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论文:中式英语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中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因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生搬硬套
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的交际中使用不合英语规范和文化习惯的
畸型英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二者在语法、表达方
式、文化背景、思维习惯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式英语对于中
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中式英语也被看作中介语,即指
二语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规则系统,创造出来的既含有母语特征,又有
目标诏特征的语言系统。
一、中式英语的成因分析
如前所述,中式英语是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的一种中介语,是需
要不断修正和完善的。中国学生的中式英语错误主要归结于他们对英
语词汇、语法以及语篇的误解和误用。
1 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事实上就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
错误使用,主要有词汇冗余、搭配不当、词性误用、生搬硬套、褒贬
误用,现分别举例如下:
(1)词汇冗余
比如,把书桌说成“writing desk”;书房写成“study room”;把“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译成“find a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类似
的冗长中式英语非常普遍,而且不易被觉察,甚至屡见于某些官方的
英文报刊杂志上。

(2)搭配不当
词汇搭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比较难以掌握的地方,受汉语的影
响,中式英语中便出现大量的搭配错误。例如“expensive price(昂贵
的价格)”。另外,有一些完全根据汉语习惯、逐字套用的中式英语,
其结果更为可笑。如把“吃药”说成“eat medicine”等等,这些情况需
要极力避免。
(3)词性误用
英语的抽象思维决定了英语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而少用
动词,汉语的具体思维则使其多用动词。比如,要表达“由于他没有
注意安全规章,所以导致了一场机械事故”时,地道的英文是“His
failure to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to
the machinery,”,但我们中国学生经常写成“As hedidn’t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he caused an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
(4)褒贬误用
某些词在英语和汉语中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其内
涵却相去甚远。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如果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和相应的
汉语词汇的内涵意义的差异,就必然会产生褒贬误用的中式英语。因
此,如果一位中国人要用英语“busybody”去赞扬一位英美人士日理
万机,是个“大忙人”,就会引起别人的不悦,因为该词在英文中指“爱
管闲事的人”,有悖于西方人注重个人隐私的传统,是贬义用法。
2 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的错误比较典型地反映出英语和汉语的思维差异,可以
说,中式英语本质上是汉语对英语学习者的负迁徙。在这一层面的中
式英语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英语是分析性的、结构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讲究形合;
而汉语是综合性的感性语言,句与句之间讲究意合。遇到这类句子时,
他们会根据汉语习惯,写出中式的结构疏散的句子“She was
veryweakened,she could hardly stand up.”
其次,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句子的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
汉语却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句子的主语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题。“I
know your workis busy,”“Our earth is difficult to support so
largepopulation,”以及“Summer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food,”等都
是典型的中式英语。
3 语篇层面
由于受“个人主义”思维的影响,英语的语篇一般都开门见山,直
入主题;汉语则喜欢从整体出发,语篇往往从外围切入。因此,英文
的写作往往要求观点鲜明、符合逻辑、前后呼应,三段式的文章盛行,
但是中国学生很不习惯。
同样重要的是,英语文化推崇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不喜
欢陈词滥调。英语的行文强调用事实说话,陈述客观、语气适中,被
动语态、无主语句广泛使用。而汉语则比较注重文章的格调,倾向于
表明立场和态度,行文相对比较主观,语气较为强烈。

二、避免中式英语的对策
1 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培养用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前文中所分析的,中式英语的
产生,主要是受汉语的负迁徙,英汉对比,纷繁复杂,许多学者都有
著作论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突出三个方面的对比。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形合”主要依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而“意合”主要凭借句子内
部的逻辑关系,所以,英语句子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有序,汉语句子
则组织疏散,结构简练。把握好这一差异,就能避免出现结构随意组
合的中式英语。
(2)英语线性表达,汉语螺旋式表达
由于英汉两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反应这种差异的英语和
汉语表达方式自然不同。英美人往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一般将主
要内容放在开头或主句中,而我们中国人更习惯对事物进行铺垫、渲
染和解释,一般把主要内容置于句子末尾。假如不能认识到这种差异,
中式英语是不可避免的。
(3)英语重理性分析思维,汉语重感性综合思维
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英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崇
尚寓理于情、情理合一,其结果是英语规避重复,行文简洁客观,较
少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段,汉语则多平衡、对称结构,多重复,多用拟
人手段。了解并把握好这种差异,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替换、省略等

连接手段进行恰当的表达,减少中式英语的出现频度。
2 强化错误分析,克服母语负迁徙
中式英语其实就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错误分析理论的创导者
Corder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建立假设,又不断推翻或更正、
完善假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逐渐接近目标语。
Corder指出错误分析具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学习者的语言错
误进行系统分析后能帮助其了解距离目标语还有多少差距;第二,错
误分析为研究人员、外语教师提供证据和反馈,说明语言学习应采用
的方式、策略与程序。第三,错误是学习者不可避免的,出错可以看
成是学习的手段,是学生学习语言内化知识的外显反应。
3 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仍然十分必要
中式英语的产生在本质上反应了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薄弱,即语
音、词汇和语法的欠缺。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
言应用能力,要避免为教而教,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通过加强语篇分析来强化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灵活运用。一
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千差万别,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功能
也是千变万化的。教学中可利用精读课,结合语篇分析词义、句意、
段落意义等。语篇分析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的语言知识,重
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如前文所提到的篇章
组织问题,就应该在平时的阅读中逐步培养。

相关主题