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
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的鉴别。

方法对25例SA和45例MDS-RARS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

结果SA和MDS-RARS临床表现相似,很难鉴别,两组外周血粒系、红系、巨核三系均减少。

骨髓铁染色中都有环铁幼细胞,红系均有病态造血。

RARS有一定程度的三系病态造血。

结论细胞形态学对鉴别SA和MDS-RARS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以提高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水平。

【关键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MDS-RARS;细胞形态学
SA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共同特征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致幼红细胞中亚铁血红素(heme)生物合成障碍,致使线粒体内铁负荷过多,形成绕细胞核排列的铁粒,即环状铁粒幼细胞。

SA可分为三大类:①遗传性和先天性SA;②后天性SA;
③由乙醇中毒和某些药物引起的可逆性SA。

MDS的RARS属于后天性SA。

后天性SA中的一个主要亚型是原发性后天型SA(IASA)。

Kushner等曾就文献中和自己的IASA病例进行分析,发现①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②病程长,中位活存时间长达10年;③患者的活存曲线与正常人群相同,而不呈恶性疾患模式;
④转白率很低(7.4%)。

MDS的RARS是否等同于IASA,FAB分型和WHO分型中都未做特别说明[1]。

但已有作者提出RARS中有两类情况[2],一类应诊断为MDS,另一类仍应诊断为SA。

这两类的鉴别点见表1[3]。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25例SA和45例MDS-RARS
1.2 方法每例患者检查血常规、骨髓穿刺涂片,并选择取材、涂片和染色均良好的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数张,用油镜仔细观察SA组及MDS-RARS组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各种形态特点。

1.3 诊断标准SA按国内诊断标准确定诊断[4],MDS-RARS诊断参照WHO 新分类法[5]。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25例SA患者均有头昏、乏力等进行性贫血、其中5例有黄疸和肝、脾肿大。

45例MDS-RARS患者中表现为贫血、头昏和乏力、心悸,面色苍白者13例,发热9例,双下肢出血5例,牙龈出血11例,肝脾肿大7例。

2.2 外周血象见表2。

3 讨论
SA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血红素合成障碍,铁利用不良而引起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和无效造血的一组贫血综合征。

MDS-RAR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两组疾病在临床上都可表现为起病隐伏,慢性进行性贫血,并且在细胞形态学上有相同之处,在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难处。

但它们的形态鉴别有下列几点供参考:①SA 的红细胞具有双形性,即同时存在低色素和正常色素两种红细胞群。

红细胞大小可以是正细胞、大细胞或小细胞,以小细胞低色素为突出。

红系以中幼红为主,部分可见巨幼样变、双核、核固缩,胞质常缺少或有空泡。

而MDS-RARS中原红和早幼红细胞增多,各阶段有核红大小不等,有类巨幼样变,可见核碎裂、核畸形、核分叶、双核或多核幼红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胞质嗜碱着色不均;②SA的粒细胞相对减少,可有原、早粒的轻度增加。

巨核系正常。

细胞形态学对鉴别SA和MDS-RARS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以提高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郝玉书.白血病.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364-365.
[2]杨崇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郝玉书,徐世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白血病前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73.
[4]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20:258-267.
[5]Jaffe ES,Hamis NL,Stein H,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assi-ficationof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tumoursofha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lyon,France:IARCPress,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