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化工业化道路
内容摘要: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每一次工业化革命都会把世界带到一个崭新的时代。
如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的走向繁荣
昌盛,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
了快速的发展,到2011年,经济总量已经飞跃到了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但是,过去的经济增长已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环
境污染等问题。
今天,我们要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即“坚持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里简单的谈谈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
怎么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什么地方。
关键词: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道路的走法、新的体现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成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
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十六大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
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
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
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
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
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
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
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新体现在哪里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工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根本要求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工业化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模式。
相对于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和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更丰富,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特征更鲜明。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针。
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以大规模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先污染、先破坏,后治理”是其典型特征。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也以粗放型增长为典型特征,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工业化道路。
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以集约增长为基础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永续发展。
二、以与信息化融合为方向。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
而当今时代,已不允许我们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这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得出的必然结论,指明了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
合,就是要在工业化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平,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提高工业化水平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三、以自主创新为核心。
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要特征,技术创新明显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明显偏高。
因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这就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化的战略基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
通过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
四、以扩大内需为支撑。
我国传统工业化是建立在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外贸依存度只有15%左右,到2006年则已
飙升至65%,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国水平。
随着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增多,极大地增添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因此,必须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推进工业化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工业发展牢固建立在不断扩大内需的基础之上,为工业化稳步推进提供坚强支撑,为工业化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积极促进和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充分发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和工业增长的原动力作用。
五、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动力。
由于我国是在传统农业部门没有得到根本改造的前提下发动工业化的,同时在工业化进程中片面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轻农,重生产轻服务,使得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畸高,第一、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可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遵循三次产业演变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三次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带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项自豪而伟大的事业,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坚信只要鉴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快速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