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 第六章 反应堆功率调节与分布报警系统
6 第六章 反应堆功率调节与分布报警系统
方案选择与设计
• 方案选择与设计
– 核电站具有足够的内部稳定性
• 由于反应堆本身可以依靠固有的稳定性能来保 证其稳定运行,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稳 态的控制方案
方案选择与设计
• 核电站具有足够的内部稳定性
– 输入信号:通过参数测量装置测出稳态运行方案 所要求的主要参数(如Tavg),该参数经过参数 比较装置与给定参数Tavo进行比较, – 控制信号:误差信号经放大后驱动控制棒移动, 以改变反应性,使反应堆功率上升或下降, – 控制目的:从而改变动力装置主参数Tavg,使之 达到所需要的值。 – 此系统不需测量中子的信号,而直接用动力装置 的参数来控制反应堆的反应性。
方案选择与设计
• 堆功率调节系统描述
– 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通道:
• 平均温度Tavg-Tavo调节回路 • 功率偏差失配补偿回路PN—P1 • 这两个通道的输出经过棒速程序单元送控制棒 控制系统,以驱动控制棒
堆功率调节系统描述
• 平均温度通道
– 实测平均温度:
• 热端温度THL和冷端温度TCL,由二者平均得到平均温 度Tavg ,再经迟后单元、超前/迟后单元 、二级迟后单 元
概述
• 概述
– 控制棒分二类,停堆棒(A1、A2 )和调节 棒(T1、T2、T3、T4 ) – 堆功率调节系统仅对T4组进行自动控制 – 正常工况运行时,A1、A2、T1、T2、T3各 组棒都提到堆顶,而T4棒处于调节带之内
功能
• 功能
–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能使反应堆功率自动 跟随负荷变化 – 在正常运行和运行瞬态过程中,使冷却剂 平均温度恢复并维持在参考平均温度值范 围内 – 在15%额定功率以上,控制棒可以实行自 动控制或手动控制
– 缺点:
• 由于Tavg恒定,所以二回路蒸汽压力Ps从零到满功率变 化范围大。对透平自动阀门,给水泵等设备要求更高。 • 由于Ps变化,饱和蒸汽温度也变化,对透平叶片汽蚀性 大,且要求二回路侧管道结构能承受高、低压变化而产 生的应力。
方案选择与设计
• 压力Ps恒定方案
– 优点:
• 该方案是保持二次回路的蒸汽压力(即保持蒸汽温度Ts) 恒定,Ps不随输出功率而改变,而允许一回路载热剂温 度上升, • 由于二回路Ps、Ts恒定,所以蒸汽管道的自动阀门、蒸 发器给水泵、透平等要求大为降低,
• 功率失配通道
– 该通道能对负荷的变化提供迅速稳定的响应。这 种电路在负荷变化引起平均温度Tavg变化以前就 动作,并在平均温度Tavg变化以前就使棒开始向 适当方向运动。 – 输入信号:
• 核功率 -从三个量程的堆外探测器中获得的,其值是4个 长中子电离室输出的平均值 • 汽轮机功率 -由汽轮机第一级冲动室的压力产生的,经 变换并放大1.42倍输入到电路中
PWR控制保护与核测系统
第六章 反应堆功率调节与分布 报警系统
林萌
2005年4月
内容
• 1.
–பைடு நூலகம்– – – –
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
1.1 1.2 1.3 1.4 1.5 2.1 2.2 2.3 2.4 概述 功能 方案选择与设计 主要部件及参考图形介绍 控制 功能 功率分布及功率不均匀系数 系统描述 控制
– 两个输入信号之间存在变化速率时,才会提供输 出。变化速率越大,由速率比较器来的输出也越 大。
堆功率调节系统描述
• 功率失配通道
– 非线性增益单元 :
• 能把功率失配信号转换成等效温度信号,并将这个信号 放大 • 较大的负荷变化就会对应较大的输出 • 非线性增益单元的输出端提供一可变增益单元,这个单 元在低功率水平情况下,可对功率失配误差信号提供高 增益,而在高功率情况下提供低增益。可变增益单元可 使功率失配电路在低功率水平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控制, 而在高功率情况下保证稳定运行。
增加非线性增益曲线
堆功率调节系统描述
• 棒速程序通道
– 最终的控制量=温度失配+功率失配
-
– 棒速程序产生棒速度图形,它是总误差信号的函 数,并有五个可调整区:死区(棒不动作)、磁 泄回环、稳定区(γmin)比例区(棒速随误差信 号增加而增大)、饱和区(γmax棒速达最大区)。
堆功率调节系统控制
• 系统调试
– 试验目的 :
• 对功率调节系统的要求是在±10%负荷阶跃变 化以及每分种5%线性负荷扰动下,能自动调节 而不停堆,同时核功率超调量不大于3%。 • 当蒸汽旁路排放投入时,允许电网脱扣,由 100%甩负荷到厂用电(7~8%),其中70%由蒸 汽旁排系统承担,13%由大气释放阀承担,功 率调节系统承担10%,而不停堆。
– 自动控制系统除了担负实现稳态运行控制 方案外,还必须根据负荷的需要控制反应 堆的功率水平
方案选择与设计
• 电站内部稳定性较差
– 输入信号:反应堆功率信号n是用中子探测器得到, 给定功率水平信号n。是由动力装置之参数(Tav, Ps等)经需求功率定值器后得到 – 控制信号:误差信号经放大后驱动控制棒移动, 以改变反应性,使反应堆功率上升或下降, – 控制目的:用控制反应性δK的方法来保持反应堆 的功率与外负荷所需的功率水平相等 – 此系统需要测量中子的信号
功能
• 功能
– 控制的反应堆冷却剂平均温度死区为±1℃ – 设计与控制基准
• 15%~100%负荷范围内,能承受±10%的阶跃变化或 ±5%/min的线性变化 ,不得引起反应堆停堆、蒸汽排放、 稳压器释放阀驱动 • 在自动运行或运行瞬态期间,恢复并保持反应堆冷却剂 平均温度在规定的限值内 • 在100%电网甩负荷时,在蒸汽排放系统的配合下,不得 引起反应堆停堆,也不得引起稳压器安全阀及主蒸汽管 道上的安全阀的开启
堆功率调节系统控制
• 系统调试
– 试验步骤 :
• 堆功率调节系统要求在100%功率下试验,为了 安全起见,可以在不同功率阶假作初步试验, 例如30%、50%、75%等等。
堆功率调节系统控制
• 系统调试
– 其它系统的准备 :
• • • • • • • • • • 棒控装置; 棒位指示系统; 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 稳压器水位控制系统; 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系统; 汽轮机旁路阀控制系统; 主蒸汽排放阀控制系统; 核探测系统; 汽轮机冲动室压力及电功率测量系统; 反应堆保护系统。
方案选择与设计
• 调节系统的方案
– 对于具有不同的固有稳定性(即对象内部 控制特性)的核动力装置,其控制系统的 结构型式也不同:
1. 核电站具有足够的内部稳定性
– 冷却剂平均温度Tavg恒定方案 – 蒸汽压力Ps恒定方案
2. 核电站内部稳定性较差
– 温度Tav恒定方案 – 二回路蒸汽压力Ps恒定方案
堆功率调节系统控制
• 系统调试
– 操作 :
• 在某一功率下稳定运行半小时,将CB-503盘上 的“手动、自动、单组选择”开关,由“手动” 位置切换到“自动”位置,并注意棒是否有升 降; • 反应堆处于稳定运行状态,DEH设定 –10%阶跃, 记录仪自动记录堆功率、电功率的变化,各参 数的变化同时被记录下来; • 待反应堆运行稳定以后,再由DEH设定+10%阶 跃,记录仪同样记录各种参数的变化;
方案选择与设计
• 电站内部稳定性较差
– 温度Tav恒定方案 – 反应堆根据负荷的变化直接快速地给出功率需求 信号n0,n0的产生应主要由蒸汽负荷来决定。 n0=K1PN+K2(Tavo-Tavg)
式中: PN为第一级透平冲动室压力,与负荷成正比。 Tavo为给定平均温度 Tavg为高选后的平均温度
方案选择与设计
• 调节系统的方案设计
– 整定值确定原则
• 在要求的功率运行范围内,在自动控制下,保证控制系 统有稳定的性能,系统本身不发生自激振荡; • 在堆寿期内堆功率在15%-100%范围内,不需对自动控制 的整定点进行调整,而能在±10%阶跃变化和5%线性负 荷扰动下,核功率超调不大于3%。冷却剂温度Tav与程 序给定值的偏离小于3℃,并在跟踪负荷的同时,使冷却 剂平均温度最终回到程序给定值。其误差≤1℃(死区范 围内)。
– 采用折衷方案即介于Tavg恒定和Ps恒定方 案之间
方案选择与设计
• 秦山核电站功率调节系统方案选择
– 反应性温度系数的负反馈,使反应堆具有跟踪负 荷变化的能力 – 但速度较慢,而且Tav偏离预定值,所以本电站是 属于内部稳定性较差的,必须设置外部功率调节 系统,以适应快速跟踪负荷的变化。维持堆功率 超调在规定值,且按稳态运行方案把Tav维持在预 定范围内。 – 为了提高系统品质和跟踪负荷的速度,设计中引 入了中子通量n和汽机第一级冲动室压力信号P1, 比较微分后组成功率失配速度通道以改善功率调 节系统的动态品质。
方案选择与设计
• 温度Tavg恒定和压力Ps恒定方案的比较
方案选择与设计
• 温度Tavg恒定
– 优点:
• 它可以直接借助负温度系数,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将稳定 地随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变化而变化,同时,由于温度恒 定不变,所以一回路水体积变化小,稳压器体积可以做 得小一些。 • 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反应性不变,外部控制系统的任务 在于补偿燃耗,毒物等对反应性的影响。 • 由于水体积及稳压器体积较小,所以屏蔽体积减少。
– 需求功率n0几乎直接与蒸汽压力PN成正比,负荷的 变化,立即了改变n0的值,在△N的推动下,控制 棒随之移动,反应堆功率很快跟着改变,以提高 机动性。
方案选择与设计
• 电站内部稳定性较差
– 二回路蒸汽压力Ps恒定方案 – 利用蒸汽压力误差信号来产生所求功率信 号n0,然后和反应堆功率水平n进行比较, 由△n= n0-n经放大后驱动控制棒运动。
• 2.
– – – –
反应堆功率分布报警系统
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
概述
• 概述
– 反应堆功率调节系统是棒控系统的一部分 – 核电站投入自动运行的工况下使用 – 克服反应性扰动和负荷扰动,并能补偿燃 耗、中毒和结渣等效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