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ppt课件
(3)经济管理法律关系追求的是一定的经济目的与经济效 益,遵循的是市场经济规律,不能单纯体现行政机关和行政 首长的意志和意图等。
(4)经济法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但也以行政手段为辅。
3、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是:两者都调整经济关系,两者的一些概 念、原则、制度、手段都可通用。区别: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中 发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
1、宏观调控关系(财政调控、金融调 控、产业调控)
2、市场主体组织管理关系 3、市场运行规制(管理)关系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原则、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的原则 经济法的原则是指在经济法的立法和
具体适用中所应遵循的综合性、稳定性的 原则和准则。经济法的原则包括: 1、国家干预适度原则 2、维护竞争公平原则 3、保护社会公平原则
经济义务,如履行经济管理的职责,依法纳税、依法经营等。
3、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财物(如货币和有价证券)、 经济行为(如经济管理行为)、智力成果(如专利、商 标和专有技术)和经济信息。
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
1、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是一 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
3、经济法这一概念最早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年出版 的《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的。20世纪后,很多国家陆续颁布了一 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法规,经济法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法律概念。
(二)西方国家经济法的沿革
1.战时经济法
这是初级的经济法,仅于浅表层次和以野蛮的方式回应着 不期而至的社会化要求,实质上则是与客观经济规律格格 不入的。 2.危机对策经济法 这是为应付经济不景气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危机而被动制定 的经济法。 3.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 其主要标志是经济法据以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的宗旨和方式 已由干预、管制市场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转向尽可能 创造充分、适度、公平的竞争环境以维护这种自由上来。
(3)民法主体系列是法人与公民,经济法主体系列包括国家 机关、社会组织、内部组织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公民,比民法要 广得多。
(4)调整手段不同。民法主要是民事手段,经济法还包括行 政、刑事等手段。
总结:民法的精神在于平等和自由,经济 法的精神在于干预和协调,行政法的精神 在于指挥和服从。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经济 法调整国民经济管理关系、与国家计划、管理相联的涉及全局 的一类横向经济关系以及内部经济关系。
(2)民法是以个体权利为本位的,主要是在微观经济领域 内,保护社会个体的权益。经济法是以社会责任为本位的,主 要是在宏观经济领域内理顺整体和个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及 基于全局利益需要协调个体间的经济关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国家机关,主要指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
社会组织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其他公民
国家(特殊情况)
2、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权利,包括经济职权(决策权、资源配置权、指挥权、调节权、监 督权等)、财产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经营方式选择权、生产经营决策 权、物资采购权、产品销售权、人事劳动管理权、资金支配使用权、物 资管理权等)。如经济管理机关有权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 和价格政策,调控和引导企业行为;企业有权拒绝任何机关和单位向企 业摊派;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预算或者财务收支 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告等资料;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原则、经济法律关系 第三节 经济法的地位、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
第四节 经济法的体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产生和发展
一、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
1、经济法肇始于德国。它在1896年就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反不正当 竞争法。
2、普遍、典型的私人垄断是在美国出现的。其后美国出现了托拉斯 (trust)垄断方式。美国联邦于1887年制定了有关铁路管理的《州 际商务法》(Interstate Commerce Act),并于1890年通过了参 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的《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 法案》(简称《谢尔曼法》)。
经济法学
参考书目
1.杨紫煊主编《经济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漆多俊编著,《经济法基础理论》,武汉大 学出版社,1998年
3.刘文华、肖乾刚编者,《经济法律通论》, 高教出版社,2000年
4.刘文华编著,《中国经济法教程》,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第一章 经济法概论
(三)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的经济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 初与经济法学相伴而生。 我国业已建立的经济法框架:经济管理方 面,企业和投资方面,经济活动和维护公 平竞争方面。 我国已有200多部经济法律法规。
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 过程中发生的国民经济管理关系和市场 运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也就是说, 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关系,而不是其他 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特定的 经济关系,而不是所有的经济关系;是 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 的经济关系。
它们的联系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有些也具有行 政关系性质,必要时也要采用行政手段。
它们的区别有: (1)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是物质利益实体的管理性质关系,不是行政管理关系。
(2)经济管理法律关系主体虽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但 都是经济权利主体和经济义务主体,都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及 承担经济义务,不是一方是权利主体,一方是义务主体的单 纯命令与服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 和其他经济实体在参加经济管理过程中 和经营协调活动中发生的,由经济法律、 法规确定和调整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其存在和运行的经济权利、经济义务 相统一的关系。或者是经济法规定的权 利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 基本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