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犯罪客观方面要素: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行为时间、行为地点、行为方法(手段)、行为 对象。
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与选择要件
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只是某 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不是所有犯 罪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而危害行为是 一切犯罪的必要要素。
如:刑法第340条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作为
1.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 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 危害行为。作为是危害 行为的基本形式之一。 2.从表现形式上看,作 为是积极的身体活动。 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 看,作为直接违反了禁 止性刑法规范。 不当为而为
(二)不作为
1.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 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 不履行该义务。它是与作为相 对应的另一基本形式。 2.从表现形式上看,不作为是 消极的身体动作。从规范违反 的法律性质上看,不作为不仅 违反了禁止性罪刑规范,而且 还违反了某种命令性法律规范。 当为而不为
不作为和作为共用一个构成要件
• 作为
不作为 等价性
等价的问题
母亲不给十四五岁的 小孩吃饭
母亲不给婴儿 喂奶
肇事后隐藏、遗弃致 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 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 亡
交通肇事罪
•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 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或者有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客观性 因果性 侵害性 多样性
危 害 结 二、 果 的 种 类
以危害结果 是否是犯罪 构成要件要 素为标准
作为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
非构成要件要素的结果 物质性危害结果 非物质性危害结果
以危害结果 的现象形态 为标准
以危害结果 距离危害行 为的远近为 标准
直接危害结果
间接危害结果
三、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的地位
第341条第2款 非法狩猎罪
第二节 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含义与特征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支配下 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 危害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 1、有体性: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 动静。 • 2、有意性:是行为人的意志支配 下的身体动静。以下属无意识或 无意志的行为,不是刑法上的危 害行为: • (1)人在睡梦中或者精神错乱状 态下的举动。(2)人在不可抗力 下的举动。(3)人在身体受强制 情况下的举动。 • 3、有害性:必须对社会造成一 定损害。
第六章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
不作为也是行为
【本章重点问题】 1.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2.危害行为及基本形式 3.刑法对危害结果的不同规定情况 4.刑法因果关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要件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 所保护的法益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 1、客观性。犯罪客观方面以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为内容。 2、多样性。犯罪客观方面是具体、多样的犯罪客观事实特征。 3、必要性。犯罪客观方面是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 特征。 4、法定性。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是刑法分则条文加以规定的。
探讨:重大的道德义务能否成立不作 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德国刑法第323条C规定:“在发生意外事故、公共危
险或紧急危难时,根据当时的情况要求或能够期待行 为人救助,尤其对自己并无显著危险而且不违反其他 重要义务,而不救助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
法国、意大利刑法也有类似规定 问题:我国刑法是否宜增设见危不救罪?值得研究
三、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
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与选择要件
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只是某 些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而不是所有犯 罪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 如:刑法第340条 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第341条第2款 非法狩猎罪
第三节 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含义与特征
1.概念:危害结果是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对刑 法保护的法益所造成的具体损害事实。 2.特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 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解释》
• 第六条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 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 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 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 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 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 罚。
3.成立刑法上的不作为犯罪须具备的客观条件: 1)有义务: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作为义务)。 2)有能力: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结合行为人的主观 能力与客观条件进行判断。
3)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了危害结果。为何?
4)不作为与危害结果间有因果关系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4.
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特点
• 1、负有特定义务,属于特殊主体犯罪 • 2、根基是义务规范 • 3、该不作为犯罪是直接把某种义务用刑法 来保护
不纯正(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 1、不纯正在:行为人通过不作为实施了法 条规定的应该通过作为而实施的犯罪 • 2、特有要件:“相当性”也叫“等价性” (关键在于不作为构成何罪) • 3、不作为也要有因果关系
即:危害结果是一切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要素还是某些犯 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危害结果并非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要素,只是某些犯罪的 构成要件要素。
四、危害结果的作用
(一)区分罪与非罪
(二)区分此罪与彼罪
(三)区分犯罪形态 (四)影响量刑轻重 (五) 它是影响诉讼程序的因素之一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
不作 为的 作为 义务 来源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3)法律行为(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 (4)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问题:先行行为是否包括合法、正当的行为?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
• 5.不作为犯罪的分类 A/ 纯正(真正)的不作为犯:只能由不作为 形式实现的犯罪;如261遗弃罪,129丢失 枪支不报罪,416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 童罪 B/不纯正(不真正)的不作为犯:既可以由 不作为形式实现也可以由作为形式实现的 犯罪。如故意杀人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