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小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方式探索之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实践
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
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
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
绩的提高。 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
使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
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
剧造成小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小学
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一、培养小学生社会意识的重要
性小学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
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
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一个素质教育开放日,为了展示学校、
学生的风貌,规定全体师生必须穿校服,并且三令五申,可是事与愿
违,届时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穿校服。 还有一次,有两名
在学校用午餐的孩子到外地参加考试,他们的盒饭会就分给其他就餐
的同学,但是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最好的。 抢到的,洋洋得意;
空手而归的,满脸沮丧。 我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只
是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孩子们
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 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
就可以,但是,如果和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
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
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重对小学生
行为的意识调整小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
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生把班级利益都视而不顾,
何谈社会意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1、对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1如果你是
老师,对于自己再三强调的问题,而学生根本就不重视,你会怎么想?
2集会时,当你看到一个班级的同学,服装如此的不统一,你会怎么
想?学生思考后的回答是如果他们是老师的话会很生气;如果看到别
的班的同学服装不整齐,他们会觉得这个班的学生没有集体荣誉感,
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一些问题,但还没有上升到班级集体荣誉和自
己社会公德意识上来。 于是,通过讲述穿校服的意义,让孩子
们真正建立起爱集体、爱社会、爱国家的良好意识。 因此我通
过五个方面给孩子们说明穿校服的意义。 1校服是一个学校的
象征,校服穿在身上应该感到自豪。 2整洁统一的校服可以体
现学校、班级的精神面貌。 3外出时,一旦掉队,可以通过校
服找到自己学校的队伍。 4穿校服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可以消除同学间的贫富差距。 通过和孩子们的沟通,使学生
开始主动地按照要求穿戴校服,并且改变了交不齐作业的毛病,而且
对各项班级活动都开始积极了。 通过此次事件,我的班级已经
开始树立起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学习成绩也开始逐步提高了。
2、对第二个问题的处理过程小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是建立社会公
德意识的基础。 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我不是硬性要求学生做
到什么,而是利用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心理进行调整。
1故事一在生活困难时期,一位母亲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多吃点,从
来不跟孩子同桌吃饭,但是其中一个孩子发现原来每次母亲都是等他
们吃完后,自己才吃,如果有孩子吃剩的,母亲就把剩饭吃掉,如果
没有剩饭,母亲就会将锅里的饭渣捡着吃。 我问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感想?孩子们都说这位母亲很伟大,很受感动。 2故
事二在长征路上,一个老炊事员为了让战士们多吃一口,自己经常饿
着肚子,最后终于牺牲在长征路上。 我问老炊事员跟战士们没
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他宁可自己饿着,甚至饿死,也要把自己的
粮食分给其他的战士,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革命时期人的精
神境界高。 针对这种回答,我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引导,让学
生懂得,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一个人应该学习和敬佩的。
老炊事员的心中装着战士们,知道自己的责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是令人敬佩的品质。 现在虽然处于和平年代,处在一个吃得
饱、穿的暖的时期,不需要为了让别人而损失自己,但是应该具备这
样的品质,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品质,
让社会认可自己。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引导后,第二天中午
分饭的时候,没有了眼巴巴的眼神和迫不及待抢吃的场面了,而是出
现了这样的声音豆豆喜欢吃肉串,给她吧。 不用了,我这里有
一串了。 给男生吧,他们吃得多。 我禁不住给他们鼓掌。
三、班级生活是建立小学生社会意识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
验,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
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小学生
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 虽然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孩子进行养成教
育。 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孩子去挖掘他们的优点,
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
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
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小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
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
因此,我认为,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
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1

2
2
3
4
5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