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团体小组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里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这样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意识呢?
一、教师要营造促进合作学习的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带动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
首先,转变教者的观念,把结论的发现权还给学生。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
相信学生都是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创新潜能的探求者。
合作学习中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者的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
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学生的失败和失误。
其次,转变学生的观念。
对习惯于生活父母安排,学习靠教师授受的学生要进行学习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其克服依赖性。
学生要做到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要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识、学习知识,这样才能
学好知识;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合作成功的自信。
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微笑、鼓励、幽默、接纳等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带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自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二、小组团队的组成要科学明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难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义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小组规模:一般情况,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这样前后邻座的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比较方便,同时讨论起来很热烈。
2.合理分组:科学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因此,分组时将班内学生按成绩、性格、爱好、技能等进行分类梳理,然后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成合作小组。
只有这样,才能为组内互补互助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更广泛接触和合作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轮换、重组。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评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3.明确分工。
合理明确的分工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基础。
如可以让学生分别承担某一任务,承担某方面的信息搜集等。
这样有分
有合可以保证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
除了按任务分工外还可进行角色分工,如轮流担任记录者、分析者、检查者、解说者、答题者等。
在分工中还要注意经常更换角色,使体会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互相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勤于训练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课堂虽然活跃,但显现的是无序、低效。
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
这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也能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由于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以用语言表达。
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的方法,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在交流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
生体味别人的闪光点,思考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既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又可以找到与别人的差距。
同时可开展教育,使学生明确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四、小组学习的鼓励与点评要及时
评价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能否正确恰当地运用评价这种手段,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经受挫折,更要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信任和赞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和学生问答进行合作过程中的评价。
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时,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明确的判断,有时判断要委婉或延缓一些。
有这样良好的氛围,学生会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改变以往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要侧重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总之,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新的观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光存在着以上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存在。
比如小组合作
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再如学生数过多,怎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很现实的存在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去研究,去探讨和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