成为美国的首都?
为提高认知复杂水平,只要把答案放进问题里面,让学生思 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这样”。 事实上,你的问题 内容依旧,但是使得学生进行了思考并与已有知识建立了联系, 而不是简单的回忆。
特征
教师以讲课的形式呈现材料 师生、生生之间很少互动
以事实(概念、 原理、定理)为 基础的问答策略
教师提问主要是为了引出事实。 教师的反馈是“对”或“错 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但是不追根究底
以思维为导向的 问题策略
教师提问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思维与讨论 教师评论学生的反应 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频繁
一、智慧课堂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内涵
【教学案例】
一堂历史课:《德国史》 老师放映1945-1994年间发生在德国的重要事件的纪录片; 学生边看边作记录书写;学生人手有三张纸,用于记录书写。
• 要求学生记录电影中的事件以及主要信息; • 要求学生在一个时间轴上整理这些关键事件; • 要求学生将美、苏、英等国的对德主张与政策也概括并整理到这个时间表上; 偶尔老师穿插一个问题,或是一点解释;学生们做完记录后讨论;
信息输出(创新 表达)
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
深度研究课堂内涵,我们会发现,目标、活动、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 素,可以称为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
目标
评价
活动
有效教学的共识:课堂教学要弄清三个问题
我要带学生到哪里去? (目标)
我如何带他们到那里? (活动)
我如何知道已把他们带到 了那里?(评价)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天上有街市吗?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为什么在天上,而不是人间? 2、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诗歌中哪些是想象,哪些是联想? 3、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郭沫洛要写《天上的街市》? 4、诗人是如何将物与物联系到一起的? 5、与民间传说相比,《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和织女有着怎样的表现? 6、你认为诗歌中那些句子用的好,请赏析。 7、诗歌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8、为什么说天上的街市有”世上没有的珍奇“?为什么用”浅浅的“来形容天河? ……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 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 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 ( 《论语•学而》 )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 孝乎?”(《论语•为政》 )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 戚。”( 《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 答:
目标设计流程
研究 课标
分析 教材
分析 学情
目标 表述
学习目标陈述的简要公式
主体
学生
动词
认知维度
名词
知识点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价设计要先于活动设计
“评价任务设计一定要先于教学活动设计”,这是“教、学、 评一致性”教学原理的要求,这样就能更好提高教学效率,更精准 达成教学目标,这往往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进行“逆向设计”。
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江西金太阳教育·焦兆群
智慧课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构建基于“云、网、端”互动智慧化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基于多维互动 的高效教学和基于数据诊断的精准教学。
关于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1、智慧课堂虽然有高科技的支撑,但其本质仍然是教学。智慧课堂 要避免技术化倾向,不能“唯技术论“。无论技术在教学中运用到 何种程度,课堂的主体永远是学生,主导永远是教师。
例如: 比较是人们认识地理事物的重要方法,试从成因和风向两个方面比较 南北半球西风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 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 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例如: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 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目标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评价 评价1 评价2 评价1 评价2 评价1 评价2
活动 活动1 活动2 活动1 活动2 活动1 活动1
《藤野先生》
目标
评价
活动
• 速读课文,梳理课 填写表格, 设计表格,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样板,让学生
文情节脉络。
理清文章
以填表的形式理清文章脉络,达到整体感知 的效果。
思路
3、评价任务设计必须进行及时反馈
成绩提高的三大原则
奥克兰大学·海蒂 制定适合的、具体的、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成绩的提高是反馈的函数。 对学习重新概念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